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式屋顶光伏发电及并网系统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2-05
/ 2

分布式屋顶光伏发电及并网系统研究

彭传诲

国网六安供电公司 安徽省六安市 237000

摘要:现阶段,国家越发注重对可再生资源的利用,在对太阳能资源开发期间,分布式光伏发电并网技术得到发展。其能够起到电源的作用,利用光伏发电的优势为电力系统供电。分布式屋顶光伏发电技术的开发与推广应用,有效的迎合了现代建筑工程持续发展的需求,且具有清洁、节能等优势特征。本文主要讨论了该类系统的设计内容及对应的方法。

关键词: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并网系统;设计研究

1屋顶类型

1.1屋顶面积

单体屋顶面积直接决定光伏发电项目的容量,是最基础的元素,屋面上是否存在附属物,如广告牌、风机、附房、女儿墙等,设计时需要避开阴影遮挡。

1.2屋面朝向

屋面朝向决定着光伏支架、组件、串列、汇流箱的布置原则,比如东西走向的屋面,背阴面的方阵是否需要设置倾角,组件串联时阴阳两面尽量避免互连,汇流箱及逆变器直流输入尽量为同一屋面朝向的阵列。

1.3屋顶材质

为保证光伏支架结构设计的合理性,相关人员一定要对光伏系统被屋面的类型有明确掌握。当下,适用于装光伏系统的屋面类型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屋面尺寸相对较大的轻钢结构彩钢瓦屋面,另一类是现场浇筑混凝土屋面。在具体设计过程中,应结合屋面所属类别的差异性,应用不同的支架结构。彩钢瓦是在专用机器的协助下将涂钢卷轧制成型的,继而安设在屋面擦条,最后建成防水的彩钢瓦屋面,角弛型彩钢瓦、180°及360°咬合彩钢瓦是常用的彩钢瓦类型。而混凝土屋面,即采用混凝土现场浇筑作业后形成的屋面。

1.4屋顶载荷

光伏电站设计寿命一般在25年,在项目考察时,需要进行屋面荷载计算验证。如条件满足则可以建设光伏电站,如荷载不能满足,则需要出加固方案,加固完成后重新计算。

2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的设计

2.1光伏电池设计

针对屋顶光伏电池型号的选择,应全面考虑系统预算、屋顶现实面积、用电器功率等指标,硅电池是光伏电池的主要类型,其有单晶硅、多晶硅与非晶硅光伏电池三种类型之分。在对各种硅电池整体分析后,发现单晶硅光伏电池在转换率方面占据优势,多晶硅光伏电池对太阳光能的转化效率偏低,但其弱光性能相对较高。在设计光伏电池过程中,通常前两种硅电池是首选,其具有生产制造工艺简洁、造价成本低等优势特征,在选择光伏构件时,还需综合分析其他工作条件与运行年限等指标,通常而言多晶硅太阳电池组件,全光照面积的光电转换率高于15.0%,作业环境温度取值方位为-40~85℃,运行年限高于25年,晶体硅构件对应的衰减率在2年中低于2.0%,25年中低于20.0%。为实现对光伏方阵结构的有效设计,通常对光伏电池组件采用串联的形式,也可现对组件采用串联方式,在保证其与系统电压运行需求相吻合的基础上,在进行并联操作,以迎合系统运行期间对功率提出的要求。

2.2支架设计

在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设计过程中,光伏电池支架有跟踪式、固定式两种类型,通常会结合屋顶现实面积、负载规定与本地气候条件等因素,对支架结构进行优化设计,选择性能与功能最优良的光伏电池支架。其中,和固定式光伏电池支架相比较,跟踪式支架结合阳光循迹可以被细分为双轴、水平单轴、竖直单轴、倾斜单轴循迹四种类型,其有益于提升支架结构的运行效率,增加太阳能资源的输出量。

