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过程管理在检修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2-06
/ 2

全过程管理在检修中的应用

田松

石油化工总厂 山东省东营市 257000

摘要:在炼油化工生产中,要达到设备的可靠运行对工艺操作和设备维护检修就有较高的要求。尤其是停工检修阶段,时间紧,任务重,平时无法检修的机组在此期间都要拆检一遍,保证能正常运行至下一检修周期。机修车间在设备维护管理工作中不断总结、改进、创新,为掌握大检修中关键机组设备维修的情况,提出“全过程管理”的设备维修理念,对提高设备维修质量,保证设备长周期运行起到了积极作用。

关键词:全过程;标准化;设备检修

一、检修全过程管理内涵

检修全过程管理主要是针对动设备维修的管理,从检修计划开始,经过检修方案制定、检修前准备工作、检修中质量控制直至检修完成设备正常开机结束。重点在于制定设备检修的最优方案,通过标准化检修手段,严格控制检修质量,在检修标准范围内优化配合间隙,记录每个关键检修节点,做到有据可查。检修全过程管理的实施,不仅可以提高检修中的安全性,还可以使设备检修工作在易燃易爆的高危环境里,更加统一规范,有条不紊,实现设备安稳长满优运行。

二、检修全过程管理的主要做法

(一)机组维修方面

机组检修工作主要集中在装置停工后,检修周期由原来“三年一修”延长至“四年一修”,更长的运行周期对检修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车间根据设备管理工作要求并结合具体检修项目的特点,提出检修工作有计划,有方案,有确认,有总结的“四有”工作方法。

1.检修前准备

良好的准备,是成功的一半。检修前计划是保证标准化检修实施效果的前提。

检修人员的准备。参与检修的人员包括管理人员、施工人员及监督人员等是决定检修质量的主要因素。车间在检修前对每一个参加检修的人员都进行系统培训,保证参检人员的技能水平满足检修工作需要,并且严格要求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检修文件的准备。编制适时的检修质量管理手册,明确本次检修的目标包括:安全目标、检修技术目标、质量保证目标、经济保证目标、环保技术目标、工期目标等;制定实现目标的保证措施。根据检修项目准备检修文件,包括检修方案、质量控制、检修记录,特别是检修进度表要做到每日填写,严格控制检修进程。

检修工量具、配件及材料的准备。根据每个班组所分到的检修项目配备相应的专用工具,同时在检修现场配备工具箱。班组量具借用、检修所需配件及材料其领料、发放、使用等各个环节都必须受控,既满足检修工作需求又要做到降本减费。

检修场地的准备。根据检修现场的空间,划分出配件区、工具区和维修区,主机设备解体前应在现场规划大型零件和工器具放置示意图,放置配件摆放架,将配件分类摆好,制作明显的标识牌,达到目视化要求。

2.检修控制

检修作业安全风险点分析。在检修开工前,有目的的根据过去和现在已知的情况,对即将开始的作业中有可能发生危险的地点、部位、场所、工器具和行为动作等进行估计、分析、判断和推测,有针对性地制定安全防范措施,保证作业安全、顺利圆满的完成检修任务。

清洁维修。专门制定对环境和作业场地的清洁度予以控制的规定,做到下铺上盖,减少环境和配件污染。

良好的检修行为规范。 进入检修现场所有人员着装必须符合安规要求,佩戴安全帽;机组检修中,应对检修作业点建立工作隔离区或设立工作区标识,检修隔离区应由专人负责看护,工作人员凭证件进、出隔离区。

专职的监护人员。每个检修现场配备专职的现场安全监护人员,负责整个检修现场的安全,包括检修人员的不安全行为,物品摆放的不安全状态。

计划进度的调整。在保证检修质量、安全的前提下,尽量缩短工期,减少劳动力以及物料消耗。

关键节点视频记录。检修中,在关键节点的数据测量、部件装配等环节,采用视频记录仪进行全程录像,既可以为以后的维护留下参考资料,又可以在设备故障时回看检修步骤是否有误。

