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内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高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7-17
/ 2

心血管内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高红

高红

高红

肇东市人民医院住院部

摘要:心血管内科是医院中高风险的专科之一,由于心血管系统疾病种类繁多,病因复杂,来势凶猛,有时病情突然恶化甚至发生在病情已获改善的情况下,使得护理风险伴随着整个医疗活动的全过程,许多护理问题很容易引起法律纠纷。因此,深入探讨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中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寻求相应的改进措施,增加护理人员的抗风险能力,并提高护理质量,是摆在心血管内科护理人员面前的首要任务。

一、心血管内科护理方面存在的不安全因素

1.护理人员的因素。

个别护理人员的工作经验不足,其安全意识、服务意识、法制意识与社会及人们对护理服务质量的期望不太相适应。不能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有效地沟通,对病情、护理行为没有履行告知义务,没有对患者及家属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这是导致护理纠纷的主要原因。同时由于心血管内科收治的患者大多病情危重且不稳定,护理人员单位时间内工作强度大,精神紧张度高,这就使得护理人员长期超负荷工作,身心疲惫,容易产生厌烦心理,服务态度差,甚至出现差错事故。此外,心血管内科的诊疗技术日新月异,部分护士临床经验不丰富,未能及时掌握新理论、新技术及新护理方法,单独执行护理操作时易出现差错,不能熟练使用除颤仪、监护仪等医疗器械,难以及时发现急剧的病情变化而造成不良后果,严重时则直接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

2.护理记录书写的因素。

尽管大多数护士都了解护理记录的重要性,但仍有部分护士不能完全做到及时进行护理记录,对病情变化的观察、采取的措施及护理效果记录不全或漏记,使得护理记录中反映患者的生命体征无法保证完全符合实际。心血管内科大多为危重患者,发病急,抢救要求迅速,如果登记时间与抢救时间相差甚远,护理人员只能凭感觉和记忆记录,造成信息失真。个别护理人员登记时字迹潦草,使得其他护理人员无法辨认,同时医嘱开出时间与护士开出的医嘱执行时间存在一些偏差。一旦患者出现意外,这些必然会引起医疗护理纠纷。

3.患者的因素。

护理活动的正常开展有赖于患者的密切配合与支持,部分患者执行医嘱的力度不够,比如患者因症状不明显,对疾病产生轻视心理,请假不按时返回或未经医护人员同意就擅自离开病房和医院,而当患者处于噪声较大的外部环境中,再加上疲惫等因素,很容易导致疾病发作。另外,部分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缺少认识,对医疗期望值过高,一旦病情恶化,往往把责任完全归咎于医护人员,对治疗护理产生不信任,也会导致不安全因素的发生。同时,部分患者由于家庭社会支持不足、对医院环境不适应以及患者本身疾病的影响等不良刺激,容易引起患者的情绪变化,从而导致矛盾和冲突的发生。

二、心血管内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的改进措施

1.加强护理人员法律知识学习

心血管内科护理人员应认真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务人员道德规范及实施办法》等法律知识,在发生医患纠纷时能够使用法律武器捍卫自己的权利,也对自己的医护行为进行约束和管理。认真对我科某些典型案例的护理风险问题进行讨论分析,从中吸取教训,分析造成差错或不满意的原因,制定出相应的防范措施,杜绝类似情况再次发生,做到警钟长鸣,使每个护士都能认识到严格执行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的重要性,做到学法、知法、懂法、守法,在工作中约束自己的行为,进一步提高护理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

2.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

随着现代护理工作的发展,重视情商培养、提高护理人员综合素质势在必行。为了杜绝心血管内科护理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最关键的就是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护士长可根据护理人员的个人具体情况,制订严格的护士培训计划,尤其是对新分配的护士,根据心内科的实际情况,制订岗前培训计划,逐项培训、考核;通过疾病护理查房、业务听课等形式学习新知识、新进展,不断用理论知识充实自己;为了更好地做好与医生之间的配合,使用新设备和新仪器前请专人讲课,通过规范化的操作,为患者提供及时、有效地护理,同时也更好地配合新手术的开展。

3.规范护理记录书写与管理。

护理文书是具有法律效力的说明文件,它反映患者从入院到出院的护理全过程。护理记录的及时性、客观性是病历管理的重点,也是封堵安全隐患、保护护士自身的需要。因此,必须从法律的角度规范护理文书,遵照科学性、完整性、真实性与医疗文件同步的原则,禁止漏记、错记、涂改、主观臆造等。护士观察病情要有预见性,记录要及时准确,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生,避免医护记录矛盾。同时,将护理病历书写纳入护士培训、考核计划,确保护理质量的提高。护士长定期抽查,严格把关,

杜绝有“病”的护理病历出科。

4.加强护患沟通交流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要讲究语言的艺术性与技巧性,使用文明语言,与患者交谈中一定要保持诚恳的态度,仪表大方,对某些素质差的患者及家属的过激语言和行为应心平气和地解释、安慰,绝不能语调生硬,敷衍了事。对因病情变化而改变的诊疗方法和用药进行详细的解释和说明;操作前要用温馨的语言向患者解释操作目的,取得合作,必要时可通过手势、体态等非语言交流方式向患者传达关爱之情;将费用清单定期发放到患者和家属手中,当患者对收费有疑问时,要对其进行耐心解释。通过实际行动来感召患者及家属,从而取得对护理人员的理解与信任,有效杜绝护理纠纷。

三、结束语

护理工作关系到医院的形象、声誉、经济效益,护士应正视自己工作中的缺陷,增强安全意识,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恪守职业道德,减少护理纠纷的发生。作为心内科护理人员,应该在充分认识这些不安全因素的基础上,不断加强法律知识学习,提高护理水平,规范护理记录的书写与管理,加强护患沟通交流,严格把各项护理制度落到实处,努力提高护理质量,尽量减少护理纠纷的发生,真正实现护患关系的和谐。

参考文献:

[1]长花.如何提高心血管内科护理质量和管理水平[J].亚太传统医药,2008,4(7):58.

[2]吴煜.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体会[J].当代医学,2009,15(36):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