2.3组件角度与间距计算

确保光伏系统组件安设角度的适宜性,能保证系统在运行期间获得最佳效率。电池组件角度的调整对象以方位角和倾斜角两参数为主,相关工作人员可结合系统运行实况做出相关调整措施。方位角是方阵垂直面和正南方向形成的夹角,通常状况下,方阵朝向正南,这提示方阵垂直面和正南夹角为0°时,太阳电池发电量能达到最大值。而当偏离正南30°时,方阵的发电量减少率为10.0~15.0%;处于偏离正南60°时,电量减少率为20.0~30.0%。最佳倾角,实质上就是指当光伏方阵依照某一角度安放时,光伏板倾斜面形成辐射量对应的最大值,通常结合系统安装所在地纬度可测算出来。

2.4接入方式

分布式光伏发电上网模式分为全额上网、自发自用余电上网、自发自用三种方式。按照接入电压等级,分为接入10kV、380/220V两类。按照接入位置,分为接入变电站/配电室/箱变、开闭站/配电箱、环网柜和线路四类。按照接入方式,分为专线接入和T接两类。按照接入产权,分为接入用户电网和接入公共电网两类。

3分布式光伏发电并网系统设计建议

3.1创新调压设备

针对以上分布式光伏发电并网存在的问题,技术人员需要深入研究,制定针对性的解决策略。为了改善配电网电压偏差的情况,可以对调压设备进行优化与创新。在光伏发电模式下,企业需要引进无功发生器、静止补偿设备等先进系统,使其发挥作用,调节配电网的电压。

3.2改善调压方式

除了改善调压设备外,还可以通过调整电压的方式缓解分布式光伏发电并网问题。因为配电网调压工作较为复杂,技术人员需要分析不同节点的运行状态及特点,同时考虑到光伏电源的建筑规模与外部环境情况,据此制定针对性的策略,对光伏电源进行设计[2]。另外,还要注重光伏发电对配电网的影响及自身存在的问题,在调节电压时,切忌打乱原有的配电网结构状态。

3.2.1调节变压器变比与光伏电源接入位置

对配电网中的变压器变比进行调解,可以科学分配线路的电压,减小与预期的偏差程度,避免其超出供电范围。在工作期间,技术人员需要先调节变压器,之后再介入光伏电源,期间要对线路情况进行实时探测,需多次调整变比,通过反复操作达到预期效果。如果部分配电网系统无法调节变压器,技术人员需要对改变分接头的压力。如果依然无法平衡电压,则更换其他类型的变壓器,选择有载调压功能的设备最佳,从而使其携带负载调压,帮助范围、速度达成标准。因为光伏电源会受太阳光照及辐射强度的影响,造成出力大小的波动,如果出力逐步增强,配电网线路潮流会随之降低。为了解决此问题,可以对光伏电源接入位置进行反复调整,并观察电压变化范围,使其处在合理的偏差内,进而促进配电网的整体稳定性。

3.2.2运用灵活性策略

一般情况下,如果分布式光伏电源进入量不同,使用一类调压方式难以合理分布电压,此时工作人员需要创新思维,采取灵活性策略进行实践。可以同步对光伏电源接入位置及变压器变比进行调整,如此能够缩短电压高低差值,从而提高配电网系统的平衡稳定性。但是在进行具体操作时,要注意先后顺序,需先调整光伏电源进入位置,并观测电压值情况,如果其已达到标准,即不必进行下一步骤。如未达成标准,则要对变压器分接头的电压进行调节,从而使配电网中的电压合理分布,并保持平稳。

3.3同步并网

同步并网是解决分布式光伏发电并网问题的有效方式之一,在电源接入系统时,工作人员要确定配电网电压与电源频率的一致性。在电网系统闭合之前,也要跟踪了解具体情况,在保证系统相位、频率等参数符合标准后,方可开始闭合。以5000~1000kW容量的分布式电源为例,其频率差达到0.2Hz,相位差与电压差为15与5时,即符合标准。

4结语

近年来,分布式光伏电源被广泛应用在电力系统中,然而在其并网期间,会对配电网带来不利影响,致使电力系统运行质量降低。因此相关人员需要对该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存在的原因,制定出应对策略,可以对并网方式进行优化设计,合理方式调节电压,从而促进配电网的平稳运行。

参考文献:

[1]王春,刘海峰,杜宇航.分布式电源光伏发电对低压电网的影响及对策[J].山东工业技术,2019(7):194.

[2]李文才,王希平,赵青松,等.分布式光伏发电并网对配电网继电保护的影响研究[J].机电信息,2019(8):3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