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血管导管相关感染的护理预防措施及效果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ICU血管导管相关感染的护理预防措施及效果评价

曾丽娜

湖南省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ICU一区湖南衡阳421001

摘要:目的:研究ICU血管导管相关感染的护理预防措施及效果。方法:从我院的ICU患者中随机选取100例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5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措施,给予试验组患者血管导管相关感染的护理预防措施,比较患者的感染发生情况。结果:患者的感染发生情况比较试验组发生率更低,数据对比P<0.05。结论:ICU血管导管相关感染的护理中,良好的护理方式能有效降低患者的感染率,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关键词:ICU;血管导管;感染预防

ICU是医院日常运行中的重要部门,其主要用于对重症患者的抢救与治疗。根据临床实践,在ICU患者治疗过程中,一般会使用插管方式为其建立静脉通道,这样能够有效减少穿刺的次数,让患者的药物输注能更好地完成[1]。但使用插管方式时很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患者出现导管相关感染,影响其治疗效果,甚至对其生命安全造成威胁[2]。本研究针对ICU患者的实际情况,给予血管导管相关感染的临床研究,分析其具体的预防护理措施,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我院2015年9月到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ICU患者中选取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0例。对照组男28例,女22例,患者年龄19~78岁,平均年龄(48.627.95)岁,其中静脉血管内瘘堵塞患者18例,肾衰竭血透患者15例,重度蛋白质营养不良12例,其它5例。试验组男26例,女24例,患者年龄17~76岁,平均年龄(48.537.86)岁,其中静脉血管内瘘堵塞患者19例,肾衰竭血透患者16例,重度蛋白质营养不良12例,其它3例。患者基本资料比较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方式,在患者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其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定时对其血管导管进行检查以确保其连接良好等。试验组采用预防护理措施,具体如下。

1.2.1插管感染的预防

在对患者进行插管前,护理人员要对患者皮肤进行消毒处理,其中主要是使用安尔碘对穿刺部位进行涂抹,之后再进行导管的穿刺,防止细菌从皮肤表面侵入。在穿刺时,静脉穿刺的导管应选用硅胶制成的细管以防止细菌感染,其主要是因为硅胶制成的导管相较于其它材质的导管柔韧性更好,并且导管的表明更加平滑,能够有效防止纤维物质黏附于导管上,从而防止纤维物质对患者内脏造成损害。另外,在穿刺的时候应选择合适的部位。根据临床实践,以股静脉为穿刺点时发生细菌感染的概率可高达50%左右,而选用锁骨下方作为穿刺点时细菌感染的概率可控制在30%以内,因此在穿刺时应尽量以锁骨下静脉为主。在患者需要长时间保留静脉导管时,为了让操作更加快速简便,应尽量选用PICC导管,其主要是因为PICC导管直径较小且材质较薄,实际应用中患者的疼痛强度也相对较小。

1.2.2导管的护理

在进行导管护理时,首先要给予患者有效的导管接头抗菌护理。在实际的护理中,因静脉导管末端连接肝素帽,因此护理人员在进行穿刺前应对肝素帽进行消毒杀菌处理。将患者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应每天对包裹肝素帽的纱布和静脉输液设备进行更换。在未使用导管的时候,护理人员应定时对其进行消毒杀菌处理,并检查导管内是否黏附有杂质。在对患者进行血液净化治疗后,护理人员应使用生理盐水对管道进行清洁处理,并使用肝素钠针剂对导管进行封存。在导管长期使用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细菌依附的情况,因此护理人员要定期为患者更换管道,并且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对管道的留置时间进行控制,防止患者出现细菌感染的情况。另外,在管道使用的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密切观察管道内液体的流通情况,确保管道处于通畅状态,并且要在患者治疗过程中定期使用生理盐水对导管进行清洁处理。

1.3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的感染发生情况,统计感染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完成,用百分率和()表示计数资料与计量资料,组间对比用X2检验和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患者感染情况比较试验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数据对比P<0.05,见表1。

表1患者感染发生情况(例/%)

3.讨论

ICU患者病情较为严重,其治疗过程中液体输注是常见的治疗方式,在患者进入ICU病房后通常需要为其建立静脉通道。根据临床实践,在为患者建立静脉通道后,其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出现感染的情况,影响其正常治疗,甚至对其生命安全造成威胁[3]。另外,ICU患者的抵抗力一般较弱,因此其发生感染的几率相对较大[4]。如何让ICU患者血管导管感染发生率得到控制,已经逐渐成为ICU护理的重要内容。

导管相关感染的护理预防是ICU患者治疗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其不仅需要护理人员在为患者建立静脉通道的时候严格按照医院无菌操作要求完成,还要求护理人员在患者治疗过程中不断对患者的导管进行护理,检查导管的通畅性,并且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及时发现患者的感染情况,从而给予患者有效的治疗措施[5]。针对ICU患者血管导管感染护理实践,本研究通过对患者插管感染的预防护理,并加强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导管护理以防止其发生感染。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的感染发生率相对于对照组更低,数据对比P<0.05。

综上所述,ICU血管导管相关感染的护理预防中应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对插管进行有效护理,降低患者插管感染的发生几率。同时,在患者治疗过程中要对强化对导管的护理,从而避免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发生感染的情况。

参考文献:

[1]张娟,漆争艳,石慧,扎克亚?买买提,张晓晓.预防血液透析患者深静脉置管感染的护理干预[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30):46+48.

[2]严艳.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预防及护理[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1(13):103+109.

[3]刘海连.ICU目标性监测对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效果的影响[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10):259-260.

[4]董琳君.探讨血管导管相关血液感染的预防及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29):243-244.

[5]孙晋洁,孙永强.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国外预防研究进展[J].护理学报,2015,22(10):2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