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对改善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作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2-05
/ 2

心理护理对改善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作用

吴奉兰 文娟

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 ·成都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四川 成都 610000

【摘要】目的:研究心理护理对改善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作用。方法:随机从2018年6月至2019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心力衰竭患者中随机抽取60例作为对象进行研究,将其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在治疗中采用常规护理,而实验组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再采用心理护理。结果:实验组病患在改善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血浆脑型利钠(BNP)显著低于对照组,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护理能够改善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

【关键词】心理护理;心力衰竭;心功能;作用 

前言

心力衰竭是一种由各种心脏病发展到末期的综合征,其发病率以及死亡率相对较高[1]。心力衰竭有着临床治疗效果不好、病程长以及病情容易复发的特征,从而导致了病患害怕、恐惧的不良情绪,进而更加严重导致病患不能够配合治疗,最终住院率以及死亡率上升。如今,心理医学在现代医学模拟中很重要,不仅医护人员关注,病患也在逐渐了解。所以此次我院为改善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采用了心理护理,效果明显,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基线资料

随机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心力衰竭患者中随机抽取60例作为对象进行研究。男性心力衰竭患者33例,女性心力衰竭患者27例,年龄范围51~75岁,平均年龄为(57.9±8.5)岁;心功能Ⅲ级有18例,Ⅳ级有42例;高血压性心脏病病患有11例,冠心病病患有32例,扩张型心肌病病患有12例,风湿性心脏病病患有5例。

纳入标准:(1)确诊心力衰竭患者;(2)病患年龄为50~80岁;(3)病患左室射血分数小于44%;(4)病人以及病人家属签定了同意书。

排除标准:(1)有精神病史的病患;(2)心、肝、肾、肺等功能不全的病患;(3)有着严重的其他疾病的病患。

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并将两组的实验资料(年龄、性别、疾病类型)进行相比,无差异,不具有数学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较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如:

皮肤护理、用药护理、饮食护理以及活动护理。

1.2.2实验组病患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心理护理,具体如下:

(1)医护人员需要加强病患的健康安全教育,其中包括疾病知识、血糖、血脂以及血压,从而病患能够更好的了解心力衰竭诱发的原因以及治疗方法;(2)加强病患家属对于心脏病知识了解,并且对病患鼓励,营造和谐健康的生活习惯,从而治疗效果得到了巩固;(3)及时咨询病患的症状并且及时听取意见、临床效果评价,让病患的主动能力加强,以至更好的恢复健康;(4)医护人员需要鼓励病患,让病患有着积极乐观的心态对抗疾病。

1.3观察指标

显著效果:治疗之后,病患的症状完全消失,心功能改善到达Ⅱ级以上或是达到Ⅰ级[2];有效:治疗之后,病患的症状改善,心功能改善到达Ⅰ级以上;无效:治疗之后,病患的症状没有任何的改变以及心功能改善不超过Ⅰ级[3]。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除此之外,还需对LVEF以及BNP值进行观察统计。

1.4统计学处理

2组心力衰竭患者的LVEF以及BNP值均值使用“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达,同时将其运用t值检验,2组疗效使用卡方值检验,用%表示,本文的核算软件为:SPSS 22.0版本,其中结果显示为P<0.05时,说明2组心力衰竭患者的上述指标的对比有统计学含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病患的临床效果

护理干预后,实验组总有效率为86.66%(26/3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3.33%(19/30),实验组在治疗的总有效率上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病患的临床效果的比较[n(%)]

组别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实验组

16(53.33%)

10(33.33%)

4(13.37%)

26(86.66%)

对照组

10(33.33%)

9(30.00%)

11(36.67%)

19(63.33%)

2.2对比两组护理后LVEF以及BNP值

护理干预后,实验组的血浆脑型利钠(BNP)显著低于对照组,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后LVEF以及BNP值比较(X±S)

组别

LVEF(ng/L)

BNP(%)

实验组

53.32±3.6

455.98±156.26

对照组

42.36±5.62

623.12±187.26

讨论

心力衰竭是一种综合征,在我国,其发病率以及死亡率位居全球前十,所以值得重视[4]。心力衰竭患者常常会出现一些心理障碍,比如抑郁、紧张等负面情绪,而这些不好情绪将会直接影响心功能的分级,从而影响生活质量[5]。根据有关报道,心理护理在现代医学模拟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改善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有着很大的作用,不但能够让病患自信心提升,还能够提升生活质量。

在我院此次研究结果中发现,实验组在治疗的总有效率上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干预后,实验组的血浆脑型利钠(BNP)显著低于对照组,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高于对照组(P<0.05)。

所以可知,心理护理对改善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有着很大的作用,不但可以降低左室射血的分数,还可以降低BNP的含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

[1]商娜.心理护理对改善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作用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33):287-288.

[2]周明霞.心力衰竭患者应用心理护理改善心功能的效果分析[J].医学食疗与健康,2018,15(9):214-225.

[3]郑雪景.延续心理护理对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18,21(32):53-55.

[4]倪璟璟.持续心理护理对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基层医药,2018,25(19):2579-2581.

[5]李若男.心理护理对改善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效果观察[J].当代临床医刊,2018,31(3):3871-38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