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例2型糖尿病合并初治肺结核患者的临床治疗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4-14
/ 2

80例2型糖尿病合并初治肺结核患者的临床治疗研究

郭锐&nbsp,孙长宇

郭锐孙长宇

[摘要]目的探讨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型糖尿病合并初治肺结核患者8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随机抽取同期单纯肺结核患者70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血糖控制较好糖尿病合并初治肺结核组与单纯肺结核组抗结核治疗效果相近,血糖控制较好组比血糖控制较差组抗结核治疗效果好。结论肺结核、糖尿病两病并存,相互影响,严格控制血糖、早期规律联合抗结核治疗是关键。

[关键词]肺结核糖尿病临床治疗研究

DOI:10.3760/cma.j.issn.0376-2491.2014.16.008

作者单位:450052,河南郑州,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科

肺结核是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主要传染病,糖尿病同样也是我国的高发病种,这两种病较易并存而且使病情变得复杂。糖尿病导致的代谢紊乱,免疫损伤可促肺结核的发生发展,而肺结核可以加重糖尿病的代谢紊乱[1]。当糖尿病患者出现肺结核后,加重了机体糖脂类物质的代谢,从而加剧了患者的糖尿病症状。当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时,两者相互作用,患者临床表现比较复杂,传染性强,且糖尿病患者因痰结核杆菌阳性、空洞发生率高,而增加了治疗难度,并降低了治疗效果,病死率较高[2]。为探讨糖尿病合并初治肺结核的发病机理以提高对该病进行合理和有效的治疗,本文对河南省传染病院(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2010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80例2型糖尿病合并初治肺结核患者及同期70例单纯肺结核患者的诊疗情况进行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所选病例为2型糖尿病合并初治肺结核80例,肺结核的诊断标准符2001年卫生部颁

布的行业标准《结核病分类》。糖尿病的诊断标准符合按1999年10月我国糖尿病学会采纳的诊断标准,空腹血糖>7.0mmol/L,任意时间血糖≥11.1mmol/L。其中男40例、女40例,年龄19~70(48.8±11.6)岁。选择同期收治的70例单纯肺结核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40例、女30例,年龄19~70(46.5±10.1)岁。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具有均衡性。

2治疗方法

2.1糖尿病治疗:采用糖尿病健康教育、适当运动、控制饮食及药物治疗。其中2例控制饮食,9例单纯应用口服降糖药,30例单纯应用胰岛素治疗,41例同时使用胰岛素和口服降血糖药,胰岛素为中短效胰岛素,根据血糖浓度而调整剂量。

2.2抗结核治疗:采用3HRZE/9HRZ(E)方案,根据病情可延长疗程至18个月,耐H者改服左氧氟沙星,耐R者改用利福喷丁,有糖尿病眼病者不用E,有S过敏或有糖尿病肾病者不用S,肝功能受损者不用z改S。治疗期间,每月查肝肾功能,每月查痰涂片找结核杆菌至连续3月阴性;每3月摄胸片或肺部CT检查;每周查血糖,待血糖稳定后改为每2周乃至每月查血糖。

2.3结果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比较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组(A组)消瘦、咯血的发生率显著高于肺结核组(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发热、胸痛、盗汗、咳嗽,气促,痰菌阳性的临床症状无明显差别,经统计分析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血糖控制情况与肺结核治疗疗效的比较

80例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结果显示A1组71例(89%),A2组9例(11%),B组70例。80例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根据血糖控制情况分为2组:血糖控制在11.1mmol/L以内为A1组;血糖>11.1mmoL/L者为A2组,疗效判定标准在执行抗结核标准化疗方案结束后复查胸部CT检查评价其疗效:病变明显吸收:病灶吸收1/2以上,空洞闭合(瘢痕愈合和阻塞愈合或消失)。观察分析其血糖及肺结核治疗疗效情况。

