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3-13
/ 1

谈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刘艳茹

呼兰实验学校(150500)刘艳茹

当今越来越多的心理健康问题渐现端倪,直接冲击着教育、教学。而且现在单亲家庭比较普遍,社会离婚率非常高,缺乏良好的生活和教育环境,造成孩子心理畸形,爷爷奶奶只能满足孩子物质的需要,精神方面辅导不上去,所以现在孩子早恋,打架,抽烟,喝酒等现象非常普遍,并且这样孩子很难教育,不良现象屡禁不止,许多问题可以说是触目惊心。我们如果只重视学生生理健康的教育,而不重视心理健康的教育,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就目前状况而言,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尤为重要。下面谈谈我的几点做法:1课堂教学上改进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动机的重要因素,当学生对学习缺乏足够的认识,没有任何需求的时候,他们是不可能热爱学习的。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教学上无疑是最重要的。引起学生注意事物,往往体现出好奇性、形象性、变化性、对比性等特点,它们刺激人的感官,会引起人的兴趣与关注,进而接近、了解事物,解决问题。因此,教学时,我采取丰富多样的方法,设置各种巧妙的情景,不断呈现事物的这些特性,努力将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吸引住。

2创设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环境营造优美愉悦的校园环境。优雅、洁净、文明、舒适的校园环境能给学生“润物细无声”的良好心理影响。校园中名人雕像、书画长廊、名人名言、校风校训以及各种宣传都会给学生美的享受和感性认识。校园里繁花点点,绿草茵茵,学生在清新的环境中看书,这些自然风景每时每刻都在触动着学生的感官,使学生受到了美的熏陶和道德的感染,在愉悦中受到教育,自觉地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

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在校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趋严重,许多学校都建立了心理咨询室,有的还配备专职的心理校医。学生通过咨询、倾吐和宣泄,释放心理压力,解决心理困惑和矛盾。据了解,学生反映出的心理问题主要有:学习压力重造成考试的自卑、抑郁、狂躁、恐惧等情绪情感问题,人际关系问题,无法自制的不良行为问题,青春期困惑的问题等。学校心理校医要给予咨询学生温暖,指导他们自我调控,还要详细了解学生的各种情况,尊重、理解学生,保护学生的隐私,做到既是学生的倾诉者,又是学生的良师益友,努力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

3做好家长工作,使之配合好教育学生的工作发挥家庭教育体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仅仅依靠学校是不够的,学生的心理问题,学校只能在极有限的时间和空间进行矫正和引导,家庭影响也非常重要。大部分青少年的心理障碍都与其父母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取得家长的合作,帮助家长发挥他的教育功能,对于改善和预防孩子的心理障碍,帮助孩子成才极为重要。因此平时有时间就主动与学生父母接触,了解情况,交流思想,做家长工作。让他们配合我一起努力,尽量减少家庭方面给学生的压力跟负面影响,使学生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学习中。

4教师是实施心理教育的主体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要本着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主的原则,不断更新观念,不断改变教学方式,尊重学生,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促进学生的心理得到健康调整。

当老师把学生当作知心朋友,师生之间加强沟通和理解,学生喜欢你的课,亲其师,乐其学。学习就有了兴趣,学业成绩就得以提高;与老师关系亲密了,也增强了学生的归属感和自信心,又能培养人际交往能力,这将有利于完善学生情绪状态和人格及身心的健康发展。

5改变评价方式学生的自卑心理大多来自教师对学生的主观评价和体罚。

作为教师的我们对待每个学生都应一视同仁,绝对不能挖苦、讽刺学生,应以一颗宽容慈爱之心爱护关心学生。让学生能不断地从中得到鼓励。教书育人是教师的职责,教师除传授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外,教师还应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技能。还应培养学生健康全面发展。教师始终生活在学生之中,教师有责任和义务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在教学过程中参与心理指导。我分管学校心理咨询工作,有一次,我到心理咨询室了解情况,我发现我班李梦阳学生徘徊在门外,我觉得应该帮助他。于是经常找他闲聊,了解到他因学习压力过重,致使学习紧张、焦虑,成绩下降,进而产生自卑心理,结果恶性循环。找出症结后就能“对症下药”,我与他分析原因和寻找解决的办法,他初中成绩拔尖,父母期望过高,高中基础不扎实,学习竞争激烈,一时无法摆脱失败的困惑,便产生焦虑、烦躁等消极情绪,无法静下心来学习。我提出如下几个解决办法:①调整学习方法,夯实基础;②树立成功意识,不断激励他,肯定他所取得的成绩;③调整心态,摆脱不必要的心理负担,只要做到努力就行,不要考虑成绩的名次;④学会放松,到大自然中慢跑,释放精神压力,保持轻松、精力充沛的良好状态。经过多次的心理疏导,他的情绪终于较为稳定,成绩也稳步上升。

教师要掌握学生的心理,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引导学生如何面对挫折,提高心理承受能力。教师要本着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主的原则,不断更新观念,不断改变教学方式,尊重学生,注重平等和关爱,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促进学生的心理得到健康调整。总之,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需要,应引起高度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