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康复治疗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研究进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3

针灸康复治疗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研究进展

王晶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摘要:脑卒中的高发病率,高致残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其中吞咽障碍是较为常见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进食交流功能,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情感交流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目前西医疗法创伤大费用昂贵,而针刺疗法治疗疗效显著,治疗费用低,创伤较小,操作方法多样,法包括头针、体针、耳针、针灸结合康复等。现对近期相关针灸治疗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相关报道予以综述如下。

关键词:卒中后吞咽障碍,针灸治疗,综述

1针刺疗法

1.1头针疗法

头针是刺激头部特定的刺激区从而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针灸治疗可刺激人体面、舌、口腔、咽等部位在大脑皮层的反射区,促进与吞咽功能相关肌肉的恢复。

裴烈娟[1]选取78例患者入组,采用头皮针为主针刺治疗,取患者双侧头部运动区的中下2/3、百会沿头皮进针,进针深度以1到2寸为宜;治呛、翳明均予以直刺得气;风池、供血针尖向着喉结方向进针得气;廉泉、吞咽朝着舌根刺入得气;外金津、外玉液点刺。经治疗总有效率为94.8%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1.2体针疗法

体针治疗方法主要选取经络走行直接或间接与咽、喉相联系的穴位,或依据穴位的近治、特殊治疗作用而选穴。

朱卉[2]针刺扶突及天鼎穴治疗卒中后的假性球麻痹,笔者筛选30例患者入组,针刺双侧天鼎穴配合双侧扶突穴,采用以指切式进针。针刺天鼎穴以患者喉部紧缩为得气,每10分钟采用平补平泻法提插捻转行针1次,针刺扶突穴,手法同上。经治疗统计疗效显著,总有效率达96.7%

周明林[3]采用通窍利咽法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患者并观察疗效,共40例患者,予以通窍利咽法针刺,操作如下:先向喉结方向刺风池、风府、翳风,丰隆、人迎针刺至得气,上廉泉直刺约得气,针刺三阴交使下肢抽动三次,金津、玉液三棱针点刺放血,经治疗总有效率达85%有着临床3广泛使用的意义。

房晓宇[4]针刺双侧太溪为主穴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治疗组患者以双侧太溪为主穴,伴有肢体运动障碍的患者联合针刺病变对患侧肢体的相关穴位,如手三里、曲池、合谷、外关、风市、足三里、阳陵泉、解溪、丰隆、肩骼、肩髑、太冲穴等。双侧太溪穴直刺进针,反复提插、捻转行强刺激30秒后,留针20min,留针期间行针2-3次。其他穴均留针20min。对照组取病变对侧头皮针:后斜线、顶,留针20min,有更好的疗效。疗效显示治疗组更为明显。

段洪涛[5]针刺患者人中、内关、三阴交、风池、完骨、翳风等穴位治疗40例中风后假性球麻痹患者。具体操作采用醒脑开窍针法:向鼻中隔方向针刺人中穴,行以雀啄泻法,以流泪或眼球湿润为度;直刺内关行提插捻转泻法;直刺三阴交行提插补法;向结喉方向针刺风池、完骨、翳风至得气;向舌根斜刺廉泉,天突先直刺后将针尖转向下方紧靠胸骨后方刺人不留针,最后点刺双侧咽后壁,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5%

苏锦华[6]以廉泉、夹廉泉为主穴针刺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的患者,经治疗后观察临床疗效。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症予以脑梗死常规基础药物治疗,治疗组在针刺体针眼针的基础上加用廉泉、双侧夹廉泉穴治疗;对照组单纯针刺体针及眼针治疗。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84.38%治疗组总有效率90.63%均有明显疗效,而患者吞咽功能的恢复情况,采用廉泉、夹廉泉为主穴组疗效更为明显。

徐丽萍等[7]选取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42例予以针刺治疗,平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采用中风病常规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配合针刺治疗。治疗2个疗程后,对两组患者进行洼田试验检查,统计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67%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6.19%由疗效可见针刺治疗中风后假性球麻痹吞咽困难疗效较对照组更为理想,而且针灸治疗具有投入少、经济安全、应用方便的特点。

曾莹莹[8]采用舌三针疗法观察治疗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将60例患者分两组均予以卒中常规治疗及高血压、糖尿病等合并疾病治疗,治疗组第一针针刺上廉泉时,延舌骨与下颌缘之间的凹陷中刺入,得气后施以捻转补泻。每次行针舌根有麻胀痛感佳,留针30min,出针后鼓励患者尽量大声说话。其后分别取上廉泉左右旁开0.8寸,手法同上。对照组取穴:哑门、廉泉、通里、合谷,针刺得气后留针30min。对照组80%治疗组总有效率90%两组疗效比较舌三针疗效更为满意。

