人工硬脑膜与自体筋膜在重型脑外伤患者中应用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2-13
/ 2

人工硬脑膜与自体筋膜在重型脑外伤患者中应用观察

丁立浩 韩涛

连云港市赣榆区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江苏 连云港 ,222100)

【摘要】目的 对比分析人工硬脑膜在重型脑外伤大骨瓣减压术中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200例脑外伤大骨瓣减压术行硬脑膜修补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人工硬脑膜修补的患者共100例作为观察组,采用自体膜修补的患者共10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并对比两组术后皮下积液、脑膨出、颅内感染及癫痫等并发症发生情况及二期颅骨修补术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结果观察组术后皮下积液和癫痫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期颅骨修补手术时,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人工硬脑膜安全可靠,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并能为二期颅骨修补创造条件,是硬脑膜修补的理想材料,对于经济条件允许的患者首选使用。

【关键词】 脑外伤;大骨瓣减压;硬脑膜修补;材料

大骨瓣减压手术可以有效的降低脑外伤患者的颅内压,在去除骨瓣之后,人为的敞开硬脑膜释放脑组织的压力[1]。临床研究发现进行硬脑膜修补,重塑其完整性对减少以上并发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目前,临床最常用的两种硬脑膜修补材料为自体膜和人工硬脑膜。本研究比较脑外伤大骨瓣减压术中两种硬脑膜修补材料对术后并发症和二期颅骨修补手术的影响,探讨何种修补材料更具优越性,希望能为脑外伤大骨瓣减压术硬脑膜的修复材料的选择提供一定参考,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3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200例脑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人工硬脑膜修补的患者共100例作为观察组,采用自体膜修补的患者共10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组男性67例,女性33例,年龄31-58岁,平均年龄41.64±8.73岁;对照组男性69例,女性31例,年龄30-59岁,平均年龄42.63±8.54岁,两组性别、年龄、脑外伤病情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手术方法

脑膜修补手术方法:

观察组采用生物型胶原海绵人工硬脑膜,脑膜补片与脑组织皮层直接黏贴,无需缝合,保证脑膜补片完全覆盖硬脑膜缺损,至少超过缺损硬脑膜边缘0.5cm,原则为不留缝隙并不漏脑脊液。对照组:取手术区肌肉筋膜、帽状腱膜或颅骨骨膜,用4-0丝线严密缝合修补缺损的硬脑膜,保证不留空隙,不漏脑脊液,牵拉修补周围四点能有约2cm的缓冲空间。

1.2.2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观察并对比两组术后皮下积液(CT显示头皮下星月状低密度影)、脑膨出(CT显示脑组织超出骨窗边缘超过0.5cm)、颅内感染(体温超过38℃,持续3d以上,(1)外周血白细胞>1.0×109,中性粒细胞>80%,CRP和PCT阳性,脑脊液白细胞计数>10个/HP或脑脊液细菌培养阳性)、癫痫(根据临床症状及脑电图检查确定)等并发症发生情况及二期颅骨修补术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20.0版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Fisher精确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加减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检验标准。

2.结果

2.1 两组脑膜修补术后并发症比较

两组的术后颅内感染、脑膨出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皮下积液和癫痫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脑膜修补术后并发症比较(n/%)

组别

例数

感染

脑膨出

皮下积液

癫痫

观察组

100

5(5)

5(5)

1(2)

0(0)

对照组

100

4(4)

6(6)

13(13)

11(11)

F值

--

1.276

2.563

12.268

13.378

P值

--

0.557

0.363

0.031

0.021

2.2 两组颅骨修补手术指标比较

二期颅骨修补手术时,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引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颅骨修补手术指标比较

组别

例数

术中出血量

(ml)

手术时间

(min)

总引流量

(ml)

观察组

100

68.56±13.27

75.54±9.37

52.17±7.23

对照组

100

102.49±14.32

101.13±13.58

55.34±8.53

T值

--

3.039

2.789

0.673

P值

--

0.014

0.017

0.265

3.讨论

脑外伤大骨瓣减压术中进行硬脑膜修复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目前,脑膜修补材料可分为四大类:自体组织材料、同种异体材料、异种生物材料及人工合成材料,后三种材料归属于人工硬脑膜的范畴[2]。经过长时间的临床验证,各种修补材料逐渐的显现出各自的优缺点。自体材料的生物相容性较好,无异物排斥反应,在临床应用广泛。

近几十年来,材料与组织科学不断发展,人工脑膜材料发展迅速。人工硬脑膜获得临床广泛关注,其由新鲜牛跟腱提出的胶原蛋白合成而来的一种生物材料[3]。大量的动物实验验证了此种硬脑膜替代材料具有以下特点:组织结构独特,海绵状结构可以营养并保护脑组织,有效减少材料与脑组织之间的粘连,对减少术后癫痫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4],并且其组织结构致密能有效隔绝液体,不会发生渗漏,另外其韧性好,可以承受一定的张力,能缓冲脑组织一定程度的膨出[5]

本研究结果显示:采用人工硬脑膜修补的患者在颅内感染及脑膨出方面与自体膜修补患者无显著差异,但皮下积液及癫痫发生率明显低于自体膜修补的患者;需要指出的是由于生物型人工脑膜修补材料随时间推移组织强度无明显下降,而自体膜组织强度却随着时间推移而逐渐下降,因此从理论上讲人工硬脑膜材料在减少术后脑膨出方面应优于自体膜组织,但本研究两种材料无显著差异,分析原因可能与本研究样本数量较小及骨窗范围过小有关。另外,从理论上讲自体膜修补材料在重建脑膜完整性恢复颅腔密闭性方面与人工硬脑膜应无显著差别,均能有效减少术后脑脊液漏及皮下积液的发生,但本研究自体膜修补患者的皮下积液发生率明显高于人工硬脑膜修补患者,分析原因可能与取材手法不当造成的修补材料厚薄不一,容易局部破损及缝合不严密等原因有关[6]

在二期颅骨修补术中发现采用人工硬脑膜修补的患者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分析原因为 :采用生物型人工脑膜材料修补的患者皮下解剖结构清晰,修补处有新生膜状组织形成,粘连反应较轻,创面分离操作简单出血少;但采用自体膜修补的患者皮下解剖层次混乱,分离时容易破损创面出血多[7]

总之,人工硬脑膜应用于脑外伤大骨瓣减压术的脑膜修补手术,安全可靠,操作简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术后皮下积液和癫痫的发生率,并且可有效恢复解剖层次,为二期颅骨修补手术提供了良好的组织基础,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

【参考文献】

[1]何建军.人工硬脑膜在颅脑损伤手术中的应用[J].江苏医药,2011,37(10):1231-1232.

[2]陈晟.生物型人工硬脑膜在重型颅脑损伤术中的应用[J].浙江创伤外科,2014,19(1):104-105.

[3]罗武锋,李汉城,陈曼华,等.生物人工硬脑膜在颅脑损伤患者硬脑膜缺损中的应用[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2,16(21):3869-3872.

[4]杨金理,欧小晶,冯志铁等.生物型人工硬脑膜与自体膜在颅脑损伤硬膜修补术中的应用效果比较[J].海南医学,2016,0(15):2521-2522.

[5]刘涛,白朝鲁,梅小波.人工硬脑膜在去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症颅脑损伤中的应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32):9-10.

[6]张潜,吴长山,郭志强.人工硬脑膜在颅脑损伤中的临床应用体会[J].中华全科医学,2011,9(9):1345-1346.

[7]杨军.人工硬脑膜与自体筋膜在重型颅脑损伤术中应用对比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5,12(25):6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