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多发结石经皮肾镜超声碎石术后肾造瘘管的护理刘彬彬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肾多发结石经皮肾镜超声碎石术后肾造瘘管的护理刘彬彬

刘彬彬黄明辉

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河南洛阳471000

摘要:目的:探析对肾多发结石经皮肾镜超声碎石术后患者肾造瘘管恢复采取护理干预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11月来我院的86例肾多发结石经皮肾镜超声碎石术治疗患者作为分析研究对象,患者随机分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方案,观察组患者应用术后护理干预,两组患者术后护理效果相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造瘘管拔除时间、住院治疗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皮肾镜超声碎石术后做好患者肾造瘘管护理工作可促进患者提前出院,患者痛苦减轻,提早康复,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关键词:肾多发结石;皮肾镜超声碎石术;肾造瘘管;护理

肾多发性结石属泌尿系统疾病,其特征为尿路不畅、排尿时有灼痛感,严重情况下可能出现尿毒症,威胁着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现代医院伴随微创技术的不断进步,经皮肾镜超声碎石术已做为肾多发结石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法[1]。该术创伤面小,临床治疗效果明显显,推广运用较为广泛,结石取出的重要辅助工具是肾造瘘管,术后留置肾造瘘管的护理工作尤为重要,术后重点对肾造瘘管进行相关护理干预,临床效果良好,研究报告如下:

1、相关资料与方法

1.1相关资料

随机抽取2015年3月至2016年11月来我院86例肾多发结石经皮肾镜超声碎石术治疗患者,患者均经过B超、CT、造影后诊断为肾多发结石。观察组男26例,女17例,年龄21~72岁,平均(41±3.7)岁;对照组男25例,女18例,年龄20~71岁,平均(40±4.9)岁。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1.2方法

本次对照组患者术后采用常用护理方案,观察组患者术后在常规护理方法基础上,实行肾造瘘管护理干预。

两组患者者均实施了经皮肾镜碎石术,观察组患者采取以下护理方案:

(1)肾造瘘管护理,定期观察患者肾造瘘管周围的敷料,敷料有渗液外漏情况时立即对肾造瘘口进行消毒工作,保证造瘘口处于干燥无渗液状态;更换新敷料时,适度捏挤引流管,让凝固血块和脱落的残留组织顺利排出;护理人员对引流液颜色、引流量做好详细记录,起到感染预防的作用;定时引导辅助患者翻身换体位,并轻叩背部,保障引流通畅性,降低肺部感染机率。每小时对腰部及腹部进行测量,观察有无肿胀情况;引流袋每天进行更换,注意观察患者的体温变化。为减少肾造瘘管移位及脱落,患者术后应采取仰卧位式为主,偶采侧卧位,减少下床,术后前2天应勿自行用力,避免撕扯伤口。更换体位时,尽可能避免肾造瘘管被挤压或脱出。患者活动时引流袋位置需低于肾脏。

(2)心理护理:从患者入院起,医护人员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认真倾听患者想法,保持态度温和,语调平和,调动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建立良好护患关系;向患者讲解经皮肾镜碎石术的优势以及手术将达到的治疗效果等,让患者减少恐惧焦虑感,消除改善患者紧张情绪有利于术后病情恢复,为顺利拔管起到一定作用。

(3)健康教育工作:医护人员应按患者个体差异以及受教育程度的不同,耐心细致的向患者讲述肾造瘘管相关专业知识,尽量采取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让患者能够更好的对肾造瘘管自主监管,自我基础护理可减少造瘘管脱落、引流袋反流情况的发生。告知患者术后避免剧烈运动,适度的运动量需缓慢进行。

(4)引流管相关护理:术后密切观察患者肾造瘘管具体情况并做好标签备注,检查肾造瘘管是否稳固,肾造瘘管中引流液颜色流量等做好记录,对造瘘管定期使用氯化钠溶液冲洗干净,避免感染。

(5)并发症护理:经皮肾镜超声碎石术后,密切关测患者尿液量,指导患者进行早期个性化康复训练;按医嘱给予患者抗感染治疗,每天换药,清理感染肉芽组织,鼓励患者多补充水份,及时更换敷料。患者饮食宜以高蛋白营养丰富为主,采用抗生素防止切口感染。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观察比较经皮肾镜超声碎石术后的恢复指标情况进行分析比较,术后造瘘管拔除时间、住院治疗时间。

1.4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使用医学统计软件spss19.00,将具体数据统计学分析,±s表示计量资料,经t检验;%表示计数资料,经x2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术后造瘘管拔除时间、住院治疗时间等恢复情况,观察组临床效果更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如下表:

3、讨论

肾多发结石导致患者腰腹部伴有刺激绞痛、腹胀难受、烦躁不安等症状,情况严重的可引发患者部分患者尿路梗阻、肾积水,患者生命受到威胁,影响着生存质量[2]。经皮肾镜取石治疗术具有创伤小的特点,但术后并发症影响着患者康复效果。

在经皮肾镜超声碎石术后采取留置肾造瘘管,可对肾脏压迫止血起到良好作用,促进引流可防止肾脏感染[3]。在肾造瘘管拔管后易出现尿血、造瘘管附近溢液或感染、造瘘管移位或脱落、引流不顺畅等情况,护理困难[4]。鉴于该情况,在术前对患者机体指标进行全方面评估,制定出拟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所需采取措施,术后密切观察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准确记录引流液颜色及流量,对肾造瘘口处的敷料渗液渗血情况高度关注,出现异常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做好健康宣传教育工作,阐明术后早期采平卧位卧床休养的重要性,采取正确换位姿势与换位技巧;加强巡视护理,为患者早日康复做好保障。

综上所述,通过此次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分析患者实际临床表现给予护理干预,从肾造瘘管护理、心理护理、健康知识教育宣导、引流管护理、并发症护理等五个方面进行。数据显示观察组患者术后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表明术后护理干预可有效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减少住院治疗时间,在临床当中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璐,王飞杰,张晓利等.舒适护理干预在经皮肾镜超声碎石术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2,9(34):132-133,135.

[2]徐毅,童炎岳,雷樟明等.经皮肾镜超声碎石术在感染性肾结石中的疗效及对患者应激激素的影响观察[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7,27(6):1309-1312.

[3]余沁楠.微创经皮肾镜超声碎石术治疗肾结石的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导刊,2010,12(8):1336-1337.

[4]钱坚.经皮肾镜超声碎石术患者围术期的护理干预[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37(30):3853-3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