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痛胃镜在消化内科临床中应用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6-16
/ 1

无痛胃镜在消化内科临床中应用分析

李杰

李杰

随州市高新区医院(随州市曾都区中医医院)湖北省441326

摘要:目的:探讨无痛胃镜检查在消化内科临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3月在我院消化内科接受治疗的118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应用传统胃镜检查治疗,实验组患者应用无痛胃镜检查治疗,以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血压、心率以及血氧饱和度检测指标两个评价标准评价无痛胃镜检查在消化内科临床中的应用效果。结果:实验组中发生恶心呕吐、躁动和呕吐等不良反应患者数量和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实验组因不良反应放弃检查人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7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57.23%),实验组的舒张压、收缩压和心率等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果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痛胃镜检查在消化内科临床中的应用效果较好,非常值得在本医院和其他医院进行推广。

关键词:无痛胃镜;消化内科;不良反应发生率

胃镜是消化内科疾病治疗中最常用的诊治手段之一,但传统的胃镜检查会引起患者出现呕吐、咳嗽等不良反应,严重时甚至致使患者放弃检查和治疗。针对传统胃镜检查存在的问题,医院和研究者对无痛胃镜检查的研究和应用来越多,相关研究指出无痛胃镜可以有效降低患者不良反应的出现,让患者更好的配合医生的检查和治疗。在此基础上笔者对无痛胃镜技术在消化内科临床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具体研究内容如下文所示: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7年5月—2018年3月在我院消化内科接受治疗的118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在征求其同意后,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患者59例。对照组女性患者29例,男性患者30例,患者年龄集中在25-66岁之间,病因:慢性胃炎17名,急性胆囊炎18名,胃病11名,腹痛13名。实验组女性患者28例,男性患者31例,患者年龄集中在24-67岁之间;病因:慢性胃炎19名,急性胆囊炎17名,胃病10名,腹痛13名。两组患者在年龄、病情、性别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检查方法

两组患者中的对照组应用传统胃镜检查治疗,实验组患者应用无痛胃镜检查治疗[1]。

1.3评价指标

为有效评价不同胃镜检查的实际临床应用效果,本研究采用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血压、心率以及血氧饱和度检测指标两个评价标准进行评价。

(1)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两组患者检查中出现恶心呕吐、躁动和呕吐等不良反应患者数量,及因不良反应放弃检查患者数量进行记录,并进行对比[2]。

(2)血压、心率以及血氧饱和度检测指标:对两组患者检查前和检查过程中的血压、心率以及血氧饱和度等检测指标进行记录,并进行对比[3]。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实验过程中收集的数据均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拥有统计学意义[4]。

2结果

2.1对照组和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通过对照组和实验组患者采用不同的胃镜方式检查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如表一所示:

通过表二的结果可以看出,研究前对照组和实验组的舒张压、收缩压、血氧饱和度和心率等指标无明显差别(P>0.05)。研究中实验组的舒张压、收缩压和心率等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由于传统的胃镜检查存在致使患者出现呕吐、咳嗽等不良反应等问题,医院和医学研究者展开无痛胃镜检查的研究和应用。无痛胃镜检查是利用对人体毒副作用较小的异丙酚药剂对患者进行麻醉,降低胃镜检查导致患者不良反应的出现,使患者有效配合医生的检查和治疗。在上文的研究结果中无痛胃镜检查发生恶心呕吐、躁动和呕吐等不良反应患者数量和比例显著低于传统胃镜检查,研究过程中未出现一例因不良反应放弃检查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7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57.23%)。而且无痛胃镜检查过程中患者的舒张压、收缩压和心率等指标明显低于传统胃镜检查患者,对患者手术治疗影响更小。因此可以看出无痛胃镜检查在消化内科临床中的应用效果较好,非常值得在本医院和其他医院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杨润芝.无痛胃镜在消化内科的临床应用疗效探讨[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03:641-642.

[2]卓媛媛,范祖华.浅析应用无痛胃镜对消化内科疾病患者进行检查的临床价值[J].当代医药论丛,2014,16:241-242.

[3]何春华,黄莉莉.无痛胃镜在消化内科临床中应用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3,19:154-155.

[4]仝东蒙.无痛胃肠镜在消化内科临床中应用分析[J].中国中医药资讯,2011,3(7):9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