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及预控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2-03
/ 2

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及预控探究

张杰 孔凡龙 张大伟

山东润豪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山东济南 250000

【摘要】伴随我国建筑行业的迅速发展,建筑施工的技术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随着建筑岩土工程规模的不断扩大,在进行建设的时候可能会引起一系列的自然灾害,严重威胁到了施工人员以及施工单位的生命、财产安全以及自然环境,这就需要建筑施工人员在施工中,对施工现场地质条件进行细致、全面的勘察,对施工范围内的区域对施工现场地质条件进行细致、全面的勘察,进行充分掌握,以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实际,科学的采取相应防治技术,加强对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防治与预控工作,确保施工过程的安全与质量保障。

【关键词】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灾害防治;灾害预控

当前,在我国的岩土工程施工过程中,常见的地质灾害主要是,滑坡、泥石流、地面变形和塌陷等,严重的威胁到了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同时还会给施工单位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我国岩土工程施工中,受到自然环境和工程建设自身因素的影响,会产生不同类型的地质灾害,其中,大部分地质灾害都是人为因素造成的。因此,在进行建设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对生态环境的破坏问题,切实做好地质工程勘察工作,并结合勘察信息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和预控,保障岩土工程建设的施工安全与质量,实现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有效防治与预控。

1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类型分析

1.1 滑坡灾害

山体滑坡是岩土工程中最为常见的地质灾害之一,发生滑坡的原因是在一些地理条件与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与冲击下,使山体斜坡上的土质产生松动出现整体下滑的情况,通常影响山体滑坡的主要因素有地震、地表水的侵蚀、持续较大降雨、水土的流动等自然灾害以及对人为施工对山体大面积开采,造成山体松动,坡脚被大规模的损害、过度开发岩土等人为因素等。在岩土工程施工过程中,发生山体滑坡地质灾害会严重的威胁到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同时也会给建筑企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施工区域如果靠近河流、湖泊或高差较大的区域时,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保障工程质量安全的基础上加强滑坡预防,做好山体滑坡防治工作。

1.2泥石流与地面变形灾害

泥石流是由于山体受到强降雨或者暴风雪等自然灾害的侵袭,使山坡上原本稳定的石块与砂土产生松动,山坡上发生携带大量石块与泥沙的混合颗粒洪流,通常情况下泥石流多发于山沟或者山坡地带。造成泥石流产生的因素有很多,其中主要包括:人们对山体树木的乱砍乱伐、建筑施工垃圾的随意丢弃、对山体的过度开采以及对地下水资源的无节制抽取等。都会对山体造成严重破坏,造成地表沉降、地面塌陷等地面变形现象,增加了泥石流发生的几率。因此,在岩土工程施工中,施工人员一定要做好施工区域的地质勘查工作,结合施工场地的实际状况,采取科学有效的地质灾害防治措施,降低因泥石流、地面变形等因素而造成的施工安全与质量不达标的情况产生。

1.3崩塌灾害

山体多边坡表面岩土体由于受到地震、持续降雨或相关因素的冲击与压力下,从而产生裂缝,岩土体稳定性及承载力均会变差。在该状态下,山体一旦受到较大的冲击与压力时,就是出现崩塌现象。引起山体崩塌的因素也多因为人们不节制开采、对山体根部造成破坏和随意堆砌等人为因素的影响较大。所以,岩土工程在该区域进行施工作业时,也必须要加强对地质的勘察工作,有针对性的采取相关措施,避免崩塌现象给施工带来的严重影响与损失。

2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与预控的有效措施

在岩土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地质灾害的类型性质不同,因此,施工技术人员必须要针对实际工程现场的地址地质状况以及灾害的类型与产生原因进行分析,从而确定灾害的类型、范围和影响程度,有针对性的采取相应的专项防治措施。施工单位主要做足以下几点:其一,提高安全意识,针对地质灾害发生频率较高的区域,可以做好地质灾害预防、逃生、自救知识传播,并协调地质部门完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体系,积极做好灾害防治与预控工作。其二,适当采取避让措施。施工单位英爱有效结合施工区域气候情况、地质灾害的具体位置等位依据,适时制定相应的避让措施,将地质灾害发生所造成的危害降低到最小。其三,工程防治技术的应用。通过对地质灾害区域地质勘查报告进行深入分析和考虑,依据实际状况采取建设截水与排水工程、压脚与卸载工程、遮挡和支护工程、护坡和加固工程等技术措施,减少地质灾害发生率。其四,加强监测报警和动态监测。 完善的建立监测报警系统,通过先进的科学技术,动态监测地质环境所发生的具体变化,深入分析环境变化背后隐藏的灾害隐患信息,结合检测结果及时发出预警信号,使区域居民和防治部门及时作出防治响应和应对措施。

3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防治技术与防治措施

3.1滑坡防治

其一,通过对施工区域内以及附近的地下水类型与特点进行勘测分析,依照实际状况科学的采取疏排水和截水的措施,实现对可能产生滑坡山体的含水量,降低地下水对滑坡的影响。其二,对滑坡进行全面的治理,尽量增大滑坡的抗滑的能力。主要采取的措施有设置抗滑桩、锚杆等手段。其三,改变滑坡地方的土质情况,提高土体强度。采用以上三种解决措施能够有效的控制和解决山体滑坡的情况,但是对于较为严重的滑坡现象,还是应该采取避让的方式,降低滑坡所带来的不利影响。

3.2泥石流防治

其一,做好相应的预报预警措施,通过报警系统,及时做出相应的安全疏散,减少人员伤亡。其二,采用混凝土,岩石结合的手段,大面积对松动山体进行加固,达到更大范围的控制泥石流的目的。其三,从源头上治理泥石流问题,采用防风固沙、植物加固等方式,整治泥土流失区,保证水土稳定性,避免水土流失。同时,还可以使自然生态保持平衡,对区域自然环境予以有效改善。其四,选择合理的排泄设施,根据现场情况,修建沟渠引流,稳定河床,加固堤坝,通过排泄通道将泥石流转移到一个安全的区域,降低泥洪流带来的灾害与破坏力。

3.3崩塌防治

其一,对危险性较高的开裂山体,清理一部分区域的危岩体后,依照岩体的结构、特性以及扩展性等实际状况,进行人工加固,在一定程度上减小间隙的扩张,对崩塌起到防治的作用。其二,支持加固。对于,一些悬着的较为完整的危岩体,利用相关的技术与辅助工具进行支持加固,起到一定的防护作用,但,该方法只适用于短期加固防护。其三,遮挡避让防治崩塌。针对于高斜陡的危岩坡,由于直接加固成本较高,所以采取遮挡避让的方法防治崩塌效果显著,且成本低廉。

【参考文献】

杨义林, 陈璠. 浅谈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及预控[J].能源与环境,2018(3):105+110.

杨龙. 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及对策分析[J]. 工程技术研究,2017(12):91-92.

[3] 褚晓杰. 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防治技术与防治措施[J]. 工程技术研究,2018(9):106-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