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之我见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0-20
/ 1

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之我见

纪秀香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区白奎中学(150515)纪秀香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健康的理解日益全面和深入,对身体健康之外的心理健康也越趋重视。心理健康者能经常保持愉快、开朗、自信、满足的心情,善于从生活中寻求乐趣,对生活充满希望。更重要的是情绪稳定性好,具有较强的意志品质,人际关系和谐,能动的适应和改造环境,保持人格的完整和健康,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一个人的心理行为经常严重的偏离自己的年龄特征,一般都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关键词】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法

我在农村中学从事教育工作,由于受各方面条件的限制,没有专职的心理学教师,我们很难对学生进行正规的心理健康教育,但并不是我们就应该忽略这方面的工作,而是应该在我们能做到的基础上,尽全力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1中学生主要面临的心理问题首先,在学习方面;学习的压力太大,心理承受能力差。

在学习中总想做尖子生,遇到考试就会变得很紧张,怕考试失败,怕受到老师和家长的责备,怕自己在同学面前丢脸,一旦考试失败,就情绪低落、灰心丧气,从而导致食欲不振,神经衰弱,记忆力下降。另外,成绩差的同学不愿学,觉得自己反正是烂泥扶不上墙,自暴自弃。

其次,人际关系方面;一是希望得到老师的认同和赞扬,一旦矛盾产生就会出现逆反心理。由于认知偏差而出现一系列的恶化结果。二是与同学的关系,除了老师,学生还希望得到同学的理解和信任。三是与父母的关系问题,一个和睦的家庭能给学生一个温暖的家,而有些专制暴力和父母离异的家庭,学生缺乏温暖,从而养成孤僻的性格,造成一定的伤害。

2教师要转变观念,思想上提高认识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而且有利于促进学生在智力、品德、身体诸方面的开发与养成。

课堂教学是一种充满丰富感情色彩的活动,良好的课堂气氛的形成,可以是教学移情的结果。教师具有正确的学生观,对学生充满爱心,始终保持对学生的积极的感情投入,发自内心深处地真诚平等地尊重学生,摒弃专制或放任的教育态度,努力采取与学生心理上接近、相容的民主的态度和方法进行工作,这样就能打开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心理交往的渠道,形成真诚、信任、民主、愉快的课堂的心理气氛。课堂上的这种“美妙的和谐”,将激发学生的自尊心,激起学生的自信心,激励学生的上进心,使学生的潜能和个性获得充分发展。

3教育者要不断完美自我,努力培养自身良好的心理素质作为教师,不应高高在上,要能蹲下身子和学生对话。在师生的交往中,学生希望教师和蔼、热情、宽容、耐心、作风民主、行为坚韧,同时具有令人愉快的外表和礼貌;期望教师处理问题公平合理,有幽默感,关心学生,善于正面教育,有独特的教学才能,如果教师脾气不好,偏激,不公正,对学生漠不关心,要求不合理,或者对学生不友善,进行挖苦嘲笑等等,那么学生的心理也不会非常健康。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要摒弃那种严师出高徒和师道尊严的传统教育观念,要循循善诱,宽严并举,学会与学生交朋友,在传授学生学业的同时,多与学生进行思想和心里话方面的交流,在育人方面多下一些功夫,对学生存在的一些心理问题,如妒忌、多疑、敏感、抑郁等,不是一味地归结为道德或思想问题,而是能学会从心理学的角度,运用心理学的分析方法,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障碍,使学生树立一种积极的健康向上的心理态势。

4开辟多种渠道,将心理健康教育落到实处要开展丰富多彩并且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教育活动,这些活动在提高学生知识水平的同时,也会使学生进入特定的心理氛围,受到感染。如针对中学生参与意识强、表现欲强的特点,可利用出板报的文化熏陶中提高文化素养,陶冶高尚情操,养成健康心理状态。小学升初中的入学心理指导工作也相当重要,毕竟中学和小学在各方面都很大的差别,做好心理工作,预防学生因为不适而引起的心理问题。例如可以定期开演讲等,开展这些教育活动,除了要讲针对性之外,更要讲经常性,任何教育活动对学生心理的影响,都不能指望“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5学校和家庭密切配合,教育才有效益和希望多和家长沟通,首先指导家长“信任孩子”。孩子是新生力量,相信孩子,就是相信自己,每一个家长,都应该对孩子有充分的信心。其次指导家长“赏识孩子”。学校重在“如何做”,家庭重在“怎么做”。以实践为重点及时反馈,树立榜样,找出差距,再教育,再实践,从根本上克服“教育靠学校包打天下”的被动局面。最后让学生的家长———父母明白:应该非常精心地营造一个令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家庭人文环境。父母应该以自己的言传身教以及在生活中创造出来的每一个生活细节,让孩子沐浴在一派和谐、文明、健康、宽松的家庭气氛中。

总之,心理健康教育关系着国家的未来,对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工程,虽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但我们所有的教育工作者都应该努力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不断探索新思路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