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注射液、曲美他嗪联用对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黄芪注射液、曲美他嗪联用对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效果观察

龙潘

武胜县中医院四川广安638400

摘要: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曲美他嗪联用对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效果。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联合曲美他嗪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黄芪注射液治疗。结果:研究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0.63%,对照组为75.00%,P<0.05。结论: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黄芪注射液可显著提高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疗效。

关键词:充血性心力衰竭;曲美他嗪;黄芪注射液;临床疗效;不良反应

[Abstract]:Objective:ToobservetheeffectofAstragalusinjectionSibutraminecombinedwithtrimetazidineinpatientswithcongestiveheartfailuretreatment.Methods:thecontrolgroupwasgivenroutinetreatmentcombinedwithSibutraminetrimetazidinetreatment,studygrouponthebasisofthecontrolgrouptreatedwithHuangqiinjection.Results:theclinicaltreatmentofthetotalefficiencyof90.63%,controlgroup75%,P<0.05.conclusion:conventionaltherapyplustrimetazidineQuMei,astragalusinjectioncansignificantlyimprovetheclinicalefficacyinpatientswithcongestiveheartfailure.

[keywords]:trimetazidineAstragalusinjectionincongestiveheartfailure

充血性心力衰竭是临床常见且严重的综合征,心力衰竭的主要病理生理改变有心肌损害、心室重构、血流动力学异常和神经内分泌失调。目前临床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常用方法有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利尿剂以及醛固酮受体拮抗剂等治疗,我院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曲美他嗪与黄芪注射液联合治疗,疗效确切,现将详细情况进行如下报告: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在我院治疗的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充血性心力衰竭临床诊断标准,根据双盲法则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有32例患者,对照组中有女性15例,男性17例,年龄在50岁-79岁之间,平均(60.21±5.33)岁,有15例患者合并冠心病、8例患者合并肺心病、4例患者合并高血压性心脏病、1例患者合并糖尿病心肌病;研究组中有女性16例,男性16例,年龄在50岁-77岁之间,平均(61.01±4.76)岁,有12例患者合并冠心病、9例患者合并肺心病、6例患者合并高血压性心脏病、2例患者合并糖尿病心肌病。对照组与研究组的患者在临床基本资料方面无巨大差异(p>0.05),组间有对比分析价值。

1.2方法

入院后两组患者均接受相同的常规治疗,包含利尿剂、洋地黄、ACEI、他汀类、抗血小板制剂、硝酸酯类以及β2受体阻滞剂。对照组患者在该治疗基础上应用曲美他嗪(国药准字号:H20055465生产企业:施维雅制药有限公司)治疗,20mg/次,3次/d。研究组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应用黄芪注射液(国药准字号:Z23020782生产企业:黑龙江珍宝岛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治疗,将50ml黄芪注射液加入500ml的葡糖糖液或生理盐水中进行静脉滴注,速度为10滴/min,1次/d。

1.3观察指标

在患者治疗前后分别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VEE)、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和心脏舒张功能指标E峰/A峰(E/A),记录治疗期间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疗效评价:治疗后患者心功能恢复到I级,临床疗效为痊愈;治疗后患者心功能提升2个级别以上,但未达到I级,临床疗效为显效;治疗后患者心功能提升1个级别,未达到I级,临床疗效为有效;治疗后患者心功能升高不足1个级别或没有得到控制,临床疗效为无效。

1.4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20.0软件对研究所得数据进行核对,±s表示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表示计数资料,进行x2检验,P<0.05表示组间差异较大,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疗效

研究组治愈9例,显效13例,有效7例,无效3例,研究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0.63%,对照组治愈4例,显效11例,有效9例,无效8例,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5.00%,进行统计分析在临床疗效方面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2.2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情况

接受治疗前,对照组平均LVDD为(62.89±5.35),平均LVEE为(0.30±0.05),平均E/A为(0.77±0.15);研究组平均LVDD为(62.91±5.67),平均LVEE为(0.29±0.10),平均E/A为(0.79±0.12),经统计软件分析治疗前两组患者在心功能指标方面无巨大差异(p>0.05)。接受治疗后,对照组平均LVDD为(59.55±5.23),平均LVEE为(0.38±0.03),平均E/A为(0.897±0.12);研究组平均LVDD为(56.62±4.53),平均LVEE为(0.46±0.09),平均E/A为(1.03±0.14),经统计软件分析治疗后研究组患者心功能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3不良反应

