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失血性休克的急救护理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产后失血性休克的急救护理分析

贺平衡

武冈市人民医院湖南邵阳422400

摘要:目的:观察与研究产后失血性休克的急救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于2016年6月-2017年5月接受的42例产后失血性休克患者,对患者开展补血补液、病情观察与快速扩容等治疗和护理工作,观察其护理效果。结果:经过系列的急救护理操作,41例患者脱离生命危险且痊愈后出院,1例死亡。结论:在临床上,产后失血性休克属于常见的产科危重病症之一,其死亡率偏高,若抢救及时,可大大降低产妇的死亡率,便于增强预后效果。

关键词:产后失血性休克;急救;护理

所谓的产后出血就是指胎儿分娩之后的24h内发生出血量超标的情况,即>500.0ml,其属于分娩阶段的并发症,且产后出血预后情况会伴随着失血速度、孕产妇体质与失血性质等产生差异。在短期内,失血量大极易出现失血性休克,情况严重的会危及到产妇的生命。面对此类问题,若想尽可能的降低产后出血对产妇健康的影响,必须做好急救护理,从而降低孕产妇的死亡率。对此,本文选取我院于2016年6月-2017年5月接受的42例产后失血性休克患者,对其实施急救护理效果展开回顾性分析,现将回顾性结果展示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6年6月-2017年5月接受的42例产后失血性休克患者,全部患者均符合产后出血、失血性休克的基本诊断标准。42例患者,年龄区间处在19~43岁,平均年龄为(28.6±4.3)岁;其中,初产妇有10例,经产妇有32例;医院内发生5例,从外院转入37例;合并血小板减小的患者有4例。

1.2方法

关于产后失血性休克,本院成立了专项的孕产妇抢救小组,结合孕产妇的实际情况来制定相应的抢救方案,全面了解病因并做迅速止血操作,及时对失血性休克进行纠正。在前期,我院将患者转至本院外ICU监护室内进行监护治疗,待病情基本稳定之后,将患者转入普通产科病房[1]。

1.2.1院前急救护理

科室接到其他科室或医院电话后,必须全面了解患者病情,对患者病情有一个初步的诊断,及时准备相关物品与药品,由抢救小组确定好出诊人员。出诊人员到达现场之后,应及时对患者基本生命体征、产后出血量与精神情况等予以评估,与患者、家属进行及时沟通,运用科学的方式来安抚患者及家属紧张与恐惧的情绪,对患者病情进行初步诊断,提出相应的处理方案,将可能出现的危险情况及时告知家属,必要条件下还需家属签字。开展紧急处置时,应对患者输液通道进行检查,特殊情况下需要重新建立起一条静脉输液通路,最好选择大号留置针作为相应的输液工具,结合患者的病情来进行输血与配血操作。紧急处理完毕后,进行转运。转运时,必须要和家属签订相关的转运同意书,对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罗列,还要求患者要保持平卧中凹位,做好保暖处理,也要做好给氧、生命体征实时监测等工作[2]。

1.2.2入院后的急救护理

选择高资质的助产士来协助医生完成阴道检查、胎盘剥离、血肿消除、宫颈缝合与刮宫等工作[3]。手术实施前,必须要向患者与家属告知手术过程与目的,能增强患者与家属配合的积极性,对患者进行镇痛处理,确保在操作时动作要温柔,避免发生痛性休克症状。

