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船舶修理工艺特点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2-04
/ 2

大型船舶修理工艺特点分析

高钧

中船澄西新荣船舶有限公司 214500

摘要:本文首先对大型船舶舵叶和舵杆修理工艺进行了分析,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大型船舶舵叶和舵杆的修理要点和大型船舶舵叶和舵杆预装拉线检查的工艺要点,之后又对机舱船底部位钢板换新控制工艺进行了分析,也有两个方面的内容:机舱船底部位钢板换新控制工艺的注意事项和机舱船底部位钢板换新控制工艺要点。希望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分析,能够为以后的研究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大型船舶;修理工艺;特点

大型船舶顾名思义有着庞大的船体,但是也正因为这个特点导致维修起来比较复杂和困难,而要对大型船舶的维修工艺进行有效的掌握,就需要充分的了解大型船舶维修工艺的特点。因此,本文将介绍一些大型船舶常用的维修方法,从而能够对维修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加以有效的解决,维修时只有采取合理的工艺才能够使大型船舶的维修质量得到保障[1]

1.大型船舶舵叶和舵杆修理工艺

对于大型船舶来说,要移动其舵叶和舵杆非常的困难,因此往往会影响到船舶修理的进展和效率。所以现场修理这两个部分时,要以恢复现场的法兰平面为工作重心,需要注意的是完成修复后还要检查预装同轴。通常情况下,现场施工分为四步:一,对舵叶的裂痕进行初步检查;二,对检查出来的舵叶裂痕进行常规修复;三,对舵叶和舵杆法兰结合面的腐蚀部分进行打磨和堆焊;四,拉线检查舵系预装同轴。

1.1大型船舶舵叶和舵杆的修理要点

一,修理大型船舶舵叶和舵杆的前提主要有两点:一是水平放置舵叶;二是保证支撑的稳定性。另外,要注意在舵叶的法兰一侧留出足够的空间,从而能够顺利的预装舵杆。二,对法兰截面、轴径以及键槽进行重点检查,及时处理检查过程中存在的裂纹,以免影响之后的修复工作。初步检查的重点还包括法兰平面的腐蚀程度,需要注意的是只要法兰结合面出现腐蚀现象不管其程度如何都进行打磨,这样修补部分堆焊金属层的厚度才能够通过平尺等工具测量和计算出来。三,打磨法兰结合面达到规定的标准后开始进行堆焊,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是最经常使用的堆焊方法,为了使修复后法兰平面的金属厚度能够达到规定的要求,还要对堆焊形成的金属再次进行打磨,直至厚度达到规定的标准才算修复工作彻底完成。四,完成堆焊以后,修复部位要使用渗透法来检查其是否还存在缺陷。同时法兰平面的平面度要使用平台着色的方法进行检查,如果仍然有高点存在,那么应该对高点进行打磨,直到堆焊的表面能够和法兰平面共面才算工作彻底完成[2]

1.2大型船舶舵叶和舵杆预装拉线检查的工艺要点

一,将舵杆向舵叶预装,并将所有的螺栓拧紧。需要注意的一点是最少要有四条原装紧配螺栓。二,对法兰周边的间隙闭合程度进行检查时可以使用0.05毫米的塞尺,塞尺塞入缝隙的深度不能超过1425毫米,塞尺塞入的局部深度不能超过54毫米。三,选定基准为下舵销和舵杆上舵承处轴颈的中心线,然后在与舵叶回旋中心线平行的舵杆和舵叶的纵横方向分别拉出一条钢丝线,之后再把这两条线作为基准,开始检查舵销纵横两个方向上两根拉线的同轴度偏差。不过因为重力的原因钢丝拉线会产生一定的挠度值,因此在对横向的同轴度偏差进行测量时要注意扣除挠度值。

2.机舱船底部位钢板换新控制工艺

2.1机舱船底部位钢板换新控制工艺的注意事项

如果大型船只在海损事故中损坏了船底板,那么就需要使用这种维修工艺来对受损的船只进行修理。如果损坏了船只的船底板,那么只要等到船只被拖回船坞后才能开始相关的维修和检测工作。船体进入到船坞后,会有很多的坞敦均匀的摆放在船坞中,只需将船体放置在坞敦上就可以进行相关的维修工作,采用这种方法是为了在放停船只时能够使船只的底部更加均匀的受力,防止因受力不均而导致船体变形,这样也能够更加方便的更换机舱区域部位的船底钢板。另外,在挖补修理机舱底部钢板的过程中,临时的固定支撑一定要加装好,防止主机拐挡变化。此外还需要注意的一点是要在浮态下将相关的原始数据测量好以后才能进行挖补修理工作,并且在修理过程中其变化情况也要多加注意。

在船敦上放置好船体以后,坞敦可能会正对着船底的受损部位,如果出现这种情况那么应该先拆除这些部位的坞敦之后再进行相关的维修工作。在维修过程中有些维修方法需要对船只进行控制,这时应该根据拆除坞敦的实际情况来确定是否对船只进行控制,如果拆除五个以内的坞敦就不需要对船体进行控制,如果拆除五个以上坞敦就需要对船体进行控制。但是在实际的维修过程中拆除的坞敦往往在五个以上,因此大多情况下需要先对船体进行控制然后再进行相关的维修工作,否则可能出现以下问题:一,受力不均导致船体变形;二,机舱传递受力不均导致变形;三,改变船只的轴系位置;四,增加船体轴系的负荷,导致无法开展正常的工作[3]

2.2机舱船底部位钢板换新控制工艺要点

如果船只大面积受损,维修时可以使用区域维修法即先将一部位需要修理的坞敦拆除,完成修理工作以后再将其重新顶紧,之后再拆除维修其他部分。区域维修经常使用的维修方法有两种:一,在顶紧部位放置顶紧的小平台,在放置平台时要和船底保持适当的距离,一般为一百毫米,同时还应使用木楔子使平台和船体顶紧,但是这种方法的局限性也比较明显,因为船坞有二百吨左右的承受力,但是木楔子只有二十吨左右的承受力,因此在一些非机舱区域的船底维修中才会使用这样的方法;二,使用液压式坞敦,其实这种坞敦就是千斤顶的放大版,这种方法虽然很适合进行区域维修,但是依然有其局限性,具体来说就是使用成本太高,这对船只维修来说不是很合时宜。另外,液压式坞敦中的液压油在使用的过程中难免发生一定的泄露,从而污染修船厂周围的环境。

结束语:

在大型船舶的实际修理过程中,会受到很多方面的影响,使用机器加工修理也有很多的不便,因此需要采取特殊的工艺对大型船舶进行维修。本文中提到的两种维修工艺,能够明显的提高维修效率并降低维修成本,希望能够为以后的大型船舶维修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

结束语:

[1]潘康. 大型船舶修理工艺的主要特点[J].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6(4):72-72.

[2]王希强, 李伟. 大型船舶舵系现场修理的工艺要点[J]. 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 2016(7):143-144.

[3]方峰. 现代船舶坞修工艺流程简析[J]. 天津航海, 2017(4):5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