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康复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作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早期康复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作用

赵琼

邵东县人民医院湖南邵阳422800

摘要:目的:探讨在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中应用早期康复的作用效果。方法:抽取近两年在本院进行医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6个,均等划分为A组和B组,每组63个。A组的患者采取传统的药物和方法进行治疗,B组在A组的基础上,另外实行早期康复治疗,一段时间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ADL和FMA评分的改善情况,调查并统计两组患者对所受治疗护理的满意度。结果:治疗前后的ADL和FMA评分比较显示,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肢体运动功能都明显提高,且B组患者ADL和FMA评分的提高程度明显高于A组(P<0.05);经过对两组患者的调查发现,A组患者对所受治疗护理的满意度为81.67%;B组患者的满意度为为95.93%,大大高于A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护理中,进行早期康复更加有利于患者的治疗,能够促进患者肢体功能障碍的恢复,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如果能够大大应用于临床,一定会有很好的前景。

关键词:早期康复;急性脑梗死;治疗;应用效果

急性脑梗死属于心脑血管疾病,目前在临床上十分常见,常发于45~70岁的中老年人[1]。急性脑梗死患者因脑组织的血液循环障碍而导致神经功能受损,严重者可危及生命。随着社会的发展、医疗技术的进步,人们对医疗护理的要求越来越高[2]。传统的神经内科治疗方式也是依据科学的理论而制定,对患者的康复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由于其不够完善又不够严格[3],所以还远远达不到广大患者和临床工作者的要求。急性脑梗死一旦发病,很容易造成患者的运动障碍和语言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如果治疗护理不够及时有效,患者往往会失去生命。笔者为了得到一些临床实践的指导,为了更加有效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以我院近些年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早期康复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康复的促进效果,大致的研究过程和结果如下文所述。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取近两年在本院进行医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6个,均等划分为A组和B组,每组63个。A组的患者中有男性39个,女性24个,岁数在51~81之间,平均为(63.57±3.91)岁,患病时长为0.5~5.5天,平均为(3.15±0.11)天;B组的患者中有男性40个,女性23个,岁数在49~83之间,平均为(65.93±1.57)岁,患病时长为1~6天,平均为(3.15±0.07)天。两组患者都分别经临床确诊为急性脑梗死患者,该项研究被医学伦理委员会所批准,患者及其家属对这次研究的内容与目的都全面了解且自愿参加,B组患者和A组相比,除了多进行了早期康复治疗外,其他各方面的资料比较,如年龄、病情、家庭状况、性别等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所以此次试验能够形成很好的对比。纳入标准:126个急性脑梗死患者中没有严重到危及生命的,也都不患有严重的先天性疾病、免疫系统疾病、感染性疾病、精神类疾病,其他重要的组织器官功能没有太大的障碍,无认知和意识障碍。

1.2方法

A组的患者采取一些常规的药物与方法,进行传统的治疗;B组的患者在A组的基础上,另外进行早期康复治疗,具体的做法为心理呵护和行为干预两方面。心理呵护要求保证患者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大部分患者年老又有伤痛,饱受身心的折磨,心情不畅是情有可原。但消极的心态并不利于治疗护理,医护人员应该对患者进行一些有效的心理开导,让患者积极地接受治疗。患者对自己的身体状况应该有一个良好的认识。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一些教育与嘱咐,让患者明白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些什么,自己怎样做有利于身体的康复,从而更好地配合治疗。每个人都需要关爱与支持,患者身体的恢复更是离不开家人的关爱与支持。医护人员应该做好与患者家属的交流和沟通,让家属明确了解患者的情况,体谅患者各种烦躁的行为和心理表现,给予患者更多的关爱与支持,这样有利于患者的康复。行为干预包括一些康复训练和按摩:首先要保证患者有一个正确的体位,使患者肩部抬高、枕于软垫、处于仰卧位,使患者肘关节和腕关节伸直、将上肢平放于枕头上,保持膝关节内屈并抬高。处于健侧卧位的患者应使健侧肢体自然放置,保持患肢前伸,向外伸展患者的患侧肘关节。待患者病情稳定后,帮助患者进行一些主动训练,包括床上的一些自主活动,如主动做起、翻身、使用便器等。在患者的恢复过程中帮助患者进行床椅之间的转移、站立、步行、上下楼梯等日常生活活动的训练,以促进患者的恢复。采用有节奏、轻柔、缓慢的手法对患者的肌群进行安抚性的按摩,使患者肌张力较高的肌群得到放松,注意按摩手法的刺激不可太强。

1.3评价标准

应用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量表和肢体运动功能(FMA)评分量表分别对两组患者的恢复效果进行评测,将治疗护理前后的评分进行比较,以此为根据,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判断,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康复情况。给所有实验研究中的患者发放特别制定的、有针对性的调查问卷,使患者或其家属匿名填写对所受治疗的评价,由相关人员分别对A组和B组患者的评价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评价情况分为不满意、满意和非常满意三级,满意度为满意的人数与非常满意的人数之和除以总人数。

1.4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24.0统计学工具统计分析实验所得到的数据,把计数资料进行2检验,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P<0.05表明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

经过对两组患者的调查发现,A组患者对所受治疗护理的满意度为81.67%;B组患者的满意度为为95.93%,大大高于A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的情况如表1所示:

表1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n(%)]

3讨论

急性脑梗死是一类常发于中老年人的脑血管疾病。脑的发达功能的行使需要精密的血管系统作为支撑,当急性脑梗死时,脑血液循环出现障碍,就会对脑的正常功能造成损伤[4]。急性脑梗死患者往往出现肢体功能障碍,这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有研究表明[5],传统的药物与治疗方法对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有一定的疗效,但比较局限,而早期康复治疗通过科学合理的方法在疾病的早期对患者进行行为干预与心理呵护,能够有效地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和肢体功能的改善,与本次实验研究的结果相符。

经过以上的研究,发现在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护理中,进行早期康复更加有利于患者的治疗,能够促进患者肢体功能障碍的恢复,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如果能够大大应用于临床,一定会有很好的前景。

参考文献:

[1]徐朴.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功能恢复的效果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8(21):105-106.

[2]陈国梁,刘结梅,梁伟财.早期康复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对上肢运动功能的提高价值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8,15(16):114-116.

[3]王晶侠,佟瑶,荣阳,荣根满.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治疗的疗效分析与前瞻性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12):120-121.

[4]王振波,廖锡敏.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康复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28):84-85.

[5]马若强.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和生活质量改善的影响[J].基层医学论坛,2018,22(02):184-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