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机械产品创新设计的几点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2-04
/ 2

关于机械产品创新设计的几点思考

徐保德

东莞正扬电子机械有限公司 广东东莞 523750

摘要:随着社会发展的不断进步,科技水平和新型技术的不断创新发展,机械产品的创新设计受到了人们在物质精神方面越来越多的重视。机械产品在设计生产过程中,从设计的理论系统,机械的创新构造,理论的创新运用和创新实践性人才的培养,以及在公之于众过程中选题和出版方面,相关技术人员都应对创新思维有着一定的结合认知。

关键词:机械产品;创新设计;思考

引言:

创新这个词已经频繁在大众视野里出现了多年,创新可以被理解为是新技术、新的研究成果被运用于实际生产之中,为人类更好的生活创造出更大的价值。设计则是指在某一计划,某一活动开始之前,对计划或者活动的内容进行提前了解,并做出合适的规划,以求利益的最大化。创新设计结合起来,则构成了人类通往美好生活的新途径[1]。在机械产品的创新设计上,我国的科研机构和生产企业都做出了相当大程度的努力,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还仍需努力。以下主要围绕着创新设计的理论系统展开简单的分析与探讨。

1创新设计理论系统

机械产品设计的方法有很多,据一份统计报告显示,设计的理论和方法大约有300多种。如此多的理论尽管是创新领域的专家,也不可能做到全部了解和掌握,所以将创新设计的理论划分为一个完整的系统,对于机械产品的创新设计有着很强的必要性。接下来就将对创新设计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进行分析,了解其实际操作当中的理论方法和操作手段。

从宏观层面进行研究,机械创新设计不应当是简单的理论方法或者是工具技能,而应该放眼于整体,研究创新设计在其相关领域的共性规律。从大的宏观层面对于创新设计的研究和创新理论的研讨进行宏观调配。由于宏观层面的创新设计研究比较抽象和困难,所以目前可以看到的研究成果少之又少。

从微观层面,机械产品的创新设计则更关注具体的操作方法和操作时所运用的手段和工具[2]。在实际研究中的优化设计、性能仿真设计、机构设计、可靠性设计等研究成果,都已经被用于现实生产,并且解决了很多方面的问题。由此也可看出微观层面的研究成果较为丰富,并且已经在生产生活中得到了运用。机械产品的创新实际就通常在以上两个方面进行:通过宏观层面对整体进行把控,保证研究方向的正确性,微观层面则在每一个细节上为机械产品的创新设计提供详细的理论支持,使创新产品设计能够有效率的完成,并且整个过程都有据可循。

总之,创新产品设计中的每个环节都十分重要,作为机械产品创新设计的设计者应当对每个层次的内容都有所涉猎,当然一个人也不可能掌握所有层面的研究成果,但是要依据产品和行业的特点,对于重要内容重点了解,各个研究层面的研究成果与不同领域的不同问题相对应,只有找准问题,进行细致的分析研究,才能在机械产品创新设计中有针对性地选择相对应的适合的理论和方法。

2机械的创新设计

机械设计问题是机械产品创新中的一个重点问题。机械要想实现其特定功能,保障机械产品的正常运转,实现目标产品的核心职能,就必须要重点关注机械的一系列构造和运动机件的设计组合,创新水平在这些部分的体现就决定了机械产品整体的创新水平,与机械产品创新的其他方面相比较,这一部分就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我国的机械产品创新设计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主要成就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和数学紧密相关的机构构型分析,他在数学上有着很强的精确性和完整性,需要设计者较为深厚的数学功底;第二是以各种基础学科为基础的机械产品设计方法,总体来说理解并不算太难,但是仍需要设计者具备优秀的专业知识技能;第三是根据现代机械产品特点,加以深入研究而成的机构设计方法,这一类方法与现代社会的发展相一致,使用了计算机进行辅助,简化了设计难度,但应用起来还不够方便流畅。

3创新设计理论改进

对创新设计理论的研究从三个角度进行了分析,目前我国在创新设计的各个领域都取得了不小的进步,但是机械产品创新设计这个方面,我们的理论研究仍然较为缺乏。

根据对生产生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可以得知对于机械产品的创新设计,要做好研究和丰富适于规模化应用的创新设计的理论和方法体系,比如说将互联网作为基础,创造一种新的协作创新框架,框架的理论创新设计以及维护由框架设计方负责,设计者不需要全面对内容进行了解和控制,自身范围能力之外的事情由专人负责[3]。这样的协作创新模式,既保证了相关从业人员只需要对自己的专业知识范围进行了解,又将各部分创新思维逻辑性的结合起来。保证设计者的设计资源独有性的同时,加强了核心竞争力,也降低了工作人员对于相关知识学习和实用时的困难。这种多学科合作的模式,可以降低问题在求解时的难度,使各层面的创新设计理论能够在创新实践中得以有效的推广和广泛的应用。

4创新实践型人才的培养

机械产品创新设计中重要的一环就是人,要想做出具有创新设计的机械产品就必须要培养一批有着创新性思维的设计人员,只有有了人,才有了创新设计的各种理论方法,才有了开展创新性活动的前提条件。所以创新实践性人才的培养是产品创新性改进的关键一环。

科学活动与工程活动有着不同的特点,所以在培养人才时也应当注意,采用不同的培养模式。虽然两者有着很大的相似性,但是其本质上有着绝对的区别,所以绝对不能对培养模式照搬照抄。

为了我国工程创新人才的培养,保证未来创新研究型人才的后备力量。在培养工程人才方面,在国内部分高校试点了CDIO(构思、设计、实施、运行)教育改革,以及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这些计划的实施,足以见得我国对于工程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视[4]。同时计划实施后,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不需要再担心创新人才的缺口问题。工程人才在培养过程中,应当将科学理论知识和现实实践相结合,只有这样创新型人才才能在实际生活中为社会创造价值。这就要求,在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过程中,综合考虑所学学科,在保证理论知识学习的科学性和严谨性的同时,加强所学内容的适用性和实用性。当然创新性人才也应当不断的自我探究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文化素养,保证其专业水平过硬,同时还要自我汲取知识,从国内外最先进的科研视角,去发现去学习最新的创新性设计理论和方法。

5出版与选题工作

创新设计理论方法的广泛传播,离不开图书的出版工作。创新性的科研工程人才的培养也离不开通过图书的阅读。图书在教学工作中起着媒介与载体的作用,所以图书的出版工作对于一个新型领域的发展起着较为重要的作用。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了我国机械产品水平的进一步提升,为了创新设计水平的不断提高,机械产品设计相关领域的各级研究人员都应当努力研究,争取取得突破性的成果。并且应当将创新设计的理论思维运用到日常的研究中,为后来者提供切实的指导帮助。在机械产品的创新设计科研领域更上一层楼,为中国梦的更快更好实现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崔立,蒋佳.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应用型高校机械设计课程群教学改革[J].高教论坛,2018(05):41-44.

[2]王正坤,郑文全.机电产品创新理论与方法综述[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2018(12):203.

[3]王震宇,王大力.论我国矿山机械的创新与发展[J].中国金属通报,2018(02):15+17.

[4]薛驰,陈娇,王海栋.面向机械产品创新设计的专利灵感启发研究[J].科技与创新,2018(02):3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