在ICU监护病房内,必须要做好基础性护理,确保拥有和谐而安静的病房环境,让患者保持平卧位状态,对患者的皮肤与指甲进行清洁,并及时更换衣物[4]。清晨,要对患者进行晨间护理,等到晚上,要对患者做口腔护理,确保患者的整洁。此外,需要开展乳房护理,确保2次/d,主要采取乳房按摩与热敷的方式,以此来疏通乳腺管,防止出现产后乳房胀痛。护理人员应对患者皮肤色泽、体温、呼吸、尿量与血压等进行全面的监测,对患者出血速度与出血量进行科学评估,能为后续治疗提供关键性的依据。此外,还要确保患者输液管道的通畅性,我院主要是采取深静脉导管置入技术,其对产科抢救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应用深静脉置管,便于实现对中心静脉压的有效监测,能对输液治疗进行有效的指导。护理人员必须要做好术后护理工作,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手术实施前,麻醉师需要告知患者与家属置管的主要目的,需要签署相应的同意书[5]。手术完毕后,要全面观察导管外露长度、穿刺点周边皮肤状态、穿刺位置是否存在渗出液或出血情况等。输液完成之后,应给予患者浓度为10.0u/ml的肝素水8.0ml,采取脉冲式正压封管处理[6]。隔12h执行一次,确保导管的通畅性,确保穿刺位置敷料要干燥、洁净,主要是选择3M敷料,通常是一周换一次。患者必须要遵循医嘱,及时补充相应的血容量,对休克现象予以纠正。护士对监护与治疗患者时,必须全面了解各类液体的用途与使用方法。输液时,必须要遵循先快后慢、先晶后胶与见尿补钾的基本原则。

护理人员应多鼓励患者下床活动,便于患者排除恶露,促进患者身体进一步的康复。然而,由于产妇的身体相对虚弱且存在贫血症状,在下床活动时极易出现跌倒现象,此时,则要求产妇要循序渐进的开展活动,如坐、床边站立等。等到患者出院时,应指导患者要及时观察恶露与子宫复旧情况,若恶露持续时长>10d,且存在异味,应到本院复查。在此过程中,患者要时刻保持腹部切口与会阴伤口的干洁度,产后40d禁止开展性生活与盆浴,并进行复查。

2结果

42例患者中,41例患者完全治愈并出院,1例死亡。41例患者在产后42d时进行复查,患者的子宫复查结果佳,贫血得到纠正,均坚持母乳喂养,其预后效果佳。另外,有3例患者实施子宫切除术,其切口愈合情况良好,其贫血症状得到明显改善,患者的心态也变得平稳,详见表1。

表1患者急救护理结果

3讨论

在临床上,产后出血合并失血性休克属于常见性产科类疾病,其发生速度快且危险性强,势必会对孕产妇生命安全构成威胁,因此,对孕产妇的抢救必须要做到争分夺秒。为提高急救护理效果,必须要成立相应的产科抢救小组,这是抢救孕产妇生命的重要途径与通道,抢救小组成员的素质、技术等都与抢救效果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同时,还应准备好各类药品、急救设备与物品,其可为抢救工作的实施奠定基础。对此,护理人员在产前与产时要进行全面观察,了解与评估产后出血的因素,结合高危因素来开展预防与治疗工作。同时,护理人员必须要掌握相应的专业知识,对患者基本生命体征进行有效监测,要意识到产后2h是产后出血的主要时间段,及时了解产后出血情况主要是通过助产士的相关经验与实际观察结果。同时,还应对患者产后出血量进行精准的测量,在此种情况下,便于快速发现与纠正休克现象,可有效降低产后出血并发症的发生概率,能降低孕产妇的死亡率。在此基础上,应重视产科团队培训,强化绿色通道建设,及时从中总结经验与教训,能及时将抢救的结局反馈到转诊的单位。

参考文献:

[1]杨建香.手术室护理人员急救护理流程规范化培训探讨[J].当代护士(上旬刊),2017(08):158-159.

[2]陈素婷.26例产后失血性休克的急救护理体会[J].内蒙古中医药,2014,33(33):163.

[3]杨秀芬,吕丹林.产后失血性休克的急救护理[J].内蒙古中医药,2014,33(31):173-174.

[4]周玮,谢学萍,邓翠珍.产后失血性休克的抢救与护理[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04):80-81.

[5]扎西措.产后失血性休克患者的院前急救护理体会[J].青海医药杂志,2013,43(07):55-56.

[6]修国华.产后失血性休克的急救与护理[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29(11):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