结果与A2组比较,血糖控制良好者(A1组),病灶吸收亦好,痰菌转阴率高(aP<0.05),与B组比较,血糖控制好者(A1组),病灶吸收度及痰菌转阴率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P>0.05),与B组比较,血糖控制差者(A2组),病变吸收度及痰菌转阴率有明显差异,(cP<0.05),抗结核治12个月,单纯肺结核组及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组中血糖控制好组的疗效亦好(表2)。

4统计学分析;所有数据资料均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管理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讨论

糖尿病和肺结核均为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糖尿病患者是结核病的易感者,两者并发,临床上也较多见,发病时常表现为急骤发病,病情进展迅速,症状较重,难以控制[3]。近年来,随着糖尿病患病率的增加,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的发病率有逐渐上升的趋势。肺结核合并糖尿病发病率的增加,给肺结核控制带来巨大困难。当前,肺结核虽然诊断及时、治疗规范、管理加强,且实行了全国结核病减免治疗制度,但结核的发病率仍居高不下,尤其是糖尿病人群是结核病的高发人群,故对于糖尿病患者,应定期进行胸部X线CT检查,以便早期发现肺结核。

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发病机制目前还未完全阐明;可能与如下因素有关:(1)糖尿病患者脂肪代谢紊乱,血脂增高,导致微循环障碍;蛋白质代谢紊乱,导致营养不良,机体抗体减少,使细胞免疫功能降低,巨噬细胞功能减退。这些变化为结核杆菌感染创造了有利条件,也容易促使肺结核病情进展,为结核病患者的治疗带来了不利影响[4]。肺结核与糖尿病相互影响,糖代谢紊乱可使结核病迅速恶化,结核病可加重糖尿病的代谢紊乱。我们研究发现,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组的临床症状(包括消廋、咯血)发生率显著高于肺结核组;与肺结核组比较,血糖控制差者(A2组),胸部CT示病变吸收度及痰菌转阴率低,有明显差异(cP<0.05),抗结核治疗12个月后,单纯肺结核组及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组中血糖控制好组的疗效好。我们的研究还发现,血糖控制好组(A1组)的病灶吸收率显著高于血糖控制差组(A2组),表明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对抗结核治疗影响很大,抗结核是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机体血糖水平。因为糖尿病患者血液长期处于高血糖和组织长期处于高葡萄糖浓度的状态,形成有利于结核菌繁殖的酸性环境[5-6];高血糖状态使体内物质代谢严重紊乱,机体营养不均,加速患者的病情恶化;高血糖状态使体内抗体和补体的产生减少,免疫功能下降,较难清除体内结核菌。两病同时存在时,糖尿病促进结核病的发展,结核菌感染加重糖尿病的代谢紊乱,形成恶性循环[7-8]。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治疗的关键是两病同时干预治疗,重点注意血糖控制情况,以达到预期理想的抗结核治疗效果。我们的研究还显示,治疗12个月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组中血糖控制好组痰菌阴转率为100%,对于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需要适当延长抗结核时间以达到更为理想的治疗效果,建议抗结核疗程延长为1年左右。

综上所述,对于肺结核合并糖尿病在积极采取抗结核治疗的同时要将血糖控制在理想水平,且要适当延长抗结核疗程时间,以达到有效治疗肺结核和糖尿病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杨海英,彭溢,熊小丽.肺结核合并糖尿病75例临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28):27—28

[2]罗凯.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的防治[J].临床肺科杂志,2011,16(1):91-92.

[3]邹立群,徐爱晖.肺结核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特征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2010,15(4):525—526.

[4]吴新员,黎志良,周伶俐等.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68例临床疗效观察[J].海南医学,2011,22(1):30—32.

[5]任艳.糖尿病合并肺结核500例临床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l0(15):52-53.

[6]覃红娟.糖尿病并发肺结核免疫功能变化及其治疗现状[J].临床肺科杂志,2011,16(2):253—255

(收稿日期:2013-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