1.3点刺放血疗法

李发荣[9]舌下穴位(金津、玉液)点刺放血治疗卒中后的假性球麻痹吞咽困难,具体操作取穴如下:根据辩证选取局部及远端对症穴位针刺使之得气,同时点刺金津、玉液放血三次,经过一个疗程治疗,统计显示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单纯体针治疗。

周月凌[10]使用针刺运动疗法配合刺血疗法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影响。操作方法:62例患者平分联合组和针刺组。针刺组只针刺双吞咽、廉泉、外金津、外玉液等穴位。联合组在此基础上并结合三棱针点刺金津、玉液穴位出血,1次/周。疗程为两周,治疗前后各行1次洼田氏饮水试验评价。结果:联合组有效率达96.77%。针刺组有效率为87.10%,联合组明显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

郭建萍等[11]快针刺激咽后壁,刺激患者咽反射,另取双侧翳风、廉泉、旁廉泉施以提插捻转,最后针刺枕三经,疗效显示患者吞咽功能改善明显。

1.4针灸配合康复疗法

李冰[12]将70例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以单纯吞咽训练组,针刺治疗组在吞咽训练基础上配合针刺治疗,治疗一个疗程(20天)对比两组疗效。结果总有效率针灸配合吞咽训练为88.9%单纯吞咽训练组为73.52%由此可见配合针刺治疗效果更为显著,能更好的改善患者的自理能力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莫天才[13]针灸治疗配合康复训练治疗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评价。将8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病患分为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组和单纯针刺治疗组,各40例,治疗后比较疗效。结果单纯康复训练组总有效率67.5%针刺联合康复治疗总有效率为85%显著高于对照组。故可得出结论与单纯康复训练治疗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比较,针刺和康复训练联合治疗疗效更为显著。

宋建平等[14]采用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卒中后吞咽障碍,将100例患者分为实验组50例,对照组50例,患者均予以降血压、降血糖、降血脂等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康复训练治疗,对患者的咀嚼、面部运动进行锻炼、闭口训练、下颌肌协调性训练等。治疗组在上述训练基础上,配合针刺治疗,针刺取穴:风池、廉泉、翳风、解语等穴位,进针后予以提捻转得气并留针20分钟。治疗4周后,统计联合治疗组有效率90%单纯康复组有效率62%前者明显高于后者,可见针刺联合康复训练临床上有更为理想的疗效。

尹丽丽[15]采用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针刺配合康复治疗组57例患者和单纯康复对照组56例患者。治疗组在康复训练基础上合并采用醒脑开窍法针刺,每日1次,治疗30天后采用洼田饮水试验进行疗效评价。两组患者均给予脑血管病基础治疗。经治疗针康组总有效率为85.96%单纯康复组为69.64%结果分析可见两组治疗均有疗效,而针康组疗效明显高于康复组,且治疗后SSA(标准吞咽功能评分)及SWAL-QOL(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评分的改善均明显优于后者。结论:在改善中风后吞咽功能及提高生活质量方面针刺联合康复疗法具有更好的疗效。

刘威[16]观察项丛刺疗法配合吞咽康复训练治疗缺血中风后吞咽障碍的疗效。中风合并吞咽障碍患者78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9例。对照组静点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口服阿司匹林100mg每日一次。治疗组:口服阿司匹林基础上,针刺风池、天柱、完骨、风府、哑门、廉泉、夹廉泉、金津、玉液。两组均配合吞咽障碍康复治疗。各组疗程为2周,观察疗效显示:治疗组临床基本痊愈率28.2%,总有效率为87.2%。对照组临床基本痊愈率为10.3%,总有效率为59%。结论针刺组疗效更为显著。

李巧云[17]针刺联合康复训练对于中风后吞咽障碍的疗效分析。假性球麻痹患者50例,随机分为针刺组和治疗组,每组25例。两组均给予神经内科脑卒中常规药物治疗。针刺组采用以项针和舌咽穴为主针刺治疗。治疗组选穴、操作、疗程均同治疗组,同时加康复治疗。两组治疗前后均进行吞咽功能分级及疗效评分,并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治疗后的吞咽功能评分与治疗前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有效率为96%,针刺组有效率为68%,治疗组的吞咽功能评分及有效性与针刺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郭梁[18]针灸治疗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分析。62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分成常规组和针灸组,常规组用传统康复训练进行治疗,针灸组在其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针灸进行治疗,针灸需选取风池、颈百劳、廉泉、风府、夹廉泉、金津、玉液、合谷、太冲、通里等穴位。结果针灸组的显效例数以及治疗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常规组,洼田饮水试验评测结果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1.5耳针及眼针疗法

