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联合用药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临床疗效

/ 2

中西医联合用药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临床疗效

郭荣芹

郭荣芹

【摘要】目的探索并分析中西医联合用药治疗防范用于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疾病的治疗效果。方法以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00例患有轮状病毒性肠炎的小儿作为样本,将其分为两组,分别为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各50例,对实验组采用中西医联合用药治疗,对照组则采用西药治疗方法。对两组患者服用药物后4-5天后的临床表现与症状作为对比相。结果整个实验结果表明,实验组的治愈率为65.0%,总治愈率为97.2%,对照组的治愈率则为35.7%,总治愈率为67.2%。两组患者除病状表现外无明显差异,两组实验结果存在显著性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腹泻、呕吐等病症相比较对照组而言均有明显改善,两组结果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西医联合用药治疗方法相比较常规性单一药物治疗方法用于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具有显著性效果,可以有效治愈该疾病。

【关键词】中西医联合用药;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疗效

腹泻在小儿群体中普遍存在,一般是由多种因素引起,且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特点,在一般性腹泻当中以轮状病毒性肠炎引发的腹泻病症最为严重,根据国际流行病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小儿腹泻中主要由轮状病毒引起的比例所占全部病因的百分之四十左右,该病因是引起三岁以下儿童腹泻疾病的主要原因。现阶段,针对该疾病采用西医治疗手段并不能根除该疾病,一般采用支持性疗法,随着现代中医的发展,针对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疾病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式相比较而言更有效,因此,本文采用实验分析方法,以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患有轮状病毒性肠炎的小儿患者作为样本进行治疗,报告内容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选取近一年来在我国接受治疗的100例患有轮状病毒性肠炎的小儿患者作为样本,所有患者的大便病毒抗原监测均呈现阳性。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每组50例,其中实验组患者中30例为男性,20例为女性,平均年龄(1.3±0.4)岁,平均病程(3.1±0.4)天;对照组患者中32例为男性,18例为女性,平均年龄(1.4±0.4)岁,平均病程(3.0±0.8)天。两组患者除病症表现外无敏明显差异,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方法

2.1治疗方法

首先对所有患者采用常规性治疗,包括支持治疗、消炎药物治疗、配套日常护理服务内容等。实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之上采用中西药结合治疗方法进行治疗,主要药物成分比为:车前子、茯苓、白术、葛根、黄连等,并严格依据中药学药理结构搭配调制成具有针对性的药物,药物熬汁量应该为100毫升左右,以三天为一疗程,每日服用不宜超过两剂。

2.2统计方法

采用SPSS13.0软件对两组数据进行研究分析,两组计量资料以均值±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则采用t检验,P<0.05表示具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疗效标准

显效标准:患者接受治疗单位时间三天内的肠胃活跃度稳定、大便次数与性状正常,其他病症表现消失。

有效标准:患者接受治疗单位时间三天内的肠胃活跃有所缓解,大便次数与性状相比而言有明显改变,部分病症表现消失。

无效标准:患者接受治疗单位时间三天内肠胃活跃度、大便次数与性状及其它病症表现没有改变,甚至有严重趋向。

结果

实验组平均止泻时间为(2.1±1.1)天,对照组平均止泻时间为(4.3±1.7)天.实验组的治愈率为65.0%,总治愈率为97.2%,对照组的治愈率则为35.7%,总治愈率为67.2%。两组患者除病状表现外无明显差异,两组实验结果存在显著

作者单位:262700山东省寿光市人民医院

性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

讨论

腹泻在小儿群体中的病程时间一般为一周左右,如果相关治疗不及时就会引发一系列病变情况出现,严重甚至引发多种并发症。轮状病毒感染亦可侵犯多个脏器,产生神经系统症状,临床处理不当还可导致患儿血清心肌酶谱异常,累及心肌在现代医学发展的推动下,中医回归居民关注视野当中,中医相比较西医而言,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更加有效,可以从根本上治愈该种疾病,并改善患者肠胃环境,调节肠胃运动。中医学认为轮状病毒主要是因儿童的身体薄弱,尤其脏腑器官的抗病毒能力并没有完全发育完成,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极易引发病毒性病症,尤其在秋、冬两季的发病率更为严重,这是因为此两季病毒更具有侵略性[1]。

针对该种病症,现阶段相对有效的西药治疗方法主要为:第一,采用常规抗病毒治疗方法,最有效的西药药物是利巴韦林,但该种药物具有相对副作用,对儿童肝脏器官会造成一定的损害,同时采用肌肉注射方式给患者注射抗生素,但是,抗生素的滥用在一定程度还会加重患儿病情,如果临床治疗方法不得当,情况严重时还会诱发如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炎等新的肠炎,威胁患儿生命安全;第二,胃肠黏膜保护剂蒙脱石散剂或妈咪爱散剂是一种能够产生吸附作用的药物,其作用在于吸附病原体以及毒素,能够维持胃肠道的正常分泌功能,能够增强胃肠道黏膜的屏障作用,防止病原微生物的入侵;第三,轮状病毒侵入肠道后,在小肠绒毛顶端的柱状上皮细胞上复制,使细胞发生变性和坏死,受累的上皮细胞脱落,致使小肠黏膜回吸收水分和电解质的能力受损;同时病变的肠黏膜细胞分泌双糖酶不足,活性降低,使食物中糖类消化不全而积滞在肠腔内,并被细菌分解成小分子的短链有机酸,使肠液的渗透压增高,造成水和电解质的进一步丧失,出现脱水、酸中毒、低钾、低镁、低钙。因此,及时预防和治疗脱水,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对RV肠炎患儿尤为重要[2]。

本次研究主要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继续拧治疗,重要主要采用葛根汤,中药学中,葛根具有非常明显的止泻功能,再配合使用其他药物调理肠胃结构,并局部消炎具有更好的疗效[3]。此外,药理学经过长期的实践发现,葛根还具有明显的抗病毒功效,即具有解毒消炎之功,再配置一定比例的茯苓调节患者肠胃内部的水电解质平衡,提高患者脾脏内部结构整体免疫力。

综上所述,简单的西医方法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其效果并不明显,不能从根本上根除该疾病,在现代医学技术发展的推动下,中西医治疗方法可以更有效的治愈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疾病,是现阶段最有效的治疗手段。

参考文献

[1]康碧.自拟汤药联合思密达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临床疗效观察及对心肌酶谱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3,07:444-445.

[2]钟利央,龚鼎策.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疗效及安全性[J].辽宁中医杂志,2015,05:1045-1047.

[3]吴晓霞.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150例疗效观察[J].中医儿科杂志,2014,06:4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