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认知理论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体现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2-12
/ 2

元认知理论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体现

秦怡周洁

哈尔滨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秦怡周洁

【摘要】本文对元认知理论的内涵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元认知理论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体现进行探讨。教师可以从三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元认知训练,以提高学生的词汇学习能力和大学英语教与学的效率,即丰富学生的元认知知识;让学生理解学习行动;引导学生对学习进行恰当的评估与调节。

【关键词】元认知元认知知识学习策略词汇学习

著名语言学家D.A.Wilkins曾说:“没有语法,表达甚微;没有词汇,表达为零。”这句话充分说明了在外语学习中词汇学习的重要性。目前,高校大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存在一种误区,即盲目追求词汇量,好像词汇量越大,就越能说明英语学得好。图书馆里,随处可见学生手捧各种词汇手册在埋头苦“背”。其结果是,学生认得的单词在增多,但要用极为普通的英文常用词汇口头表达日常琐事,或写一篇像样的记叙文或议论文时则问题层出不穷。笔者对本校理工科的学生进行过调查,大部分学生都背过GRE的词汇,尤其是那本被他们称为“红宝书”的《GRE词汇精选》,而且相当一部分同学还背过不只一遍。但让他们对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进行评价时,他们都表示与自己理想的准确、地道或流利还很有差距。笔者认为,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教师对学生“如何学”的指导的忽视。教师在课堂上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进行词汇讲解,学生则执着于自己的词汇手册,结果自然是事倍功半;而且,在现有的英语学习环境下很难培养学生较强的交际能力,在教学中很难满足所有学生的要求。鉴于此,本文将探讨将元认知训练引入到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以改变学生对词汇学习的错误理解,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根本上提高大学英语词汇教学的效率。

1.元认知理论的内涵

随着认知心理学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有效的学习者应当是一个积极的信息加工者、解释者和综合者,他努力使学习环境适应自己的需求和目标,又能对自己的学习活动与结果进行计划、监控和调节,因而对学习非常负责。基于这种“教学生学会学习”的理念被世界各国相继提出,美国著名心理学家Flavell在元记忆的基础上于1971年提出了元认知概念。元认知即个人在对自身思维过程自我意识的基础上,对主体认知过程的自我反省、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

从目前学界对元认知的研究来看,元认知“既是一个静态的概念,又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就静态而言,元认知包括对认知行为具有影响作用的各种知识。就动态而言,元认知又表现为“对认知过程的积极监测和调控”元认知包括对当前正在发生的认知过程(动态)和自我认知能力(静态)以及两者相互作用的认知,也包括对这些过程的积极监测和调控。如果将一个人的感知、记忆、思维能力及先期的知识储备看作认知活动中的“硬件”,把人有效地利用认知资源来完成认知任务的各种策略、方式比作认知活动中的“软件”,元认知则是使二者协调一致、对各种认知资源进行合理配置、控制和管理的“操作系统”。

对认知活动的监控,是元认知作用的体现。元认知监控理论运用在教学中,就是要学习者在思考问题的时候“监视”自己是否在用好方法去思考,并意识到自己在用什么方法思考问题以及这个方法的优劣。而控制,就是倘若发现这是好方法,就继续下去,当发现自己的方法不得当时,就换一种方法去思考。元认知监控是一个发挥作用的过程。许多学习者在思考问题时,往往把思维集中在问题上,而不注意自己在运用什么方法思考。因此,要培养元认知监控的能力,就要进行问题分析能力的训练,通过自我提问来推动思维的发展。学习者由依赖教师的启发提问转变为自我提问、自我启发。

2元认知理论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和语言教育工作者开始认识到元认知对语言学习的价值。在一个优秀生和差生的个案研究中发现,优秀生在学习过程中显示出杰出的宏观和微观调控能力,经常对自己的学习进步情况和策略成效进行反思,而差生则在上述方面显得极为欠缺。大量研究和探索的结果表明,元认知能力与学习的执行成分和管理成分密切相关,是学会学习至关重要的一个方面。下面我们将探讨如何在词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元认知训练,以提高英语教学的效率。

2.1丰富学生的元认知知识。元认知知识包含三方面的知识:淤陈述性知识,即“knowingwhat”,譬如学生知道学习过程所涉及的策略是什么;于程序性知识,即“knowinghow”,如学生知道该如何进行学习活动或使用策略;盂条件性知识,即“knowingwhy”,比如知道掌握某种学习策略的价值和基本原理,以及何时使用等。教师应使学生了解大学与中学英语词汇学习在教法、学法等方面将会出现的种种差异。教师应提醒学生,语言表层形式体现的是英美人的认知模式。如英语情态动词是从非情态意义的词语发展而来,如“may”是从表“身体力量”和“强壮”的古英语词“magan”而来,而will是从实义动词want而来,can最初表示的则是作为话语主体的人拥有做某事的知识和智力。这个演变过程可以表示为:身体/心理———实义动词———情态动词。这样就很容易分清may,can和will在用法上的细微差别。这种追根溯源的学习方法和中学的简单背诵有很大的不同。在了解这种差异之后,学生会选择恰当的学习策略,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

2.2让学生理解学习行动。在以往的英语教学中,我们常常强调熟能生巧,忽视学习者对所学内容的有意识的控制,教师按照自己的教学思路不加说明地组织教学,忽视学习者对教与学的理解,使成人语言学习者的优势得不到发挥。理解学习行动即学生知道要完成某一学习任务是选择恰当学习策略的前提,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将自己的教学理念告诉学生,让学生明白教师的教学思路以及教师的某一教学设计所希望达到的目的和效果。教师应告诉学生,在理解多义词时,应重点理解原型意义,了解各义项之间的深层关系,培养自己根据上下文推断具体意义的能力,这样才能在词汇学习过程中重点突出,融会贯通,最终灵活掌握词汇。因此,欲使学习者主动配合教学,提高教与学的效率,就必须向他们传授有关英语语言特性和英语学习规律的知识,使其理解教学环节的意义,即做到“对认知的认知”。

2.3引导学生对学习进行恰当的评估与调节。在学习进行的过程中,对学习活动作出及时反馈,并据此调整心态和策略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一个有较强自我学习能力的学习者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能够确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方法、监控学习过程、评价学习结果,能够选择、建构甚至创造最适宜的学习环境。教师应深入到具体的教学环节中去了解个体学习者存在的疑难和困惑,指导学生综合地、延续性地评价学习策略,帮助学生探查他们是否正在接近他们的学习目标。元认知理论强调个体对自身认知活动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调节与反馈,可以说,除词汇学习外,元认知对学生英语学习的其它方面如阅读、写作、听说等以及各个环节如预习、听课、复习等都有很大影响。因此,重视提高学生的元认知水平,注重对学生进行元认知的训练,对于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语言自主学习能力无疑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章为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指导)项目结题文章,项目编号为:11544092。)

参考文献

1.武和平.元认知及其与外语学习的关系.国外外语教学,2000.02

2.董宏乐等.外语教学中的概念流利.外语教学与研究,2003.03

3.覃成强.论英语教师的教学信念与课堂教学实践的关系.外语教学,20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