《灵柩•邪气脏腑病形篇》曰;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其精阳气上走于目而为睛,其别气走于耳而为听”灵枢•口问》曰:耳为宗脉之所聚”耳针及眼针治疗依据的是人体的十二正经和奇经八脉循行分布与耳、眼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密切联系。

童吉力等[19]观察耳三针治疗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组采用吞咽康复训练并接受脑卒中常规治疗。耳针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针刺(舌、咽喉及食道)耳穴反应点得气留针20min,两耳交替治疗,治疗4周。经治疗采用耳针治疗组的患者洼田饮水试验和VGF的改善程度更显著,表明耳三针能有效改善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

刘峻等[20]运用眼针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将60例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在基础药物(活血化瘀,改善脑循环,抗血小板等)治疗基础上,针刺眼部眼对应反射区如:上焦、心、肾、脾区等治疗。结果加用眼针治疗组的治愈率达63•3%明显优于对照组。

金海鹏等[21]耳穴磁贴治疗卒中后吞咽障碍的观察。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耳穴组、针刺组。针刺组采用针刺金津、玉液、水沟、风池、翳风、上廉泉、通里为主。耳穴组以刺激耳穴皮质下、脑干、口、面颊、舌、咽喉为主;两组均每天治疗1次,6天为一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治疗后比较两组之间疗效及吸入性肺炎、营养不良发生率,耳穴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为14.9%低于针刺组;耳穴组营养不良发生率为8.5%低于针刺组。可见耳穴磁贴治疗能减少吸入性肺炎、营养不良的发生率,疗效优于针刺治疗。

小结:

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属中医“中风舌本病、喑痱、喉痹、喉喑、舌喑”的范畴。吞咽障碍是卒中后较为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率高,易出现误吸、窒息、营养不良等,增加致残率及病死率,增加患者经济负担。故吞咽障碍功能的恢复,可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降低致死率。目前针灸是临床广泛运用的治疗方法,相较于西医疗法操作更简便、费角低廉,起效快。但纵观近年关于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研究报道,疗效评价标准比较模糊,有些治疗的方法和疗程描述不够详细。另外体针、针灸配合康复等方法临床报道较多,头皮针、耳针、眼针治疗报道较少,且研究病例较少,方法不够成熟完善。作为医学工作者不断步完善针灸治疗给患者带来更多的福音。

参考文献:

[1]裴烈娟.针灸治疗卒中后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0,8(17):87-88.

[2]朱卉.针刺天鼎穴治疗假性球麻痹的临床观察[J].湖北中医杂志,2008,30(1):51.

[3]周明林.通窍利咽针法治疗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40例[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9,28(4):47-48.

[4]房晓宇.针刺太溪穴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09,28(2):75-76。

[5]段洪涛.“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假性球麻痹40例临床观察[J]。江苏中医药杂志,2010,42(6):54。

[6]苏锦华廉泉、夹廉泉为主穴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临床观察[J]。新中医2013,45(4):113-115。

[7]徐丽萍•针刺治疗中风后假性球麻痹吞咽困难21例[J]。河南中医,2013,33(8):1315-1316。

[8]曾莹莹.舌三针治疗假性球麻痹吞咽困难30例[J]。福建中医药,201344(2):32-33。

[9]李发荣.金津、玉液放血疗法三次治疗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的临床观察[J]。中医中药2013,7(7):23-24.

[10]周月凌,叶刚.针刺运动疗法配合刺血疗法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62例疗效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4(17):63-64.

[11]郭建萍,刘锦.针刺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17例[J].河南中医,2013,33(2):266-267.

[12]李冰,针刺加吞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困难70例[J].中医中药,2013,06:177-02.

[13]莫天才等.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医中药,2013,11(14):668-669.

[14]宋建平等.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50例[J].浙江中医杂志2013,48(9):677.

[15]尹丽丽.针刺配合康复疗法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57例临床研究[J].中医杂志,2013年,54(9):766-768.

[16]刘威.项丛刺疗法配合吞咽康复训练治疗脑中风后吞咽障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4,07:795-796.

[17]李巧云,邢海辉.针刺联合康复训练对于中风后吞咽障碍的疗效分析[J].中外医疗,2016,33:185-192.

[18]郭梁.针灸治疗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28):178-179.

[19]童吉力,周琦.耳三针治疗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40例临床观察[J].吉林中医药,2011,39(11)880-881.

[20]刘峻,王良辰.眼针疗法治疗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临床观察[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13(5):219-220.

[21]金海鹏,吴秋燕,张卫,谢俊杰,陈进春.耳穴贴压治疗卒中后亚急性期中重度吞咽障碍的有效性与安全性研究[J].针灸临床杂志,2013(1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