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重症酒精中毒院前急救的气道管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9-19
/ 2

急性重症酒精中毒院前急救的气道管理

周启兵

周启兵

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湖南长沙410000

摘要:目的:在急性重症酒精中毒院前急救的过程中行气道管理干预措施,以此分析气道管理干预措施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急性重症酒精中毒患者60例,选取时间:2016年12月~2017年12月,在对60例急性重症酒精中毒患者行院前急救的过程中进行不同的气道管理措施:气管插管+球囊、口咽通气管+面罩、口咽通气管+面罩+球囊,对应组别名称:研究组1组、研究组2组、研究3组。经SPSS21.0系统软件分析组间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抢救成功率数据指标差异。结果:研究组1组、研究组2组、研究3组的急性重症酒精中毒患者经SPSS21.0系统软件分析发现,组间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抢救成功率数据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在急性重症酒精中毒院前急救的过程中行气道管理干预措施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改善患者的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指标。

关键词:急性重症;酒精中毒;院前急救;气道管理

酒精中毒一般具有病情发展迅速等临床特点,该种疾病者属于急诊科室中的高发疾病;急性重症酒精中毒患者若不及时进行临床治疗和处理,较易发生众多不良反应,如:呼吸功能抑制、呼吸道梗阻等,严重病情患者甚至会直接死亡。对急性重症酒精中毒患者在院前急救中行气道管理十分重要,可帮助患者改善预后结局,取得显著的治疗效果。

1.资料、方法

1.1资料

选择急性重症酒精中毒患者60例,选取时间:2016年12月~2017年12月,在对60例急性重症酒精中毒患者行院前急救的过程中进行不同的气道管理措施:气管插管+球囊、口咽通气管+面罩、口咽通气管+面罩+球囊,对应组别名称:研究组1组、研究组2组、研究3组。

研究组1组:组内20例急性重症酒精中毒患者中有男性15例,女性5例;年龄最小25岁,年龄最大45岁,平均(35.26±5.07)岁;发病时间2~6h,平均发病时间(4.03±1.01)h;呼吸频率在8~12次/分,平均呼吸频率为(10.56±1.55)次/分;SPO2在68%~91%之间。

研究组2组:组内20例急性重症酒精中毒患者中有男性16例,女性4例;年龄最小24岁,年龄最大46岁,平均(35.17±5.12)岁;发病时间2~7h,平均发病时间(4.17±1.12)h;呼吸频率在7~13次/分,平均呼吸频率为(10.17±1.06)次/分;SPO2在69%~91%之间。

研究组3组:组内20例急性重症酒精中毒患者中有男性14例,女性6例;年龄最小24岁,年龄最大47岁,平均(35.09±5.13)岁;发病时间1~7h,平均发病时间(4.17±1.15)h;呼吸频率在8~13次/分,平均呼吸频率为(10.47±1.23)次/分;SPO2在69%~92%之间。

经SPSS21.0软件分析组间数据资料差异,无差异,P>0.05.

1.2方法

接到急救电话之后即可出诊,护理人员在电话中对患者的病情变化进行了解,指导患者家属将患者口腔内部的分泌物清理出来,初步进行病情判断,达到现场之后迅速了解病情发展,对于呕吐患者要帮助其将头部偏向一侧,使用吸痰管将口鼻腔内部的异物进行清理[1];依据患者的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选择不同的人工气道输助通气方式;当患者的呼吸频率在10次/分之下且SPO2低于80%时采用呼吸气囊加压给氧的方式,若气管插管不成功则应用口咽通气管,且使用球囊+面罩形式给氧;当患者的呼吸频率在10次/分之上且SPO2低于90%时采用面罩给氧或球囊+面罩加压给氧[2]。

1.3观察项目

经SPSS21.0系统软件分析组间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抢救成功率数据指标差异。

1.4数据处理

SPSS21.0系统软件处理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抢救成功率数据指标,上述资料类型为计量、计数资料,P<0.05则有差异意义。

2.结果

研究组1组、研究组2组、研究3组的急性重症酒精中毒患者经SPSS21.0系统软件分析发现,组间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抢救成功率数据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

见表1、表2

3.讨论

急性重症酒精中毒会导致频率性呕吐情况出现,且会引发呼吸循环功能衰竭,因此,对患者行呼吸道管理是必要的,气道管理是能否成功抢救患者的关键步骤,建立有效的气道管理必须注意以下几点:(1)要便于操作,且具有实施安全性和有效性[3];(2)能够保证患者有效通气;(3)可以对患者口鼻腔内的异物有效清除;(4)能够降低气道损伤性[4]。

患者若在急救过程中出现呼吸道阻塞情况,抢救人员第一步骤就是帮助患者将头部偏向一侧,同时将口鼻腔内的分泌物清除,口腔通气管是常见的院前急救通气装置,具有操作简便且安全性高等应用优势性,若同时加用气囊和放置口咽管则能够保证呼吸通畅有效性,并且有助于抢救人员进行其他的抢救操作。对于急性重症酒精中毒患者需要及时做好病情评估工作,同时建立起有效的人工气道管理,以此在最大程度上帮助患者恢复呼吸功能[5]。

数据阐述:研究组1组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抢救成功率数据指标为12.36±2.31次/min、96.15±10.65%、95.00%;研究组2组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抢救成功率数据指标为12.47±2.26次/min、96.23±10.57%、90.00%;研究组3组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抢救成功率数据指标为12.39±2.27次/min、96.77±10.56%、95.00%;且组间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抢救成功率数据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此次研究数据结果经SPSS21.0软件分析数据结论差异,发现与刘伟明[6]学者所阐述的研究数据结论相似,无差异性,文章名:《153例急性酒精中毒病人的院前急救分析与处理》,杂志名:《全科护理》;由此可见,在急性重症酒精中毒院前急救的过程中行气道管理干预措施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改善患者的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指标。

参考文献:

[1]张鲲.急性酒精中毒合并重型颅脑损伤的院前急救[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32):77-78.

[2]王君娅.急性酒精中毒院前急救的护理体会[J].引文版:医药卫生,2015,1(9):155-155.

[3]胡景春,张峰,郭俊.急性酒精中毒的院前急救与护理[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4(1):96-97.

[4]梁松.急性酒精中毒急诊应用盐酸纳美芬注射液治疗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J].中国实用医药,2017,12(6):114-116.

[5]孔涛,曹安国,吕高强.醒脑静联合纳洛酮在120急救中治疗酒精中毒疗效分析[J].当代医学,2017,23(21):110-112.

[6]刘伟明.153例急性酒精中毒病人的院前急救分析与处理[J].全科护理,2017,15(18):2254-2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