治疗期间对照组出现2例患者出现心悸,1例患者出现头痛,对照组不良反应率为9.38%;研究组出现1例心悸,1例头痛,研究组不良反应率为6.25%。经统计分析,在不良反应方面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

3.讨论

心力衰竭简称为心衰,是由于心脏舒张功能或收缩功能障碍,不能从心脏将静脉回心血量充分排出,进而导致静脉系统血液发生淤积,动脉系统血液灌注欠缺,进而引发的心脏循环障碍症。该疾病集中表现为腔静脉淤血。肺淤血。需要说明的是,心力衰竭并不是一种独立疾病,而是各种心脏疾病发展的终末时期,研究表明大部分的心力衰竭都是从左心开始,首先表现为肺循环淤血。大部分的心血管疾病都可能导致心力衰竭发生,心肌病、炎症、血流动力学负荷超重、心肌梗死等均可能导致心肌损伤,均可能引发心肌功能、结构变化,进而造成心室泵血或充盈功能低下。在基础性心脏疾病的基础上,常见诱发心力衰竭的诱因有以下几类:感染(风湿活动、呼吸道感染)、心脏负荷过大、严重心律失常、药物作用(洋地黄停用或洋地黄重度)、不当情绪与活动、其他疾病(乳头肌功能不全)。

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因心排血量减少,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交感神经系统,进而增强心肌收缩力,周围血管通过收缩进行血压维持,对血液再分配调节,具有一定代偿功能。但是神经内分泌系统的持续激活,在心肌细胞外基质改善、胚胎基因与蛋白再表达、心肌细胞凋亡、肥大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进而导致心室重塑,而心室重塑则是心力衰竭由代偿向失代偿转变的关键。近几年临床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水平得到显著提升,主要方法有醛固酮受体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以及同步化治疗。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主要针对神经内分泌激活抑制、心脏容量负荷减轻【1】。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和β-受体阻滞剂主要通过对内分泌激活抑制来改善心功能。虽然这些只能能改善患者心功能和临床症状,有助于降低患者病死率、住院率,提升患者生活质量,但是病死率仍然较高。

曲美他嗪是一种作用于心肌细胞代谢调控的全新药物,在冠心病心绞痛治疗中应用广泛,近几年在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治疗中也取得了显著进步。曲美他嗪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机制:a、对β氧化作用途径、3-酮酰基硫解酶活性进行抑制,让心肌能量代谢途径从脂肪酸转移为葡萄糖,提高葡萄糖有氧代谢,降低耗氧量,达到心肌能量代谢优化的目的;b、降低内皮素-1与自由基释放,从而保护内皮功能,降低因心肌细胞损伤、凋亡所导致的心功能减退、心肌重构【2】;c、可减轻患者心肌缺血以及细胞内酸中毒、心肌细胞钙、钠聚集,增加线粒体活性,改善非脂肪物质和葡萄糖的利用率,节省能量,进而达到改善患者心脏功能的目的。

中医认为心力衰竭属“水肿”、“心水”和“喘证”范畴,病程长,久治不愈。初期为心气虚,加之心、肾、脾之阳,阳虚不能化水湿,导致瘀血阻络、水湿内停,形成本虚标实病理变化。黄芪具有利水消肿、补气升阳和活血益气的功效,同时具有强心作用,增加心脏收缩振幅,增大排血量,抑制心肌细胞中钙调蛋白活性,降低磷酸二酯酶活性。应用黄芪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具有改善左室舒张与收缩末内径,提升射血分数,改善LVEF指标和心功能状态等效果,有效提高临床疗效。

综上所述,此次研究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曲美他嗪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应用黄芪注射液治疗。结果研究组在心功能指标改善与临床疗效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该结果充分说明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黄芪注射液可显著提高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韦育林,李楚强,陈锡龙等.黄芪注射液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细胞因子和血管紧张素Ⅱ的影响[J].中国临床康复,2006,10(3):54-56.

[2]陈翔,邓乐勇.强心力胶囊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彩色多谱勒超声心动图检测指标分析[J].湖南中医学院学报,2006,26(1):4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