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识字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2-12
/ 1

如何在识字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赵春英

河北省邢台市任县任城镇城关中心学校(055150)赵春英

识字教学是学生从事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识字教学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古代儿童识字,先生传授单一的学习方法,使用单一的教学手段,对学生缺乏点拨,听之任之。学生也只会依葫芦画瓢,其创造性思维受到抑制,难以发挥。现在我们认识到,识字教学,不仅仅是字形、字音、字义的教学,而更重要的是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独创性的培养。那么如何在识字中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呢?下面粗略地谈谈自己的做法。

1把游戏和训练结合起来,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游戏可以使孩子们注意力高度集中,过剩的精力得到宣泄,它是儿童定向发展心理功能的一种表现形式。孩子在游戏中获得的认识是无意的,没有负担的,轻松愉快而又感受深刻。将游戏引进课堂,把游戏和训练结合起来,是完全符合儿童教学理论原理的。而且在游戏的竞争机制下,还能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如笔者在一次训练中采用“换部首接龙”的游戏:我先将七个合体字卡片叠在一起,并请一个学生选一个字作为龙头,然后按部首“开火车头”接龙。如“浇”,“浇水”的“浇”,去掉“三点水”,换上“绞丝旁”读“绕”,“弯弯绕”的“绕”。以此类推,并要求既快又准。若说对了,我翘起了大拇指表扬,若说错了,则以“伊”表示,然后全班同学一齐指正,还要评评哪个组最棒。这时,学生个个精神饱满,全神贯注,积极思考,争取说得又快又对又好,这样,在玩中巩固了知识,还训练了思维,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2利用辨异训练法,培养思维的准确性

由于汉字是表意文字,不是表音文字,音、形、义三要素既各自独立,又有着复杂的联系,这就很容易使学生忽视细微区别造成别字、错字。识字训练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正字。辨异训练法是识字的好办法,也是培养思维准确性的一条途径。在书写过程中,小学生往往把“吃”右旁的“乞”错写成“气”,纠正了好几遍,还是屡犯这毛病,后来我用了比较法,效果不错。我先把右边中间多了一横,说:想过没有,这横好像是一根鱼骨头,你们吃鱼时,把这根骨头卡在喉咙里吃得消吗?顿时,学生失声笑出来。接着我又让学生拿字典查一查“气”和“乞”,找出他们的读音。经比较,明确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字音。这样,学生印象深刻,错误率明显减少。在识字教学中,如能经常采用辨异求证法,创造让学生“顿悟”的情景,使学生不仅准确地掌握字词,牢固地掌握知识,又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培养了思维的准确性。

3采用形象化手段,培养思维的形象性

形象可以激起儿童的兴趣和注意,留下深刻的感知印象,从而提高识字效率,因此识字训练要形象化是人所共知的基本原则。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要让词进入儿童意识的时候,带着明显的情绪色彩。”低年级儿童运用生动形象的图片,能有效保持他们的有意注意。如果在识字中让学生“动”起来,就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翘”和“挠”时,我就兼用了此办法。我出示公鸡图和猴子挠头图后,让学生边看图边思考:为什么“翘”是“羽”字旁,“挠”是提手旁?有的学生回答:因为公鸡尾巴上的羽毛是翘起来的,所以是“羽”字旁。有的学生回答:因为图上的猴子是用手在挠头皮,所以“挠”是“提手旁”。紧接着,我又让学生学学公鸡,用手当尾巴做一个“翘”的动作,学学猴子,用手抓头皮,做一个“挠”的动作。学生兴致盎然,识字速度明显加快,且识字质量高。经常采用形象化手段来识字,既能激发学习积极性,加深对字形、字义的理解,又能培养思维的形象性。

4在求同中求异求佳,培养思维的创造性

当代识字教学的重要特点之一,便是注意学生语文整体素质的提高。这要求识字训练应有机地和说话训练等其他语文训练结合起来,在求同中求异求佳,培养思维的创造性。如在教学《读词句写字三》中的反义词时,就可将识字与说话结合起来。我事先在黑板上一一贴出一对对反义词,告诉学生本节课的任务。学生兴致很高。于是我指着一对反义词说了一句话:“我的前面是伊伊同学,我的后面是伊伊同学。”然后,我就要求学生照我的样子说一句话。紧接着,我又进一步要求:“你能用其他反义词说一句话吗?”学生一经启发,纷纷举手,有的说:“我喜欢温柔的小羊,讨厌凶恶的大灰狼。”有的说:“近处是果园,远处是田野。”还有的说:“我喜欢迷人的秋天,讨厌寒冷的冬天。”学生思维活跃,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后,我接着又一激:能讲一句话非常好,若能用一组反义词说几句话,就更棒了。学生听了老师的示范后马上举手:“星期天,我到公园去玩,近处有美丽的花,远处有高高的树,公园可美啦!”“我们的课余生活可丰富了。教室里,大家在认认真真地看书;教室外,同学们在做游戏,可有趣了!”学生的思维有如点点火花,纷纷迸出来。由此可见,在达到相同要求后,再进一步求异求佳,就更能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发散思维。

卢梭曾说过:“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只有运用多种方法,采用多种形式,坚持不懈地训练,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让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