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及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2-03
/ 2

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及对策

彭敏君 1 ,邓利民 2 ,侯映天 3 ,袁凡雨 4 ,巫良杰 5

1 、 3 、 4 、 5 四川省安科技术咨询有限公司 610046 ; 2 四川省安全科学技术研究院 610046

【摘要】最近几年,我国出现了多起危险化学品灾害事件,为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监督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这些事件都存在共同的特点:危害程度大、影响范围广、后期处理繁杂。由于危险化学品的工作特殊,想要在保证安全的基础上提高工作效率,是现如今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基于此,本文在分析现阶段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监管及信息化建设问题的同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在进行危险化学品信息化监管的时候,除了要在知识水平层面增强监督,更要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加强监督,从而形成全面化的监管。

【关键词】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对策

一、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信息化建设问题

(一)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主要问题

1.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认识上存在的误区

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在认识上的误区主要包含以下两方面:第一,混淆了危险化学品与危险货物的概念。我国在2015版《危险化学品目录》中划分了危险化学品的类别,但是这一分类并不能表示危险化学品的实际危害,安监部门能够监督管理危险化学品,但是也不代表可以监管危险货物。第二,危险化学品登记注册上存在误区。发生危险化学品事故进行登记的时候存在一定限制,只能选择国家危险化学品目录以内的。在目录中的化学品发生事故,可以在已经出版的各种危险货物安全数据库中找到相关信息;在目录中没有的化学品发生事故,便不能找到相关的信息支持,因此,这并没有达到危险化学品登记的实际目的。

2.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督制度体系不完备

我国对危险化学品的监管,已经建立了相关的法律法规,这对危险化学品危害的控制有着一定的作用。但是随着社会与科学技术的发展,市场经济的变化,现在的危险化学品的法律法规以及安全监管体系与之不能匹配,再加上原有制度本身存在许多问题,没有及时更新,便造成了现在在进行危险化学品监管时,没有具体的监管条例,让执法者无法可依,为企业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困难。除此之外,我国目前缺乏对危险化学品鉴别分类的相关机构,所以我国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存在混乱、不标准的现象,而现有相关部门都只是根据行业内容各自制定标准,这便为危险化学品的监管进一步造成了困难。

3.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网络不健全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显示,我国城市中,一般会有10多个部门履行着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的职责,监管体系表面上分工明确,但是实际上各部门存在着相互独立、部门分割、信息掌握不全面等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各个监管部门之间的法律法规、规范、标准不统一,没有一定的标准,产业链六大环节不能完全监管;第二,各个监管部门互不合作、信息不能共享;第三,各个监管部门缺少必要的合作与协调,这就增加了政府对相关部门的管理难度。

4.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体系不完备

我国虽然已经制定了有关危险化学品事故救援的法律法规,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编也写了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的预案,但是实际上这些内容并没有太大的参考价值与实用性,事故发生时,这些内容的可操作性不强,也存在许多不合理的地方,甚至在处理危险化学品事故的同时,由于应急救援体系的漏洞造成更多的损失。

5.特殊作业安全监管不力

2015年6月1日,原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了《化工企业特殊作业安全规范》,但是在特殊作业过程(尤其动火作业和受限空间作业)还是化工企业事故的高发区,纠其原因主要是企业特殊作业安全管理制度未严格执行,作业审批程序流于形式,作业人员缺乏安全意识及现场监管人员监管不力等。由于化工企业大量特殊作业并不是经常性开展,其安全监管主要依赖于查阅相关安全制度建设情况、培训教育记录及作业票等资料,由于部分企业相关痕迹管理造假,导致安全监管无法落到实处。

(二)我国危险化学品信息化建设的主要问题

1.缺少危险化学品监管信息化建设的人才

危险化学品的种类不同,性能也不同,在进行处理与监管的过程中,所使用的方法也不相同。这就要求监管人员需要具备过硬的专业素质,熟悉各种危险化学品的特性与处理方式,在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监管过程中,才能够应对紧急事故,提高安全性。但是现如今由于工作的特殊,危险性较高,使得危险化学品的监管部门人才匮乏,每年的增长数量也比较少,从而为危险化学品的监管带来了很多现实性的问题。

