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四边形面积》教学反思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8-18
/ 1

《平行四边形面积》教学反思

邢政宝

吉林省扶余县三岔河镇中心小学(131200)邢政宝

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是学习平面几何初步知识的基础。尤其是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蕴含着“转化”的数学思想,同时为推导三角形、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提供了方法的迁移。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教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思想和方法。”在《平行四边行的面积》一课的教学中,通过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使学生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反思本节课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具体概括为以下几点:

1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转化”是学习数学和研究数学的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我在教学本课时,采用了“转化”的方法,先通过教材数方格求面积,学生很容易计算出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然而在求实际生活中的一些平行四边形的地块、鱼塘的面积,就不可能再用这种方法计算它的面积。接着引出:你能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已学过的什么图形来推导它的面积。这样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基础,很自然的想到把平行四边行转化成长方形,再来探究它们之间的关系。这样启发学生设法把所探究的平行四边形转化为已经学过的长方形计算面积,渗透了“转化”的思想方法,促进了知识的迁移,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突出了重点,分散了难点。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2注重“猜想——验证——概括”和学生思维的发展

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应用于生活之中。课堂上我通过课件创设实际生活中的平四边形鱼塘,求出该鱼塘的面积这一情境,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不仅来源于生活,学习数学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大胆猜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可能与什么有关,该怎样计算。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很快说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它的底和高有关系,用底×高就可以求出它的面积。但数学结论只有通过验证才能够去应用。

于是,我设计了剪一剪、拼一拼等数学活动,引导学生把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并观察思考:长方形的面积与原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长方形的长、宽分别与平行四边形的底、高有什么关系?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形象、直观,使结论得到了验证:因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所以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在此过程中,我特别强调底和高必须是相对应的。通过观察、交流、操作、讨论等形式,使学生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培养了动手操作的能力,同时也为以后推导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提供了思维模式。

3注重合作交流、创新思维

新课程标准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在课堂教学中我尽量为学生说、想、做创设必要的情境和空间,让学生在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学到知识,提高能力。在学生剪、拼的过程中,我欣喜的看到,有的沿高剪下一个三角形,有的剪下一个直角梯形,拼成长方形,方法之多,令人惊讶。在小组讨论中,学生说出了自己的奇思妙想,既开阔了视野,又扩展了思维空间,体现了集体的智慧。

4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遗憾

纵观本节课仍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比如在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时过分依赖于课件演示,忽视了学生动手操作的过程,使学生的操作只停留在表面,而没有深层次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学生在拼摆过程中,方法虽然多种多样,但语言表达不够完整,我常打断学生的话,局限了学生思维过程的表达。另外,课堂上对知识的巩固运用做得不够到位,时控不准,在学生做完基本练习后,我设计的让学生探究把长方形框架拉成平行四边形后,观察什么变了,什么没变,以此拓展学生的能力。由于时间不够,此题没有来得及完成。总之,教学是一门有着缺憾的艺术。作为教者,往往执教后都会留下或多或少的遗憾,只要我们用心思考、不断改进,我们的课堂将会更加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