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衰竭患者血清EPO含量变化的临床意义及对预后影响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6-16
/ 2

心力衰竭患者血清EPO含量变化的临床意义及对预后影响的研究

李强通讯作者:王艳霞

齐齐哈尔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161000

[摘要]通过观察心力衰竭患者与正常人群血浆中促红素(EPO)及血红蛋白含量的变化,及应用EPO治疗前后心力衰竭患者各项心功能指标变化。结果表明心力衰竭患者血浆中EPO含量较对照组显著升高,而血红蛋白含量明显降低。经EPO治疗后的心力衰竭患者,在NYHA分级,六分钟步行距离,左室射血分数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及左室肌重量指数等各项心功能指标明显改善。提示心力衰竭患者血浆促红细胞生长素水平明显增高,应用促红素治疗可明显减轻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左室射血分数,缩小左室舒张末期内径,降低左室肌重量指数,增加了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六分钟步行距离,提高了患者的运动耐量。

[关键词]心力衰竭;EPO;心肌重量指数;步行实验

近年来随着冠心病、心肌病等心脏疾病的发病率急剧上升,心力衰竭的发病率也逐年升高,目前已成为心脏病患者致死致残的重要原因。研究表明:心力衰竭是一个复杂的连锁的、动态过程,多种细胞因子在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机制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已有的研究显示,EPO具有改善心力衰竭的心肌细胞的能量代谢、抗心肌细胞凋亡的作用,从而在心力衰竭中EPO可能发挥重要的心血管保护作用。本研究选择慢性CHF患者测定血清EPO含量与正常人群对照分析,研究慢性CHF患者血浆EPO变化的临床意义。此外应用EPO治疗慢性CHF患者,观察治疗组慢性CHF患者各项心功能指标的变化,探讨EPO在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1、材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选择

选择2009年1月~2013年6月在本院住院的82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FraminghamCHF,美国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3-4级,原发病分别为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心肌病、心脏瓣膜病(除外年龄小于18岁、妊娠、恶性肿瘤、全身感染、严重贫血、肾功能衰竭、慢阻肺)。选择正常人群(80例)为对照组(各组间在年龄、性别及一般状况方面无明显差异)。

1.2观察指标

1.2.1观察入选研究对象血浆中EP含量和全血的血红蛋白含量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其血浆中EPO含量和全血中血红蛋白含量差异的显著性。

方法:抽取入选对象入院次日清晨空腹肘静脉血3ml,3000r/min离心10min,分离血浆后置于-20度冰箱保存,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浆EPO含量,抽取静脉血2ml,测定血红蛋白含量。

1.2.2观察研究对象给予EPO治疗前后(1)NYHA分级,(2)六分钟步行试验,(3)左室射血分数EF,(4)左室舒张末期内径,(5)心室肌重量指数。

方法:入选CHF患者82例随机分成二组机(实验组43例与对照组39例),两组患者给予相同的药物治疗(洋地黄、利尿剂、ACEI、B受体阻滞剂及血管扩张剂),实验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促红细胞生长素(rhEPO)3000U二日一次皮下注射,治疗8周,六个月后观察下列指标与治疗前1).评估心功能(NYHA分级),2).六分钟步行试验评价心衰程度,3).采用心脏彩色多普测定(1)左室射血分数EF,(2)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3)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T),(4)左室后壁厚度(PWT)。4)、计算左室肌重量指数(LVMI/M2),计算公式:LVM(g)=0.8X10.4[(IVST+PWT+LVDd)3-LVDd3]+0.6

LVMI(g/m2)=LVM/BSA(体表面积)

1.3统计学处理

各组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D)表示,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t检验及方差检验分析。以P>0.05表示差异无显著性,P<0.05表示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表示差异具有极显著性。

2.结果:

2.1两组人群血浆中EPO和Hb含量比较见表1

两组患者间在NYHA、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肌重量指数上具有明显性差异(P<0.005),在六分钟步行试验、左室射学分数上具有极显著性差异。即EPO治疗组患者的心功能分级、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肌重量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而六分钟步行试验的步行时间及左室射血分数明显高于对照组。

3.结论:

1).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促红细胞生长素水平明显增高,而血红蛋白含量明显减低.

2).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加用予促红细胞生长素可明显减轻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左室射血分数,缩小左室舒张末期内径.降低左室肌重量指数.

3).增加了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六分钟步行试验的时间,提高了患者的运动耐量。

4.讨论:

慢性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病的终末阶段,其死亡率高,预后差。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新近有证据表明,促红细胞生成素具有重要的心脏保护功能.动物实验显示:促红细胞生成素能改善左心室功能,促红细胞生成素能明显降低心肌细胞凋亡,促红细胞生成素能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发生凋亡,刺激内皮前体细胞有丝分裂,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合并贫血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可显著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及临床症状.有可能开辟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新途径.但促红细胞生成素用于慢性心力衰竭的预后的影响和作用机制还有待进一步探讨.本研究观察了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应用促红细胞生长素后心功能、左室结构及左室重量的变化,探讨促红素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本研究结果表明:1.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促红细胞生长素水平明显增高,而血红蛋白含量明显减低.2.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加用予促红细胞生长素可明显减轻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左室射血分数,缩小左室舒张末期内径.降低左室肌重量指数.3.提高了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运动耐量。故促红细胞生成素可成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有效的治疗药物之一,为心力衰竭的治疗提供新的治疗措施。此研究课题具有很大的学术价值和临床推广意义。

参考文献

[1]李北兵,杨莹,侯晓薇.促红素的研究综述,黑龙江医药Heilongjiang

MedicineneJournalVol23No42010.

[2]程希富,肖祥彬,马康华.促红细胞生成素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

作用,中国循环杂志2008年8月第23卷第4期(总第152期).

[3]程颖,解强,冯燕玲,吴钰燕,李劲草,卓裕丰,张鹏,林桂雄,黄冰生.促红

细胞生成素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附13例检测

分析,新医学2012年5月第43卷第5期.

[4]岑英文,丁谊.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铁剂口服对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贫血患

者的临床疗效,吉林医学2013年7月第34卷第19期.

[5]周权,李彤.促红细胞生成素在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应用及机制研究进展,

心血管病学进展,2009年第30卷第4期.

[6]潘永寿.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室心肌重量的研究,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5Dec;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