2.信息化监管水平较低

信息化监管水平较低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现阶段、危险化学品的监管主要是工作人员在现场巡查,以人工为主,技术设备缺乏,导致现在的危险化学品监管信息化水平低;(2)危险化学品的种类多、数量大,但是监管部门对危险化学品的的信息统计不完善,使得系统中危险化学品的静态数据比较多,但是动态数据相对较少,对危险化学品存储的状态不能及时掌握;(3)危险化学品系统的数据不能进行共享,企业与政府之间没有直接的数据交流,一旦发生危险化学品事故,危险货物的具体数据不能及时反馈给政府部门,从而造成了救援方案不能及时制定、对事故现场的情况不能及时掌握,救援活动受到掣肘。基于此,信息监管只有具备了技术化和共享化,在发生事故时才能通过大数据的分析,制定相应的救援方案。

3.监控技术手段不足

危险化学品之所以危险,主要体现在化学品本身的理化性质以及会受到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当危险化学品长期处于通风不良、积热不散等不良环境中,便很容易产生事故。事故的发生是需要多种因素的积累,并不是在一瞬间就能产生的,因此,危险化学品在储存时,便对其所处的环境状况有一个科学的分析与了解,就可以知晓安全隐患的具体程度,从而及时作出相应的措施,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安全事故的发生,尽管人力监管时主要原因,但是也有着设备和技术检测不准确、报警不及时的原因。监测设备对现场的探测不准确,对重点区域的监控力度不足,不能及时预警,从而造成了重大事故的产生。

二、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信息化建设的措施

(一)建立、健全管理的法律、法规、标准体系

一要尽快修订《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部分条款,尽快修订补充新的《危险化学品名录》。当前应对未列入《危险化学品名录》的化学品实施新的化学物质申报审查制度,完善新化学物质申报监管;二要加快制定完善有关危化品安全的配套规章,在危险化学品鉴别分类技术、危险化学品限量标准、重大危险源鉴别标准、危险化学品废弃处置等方面需加强研究,统一监管标准;三要在危险化学品分类制度、标签和标志、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等标准上,进一步和国际通行做法接轨。实现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经营、运输、使用和废弃处置全过程的依法管理新局面。

(二)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信息化建设内容

1.“监管源头”的危险化学品企业资质管理系统。记录危险化学品企业资质审批的全过程,审批需要的文件全部保存留档;企业的证件信息要保证透明公开;一旦发现企业无证、未经许可经营,或者实施超出审查规定范围的工作等,要将该企业记入信用档案,以保证相关检查人员在现场执法的时候可以查询。

2.“自动比对”的危险货物作业申报管理系统。危险化学品的申报信息要做到及时核对检查,审批通过后需要对实际作业量再次审核,并预申报信息进行对比,从而了解真实情况。管理系统在对现场作业情况进行掌握与自动对比的时候,可以运用视频监控、状态监控、企业生产等系统数据。

3.“共享整合”的地理信息数据库管理平台。为了将危险化学品的基础信息提供给监管部门,需要建设数字模型。管理平台要与业务管理系统相联系,同时进行数据的动态更新;在进行危险化学品罐区、管线、堆场等现场实际情况的再现时,可以使用三维可视化的方法。系统将多源数据进行集成与整合,将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作为大数据集成应用的主要阵地。

4.“电子巡查”的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督检查系统。为了可以做到智能化获取安全执法监督规则,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监察部门要与企业之间建立一个特定的闭环工作模式,流程为:检查―整改―反馈―确认。为了实现电子巡查的自动化,提高安全监管的效率和水平,要对互联网信息技术、智能终端等技术与设备进行充分合理的利用。

5.“平战结合”的危险化学品应急演练演习与辅助决策系统。通过与业务系统的有效集成直接获取监管危险化学品经营企业必要的动态预警数据。比如说,化工企业在进行特殊作业时,可以运用动态风险预警,通过移动终端来查询企业动态、应急资源等相关信息,从而能够保证信息的真实与实用,保证安全性。系统具备应急模拟演练演习能力,强化应急预案的熟悉程度,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三、结语

总而言之,本文主要围绕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信息化的相关内容做出了探讨,对危险化学品的监管与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使得最近几年经常发生危险化学品爆炸事故,严重威胁到了社会安全与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为了记住教训、防止悲剧重演,本文提出了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信息化建设的主要措施,希望可以对今后危险化学品的监管工作起到一定作用。

【参考文献】

[1]郝山山.城市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现状及对策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18,40(03):256-259.

[2]范飞飞.中外危险化学品进出口监管制度的差距及完善对策[J].对外经贸实务,2018,(03):46-49.

[3]张澍宁.打造信息监管平台提升安全治理水平——关于港口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平台的认识[J].中国水运,2016,(08):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