3.检修后总结

每台机组检修完毕,由检修负责人将检修数据汇总,尤其是关键部件发生变化的配合尺寸一定要记录清楚,方便定制新进配件,避免按原尺寸购买配件无法使用造成浪费,影响生产。结合检修过程形成项目检修报告,既是对本次检修工作的总结又是对检修资料的整合,利于以后检修参考。

4.开工保运

机组检修完毕并不是检修工作的结束,还要等待机组的开车对检修结果进行检验。为保机组开车成功,车间按照谁的机组谁负责的原则安排班组轮流保运。除了钳工人员,车间还合理安排车辆,车床,电气焊等方面的人员配合班组保运。

(二)机泵维修方面

在机泵的检维修方面,我们严格实施标准化作业。机泵维修作业是检修全过程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为机泵维修频繁,机泵是否能够实现长周期运行直接影响检维修成本。

1.改造检修现场

我们对原工房进行了标准化改造,绿色地坪代替了水泥地面;根据检修流程从新划分功能区域,包括机泵清洗区、机泵拆卸区、配件检验区、机泵装配区和辅助检修区等使工房布局更加合理,利用率更高;摆放醒目的安全标识,增强作业人员安全意识。

2.优化检修流程

工房功能区域划分后,机泵检修严格按照标准化检修流程进行。包括:

机泵表面冲洗:在室外,使用高压水枪,对机泵表面的污渍进行清洗,必要时使用超声波清洗机。

吊装:用叉车将机泵送入工房,通过行吊送到指定检修区域;

维修:工房内配有电动力矩扳手、气动力矩扳手、轴承加热器、进口拉力器、机械密封研磨机、动平衡机等先进的设备检修检验工具仪器,使用专用工具对特殊部位进行拆卸,避免野蛮作业;制定机泵检修作业指导书,严格控制检修数据,保证检修质量。

3.标准化泵区维护活动

为搞好设备现场管理,改善设备现场面貌,创建完好、清洁、规范的标准化泵区,确保机泵设备“安、稳、长、满、优”运行,机修车间开展“标准化泵区”维护活动。现场整改要做到仔细过滤、不留死角,重点是处理设备的跑冒滴漏和现场管理,结合设备预知性维修测振,根据班组承包装置的情况合理确定设备的整改治理方案。对检查出暂时不具备整改条件的,要制定出整改计划和防范措施,落实责任,限期整改。

三、检修全过程管理实施效果

(一)机组检修全过程管理实施效果

以今年大检修为例,全过程管理的应用效果明显。首先,检修现场焕然一新,井井有条,工序分明,行为规范,告别了过去的混乱现场。其次,人员分工明确,各司其职,配合默契,大大提高了检修效率。第三,与以往不同的是,本次检修视频记录广泛使用,留下了大量的检修视频资料。在检修成果上,本次大检修中,有三台机组的设备返厂修整,回厂时间不定,很容易影响工期不能按时交工。因实施全过程管理,及时调整检修工作量,在设备返厂修整期间,将机组其他工作提前完成,再做好迎接设备回厂的准备工作,使检修时间充分得到利用,保证了设备一回厂立刻头投入到回装阶段,按时完成检修任务。机组开机顺利,无返修作业。各个机组的振动值比检修前有所降低,效率也得到不同程度提高。

(二)机泵检修标准化实施效果

机泵检修全过程管理实施以后,理顺了检修过程,降低了人工和材料成本,实现了安全、优质、高效检修。针对设备多、费用少的实际情况,车间积极开展机封研磨、泵配件补焊及乐尔泰胶填补等措施,减少维修成本,节省资金10万元以上。今年更换机封、轴承比去年同期分别减少50和100套,节约配件费用15万元以上。通过努力,目前机泵设备轴承平均运行时间达到25000小时以上,机封平均运行时间达到18000小时以上,设备运行可靠性大大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