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CA循环对手术室感染控制管理效果分析尹云清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8-18
/ 2

PDCA循环对手术室感染控制管理效果分析尹云清

尹云清

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湖南郴州423000

摘要:目的:分析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感染控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342例于2016年6月~2017年6月至本院行I类清洁切口手术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71例。研究组实施PDCA循环管理模式,对照组实施常规手术室感染控制管理,就两组患者手术室感染病原菌检出率、手术室消毒效果以及切口感染率进行分析与比较。结果:对照组的感染病原菌检出率与切口感染率明显高于研究组,而手术室消毒效果却明显低于研究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手术室感染控制工作中应用PDCA循环管理法有助于手术室消毒效果的提升,在此模式下,患者的切口感染率也可明显下降。

关键词:PDCA循环;管理模式;手术室;感染;预防控制;临床效果

作为给予急症患者抢救和手术的主要场所,手术室涉及的医护人员与患者均较多,因此手术室发生切口感染的几率也比较大,自然也就成为院内控制感染的重要区域。当代社会,外科领域逐步扩大,手术难度也在不断增加,这些现状均对手术室感染控制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应对医院手术室感染控制管理难题,医学界将原本用于企业质量管理的PDCA循环管理模式应用于手术室感染预防控制,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PDCA循环管理又被成为戴明环,其含义主要是将质量管理工作分为计划(Plan)、设计(Design)、检查(Check)、调整(Act)四个阶段。本研究选取342例至本院行I类清洁切口手术的患者,将其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分别给予常规管理与PDCA循环管理,就两组患者的病原菌检出率、切口感染率及手术室消毒效果进行比较,现将研究过程及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共选取342例于2016年6月~2017年6月至本院行I类清洁切口手术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71例。研究组中,男性98例女性73例;年龄在20~75岁,平均(42.1±7.8)岁;心胸外科手术32例,人工关节置换手术24例,骨科手术38例,神经外科手术36例,普外科手术41例。对照组中,男性100例女性71例;年龄在22~73岁,平均(45.4±6.5)岁;心胸外科手术35例,人工关节置换手术21例,骨科手术40例,神经外科手术33例,普外科手术43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及手术类型等一般资料上的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管理方法

1.2.1对照组管理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手术室感染控制管理措施,即注重切口感染预防、医护人员严格按照消毒管理规定进行手术室消毒灯内容。

1.2.2研究组管理方法

研究组实施PDCA循环管理模式,具体内容如下:

(1)计划(Plan)阶段:医院及科室组织所有医护人员定期参与手术室感染控制培训与学习,熟练掌握《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医院消毒标准》和《消毒技术规范》中有关手术室感染预防和控制的相关规定及要求。工作之余,医护人员还应积极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在结合本院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分析并总结出目前在手术室感染控制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与问题,并据此提出切合实际的解决方案,进一步完善院内感染控制的相关规定。手术前,医护人员应仔细核对每一位患者的术前住院时间、用药时间,并在手术过程中严格监控手术时间、消毒部位、出血量、血糖血脂水平等指标,手术中所应用的器械均应严格按照手术室灭菌管理规定进行消毒处理。

(2)设计(Design)阶段:除学习各项管理规范外,医护人员还应通过自主学习与相关培训进一步提升自己的临床操作技巧,熟练掌握手术室感染控制的主要方法。在日常感染控制工作中,医护人员不应错过任何小细节,患者的基本资料及日常监测结果均应详细记录于检测记录表中。护理人员一旦发现患者出现异常,应及时报告主治医师并采取相应措施。

(3)检查(Check)阶段:检查时PDCA循环管理模式中的重要一环,医院及各科室应安排专人对手术室感染控制中的每一环节进行全面检查,同时还应制定详细的手术室感染控制指标,各项感染控制制度及相关规章的实行情况则由护士长进行检查与反馈,对于问题严重者应责令其及时整改并规范。

(4)调整(Act)阶段:各个阶段手术室感染控制工作完成情况及各项指标监测结果经汇总送至各科室后,各科室应立即组织所有医护人员进行问题分析与总结,就医护人员感染控制知识的掌握程度、相关规章制度的完善程度以及感染控制流程的合理性进行重点分析。对于成功的控制案例进行鼓励与表扬,对于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如此才能总结成功经验、促进控制制度的合理优化。PDCA循环管理模式下,改进的项目应列入下个循环管理中。

1.3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病原菌检测情况、消毒效果与切口感染发生情况。

1.4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中所产生的一系列数据均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29.0进行统计与分析,当P<0.05时视为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价值。

2结果

2.1两组患者病原菌检出率比较

两组患者均检出了一定数量的病原菌,以革兰阳性菌及革兰阴性菌为主。经统计,研究组的病原菌检出率为6.4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12%,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见表1。

3讨论

手术室感染率较高主要与手术室环境灭菌程度不达标、医疗器械消毒不合格、手术室人流量大及医院手术室管理制度不完善等原因有关。针对这些诱发感染的因素,医院应采取积极有效的管理措施来提高手术室感染控制管理效果。PDCA循环管理模式可通过程序化、标准化的管理措施达到不断改善和提高工作质量的目的,因此其在医院管理工作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本组实验给予研究组患者PDCA循环管理,给予对照组常规手术室感染控制措施,最终研究结果表明,PDCA循环管理法可显著降低患者病原菌感染率、切口感染率,同时也有助于手术室消毒效果的提升,因此该管理模式值得临床广泛应用与推广。此外,两组手术室恒温箱消毒合格率均较低,这一问题应引起各医院及所有医学工作者的重视。

参考文献:

[1]李欣欣,田德龙,李延海.手术室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控制措施[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13):3207-3209.

[2]王晓础,张丽青,林哲.精细化流程干预在手术室感染控制中的效果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04):1015-1016+1019.

[3]宋淑华.手术室细节护理管理在控制医院感染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4,11(02):89-90.

[4]沈慧莉,杜天莺,庄敏,林萍,许燕玲.PDCA循环法在手术室专科护士培养中的应用效果[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3,30(19):55-57.

[5]程宗燕,李福宣,庞蓉.PDCA循环在手术室仪器设备管理中的应用与成效[J].四川医学,2013,34(11):1790-17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