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脑血肿穿刺引流联合脑室外引流术治疗中等量丘脑出血破入脑室临床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6-16
/ 2

丘脑血肿穿刺引流联合脑室外引流术治疗中等量丘脑出血破入脑室临床观察

张卫民

湖南省脑科医院(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湖南长沙410007

摘要:目的:观察丘脑血肿穿刺引流联合脑室外引流术治疗中等量丘脑出血破入脑室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本院收治的78例中等量丘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收集时间是自2015年11月至2017年11月,分观察组(n=39)和对照组(n=39)。对照组采纳脑室外引流术治疗,观察组以对照组为基础,采纳丘脑血肿穿刺引流联合治疗。比较血肿清除情况、并发症。结果:与对照组血肿清除率比较,观察组较高,具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观察组较低,具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脑室外引流术联合丘脑血肿穿刺引流可有效减少中等量丘脑出血破入脑室的出血量,提高血肿的清除率,减少并发症,值得借鉴。

关键词:脑室外引流术;丘脑血肿穿刺引流;中等量丘脑出血;破入脑室

丘脑出血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急危重症,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和病死率,丘脑出血后破入脑室,进而会引发急性梗阻性的脑积水,导致患者脑功能障碍以及继发性损伤进一步加重,临床主要以脑室外引流术治疗为主,但是单纯的治疗很难有效清除血肿,取得的治疗效果不尽人意[1]。本文笔者为了辩论脑室外引流术联合丘脑血肿穿刺引流治疗中等量丘脑出血破入脑室的临床效果,特收集自2015年11月至2017年11月本院收治的78例中等量丘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查究,汇总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线资料

收集本院收治的78例中等量丘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收集时间是自2015年11月至2017年11月,遵循随机分组法的分组原则,分观察组(n=39)和对照组(n=39)。观察组女性12例,男性27例,年龄区间是42-80岁,平均年龄为(61.02±18.26)岁;发病时间在2-5小时,平均发病时间在(3.56±1.28)小时;血肿量在15-34ml,平均血肿量在(24.52±9.28)ml。对照组女性11例,男性28例,年龄区间是43-78岁,平均年龄为(60.56±16.25)岁;发病时间在1-5小时,平均发病时间在(3.05±1.86)小时;血肿量在18-34ml,平均血肿量在(26.02±7.55)ml。两组基线资料差异不突出,P>0.05,可进行对照分析。

纳入标准:(1)均经影像学资料、实验室检查、临床症状、体征确诊。

排除标准:(1)肾、肺、肝、心等脏器合并其他重大疾病的。(2)存在凝血功能障碍、血液疾病、手术禁忌症、重大感染的。(3)对尿激酶等药物过敏的。(4)存在精神疾病、沟通障碍、意识不清醒的。(5)临床资料不完整的。(6)合并脑疝等其他脑部疾病或者肿瘤的。

1.2方法

1.2.1对照组:穿刺点选择为发际线上2.5cm,中线旁开2.5cm直切口,切口长度3cm,颅钻钻孔止血后切开硬膜,与双耳假想连线方向垂直将脑室引流硅胶管置入,5-6cm的穿刺深度,引流管直径为4mm,术中脑室平面与引流管的高度距离10-15cm,脑室内注入尿激酶2-4万U,夹闭引流管2-4h,再开放,每天2次。复查CT示:血肿基本清除,导水管、第三和第四脑室通畅,将引流管夹闭24-48h,未发生脑积水,即可拔管。

1.2.2观察组:根据头颅CT检查结果将血肿穿刺点标出,手术前需要再行一次头颅CT检查对穿刺点的位置进行校正,如果血肿未发生增大,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可直接实施丘脑血肿穿刺引流术;对于血肿增大的患者,需要进一步复查头颅CT判断血肿的稳定性,结合患者的具体病情,确定是否实施丘脑血肿穿刺引流术。本组39例血肿均无显著增大,颅钻钻孔止血后,将硬脑膜刺破,在F14引流管中导入穿刺针,血肿用5ml的注射器抽出,24小时后再次抽吸,并将尿激酶注入,而后引流,引流平面的控制与对照组一致,头颅CT示:血肿在5ml以下即可拔管[2]。

1.3评价指标

1.3.1血肿清除情况:分为完全清除、部分清除、未清除。

1.3.2并发症(脑积水、中枢性高热、顽固性电解质紊乱、肺部感染)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用SPSS24.0软件统计,检验计数资料(并发症、血肿清除情况),P<0.05,具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比较血肿清除情况

观察组的血肿清除率远比对照组的高,P<0.05,具统计学差异,见表1。

2.2比较并发症发生率

观察组中1例出现脑积水、1例出现肺部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5.1%(2/39);对照组中2例出现脑积水、3例出现中枢性高热、4例出现顽固性电解质紊乱、2例出现肺部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28.2%(11/39),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远比对照组的低,P<0.05,具统计学差异,=7.4769P=0.0062。

3.讨论

当前,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丘脑出血的发生率有显著增加的迹象,该病病情较重,发展迅猛,患者普遍伴有呕吐、恶心、头痛、肢体无力、头痛、昏迷、意识模糊、嗜睡等症状,临床治疗该病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但是因为出血部位的不同,所以手术治疗的难度相对较大,由于丘脑生理功能以及解剖结构的复杂性,单纯的脑室外引流术无法有效的清除血肿,效果一般,术后患者的并发症较多,患者的预后相对较差。

脑室外引流术联合丘脑血肿穿刺引流可有效清除血肿,减轻三脑室受到血肿的机械性压迫,避免出现梗阻性脑积水,该手术方法有效减轻了血肿对脑干以及下丘脑的压迫,减轻患者神经功能的受损情况,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对位置较深的血肿也可有效、准确的清除,术后经过引流管直接注入尿激酶,可加快第三脑室和第四脑室中积血的引流和液化,减少血肿的占位,避免对周围的丘脑、血肿造成破坏,安全性更高,患者的预后良好[3]。本文研究示:观察组的血肿清除率远比对照组的高,并发症发生率远比对照组的低,P<0.05,具统计学差异。证实了脑室外引流术联合丘脑血肿穿刺引流在中等量丘脑出血破入脑室治疗中的可行性、有效性,在临床中具有较高的借鉴价值。

综上所述:中等量丘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采纳脑室外引流术联合丘脑血肿穿刺引流治疗,血肿清除率更高,患者术后出现的并发症更少,安全可靠,广大患者值得信赖并予以推广。

参考文献:

[1]田正丰,芦明.丘脑血肿穿刺引流联合脑室外引流术治疗中等量丘脑出血破入脑室的疗效分析[J].浙江医学,2017,39(1):46-48.

[2]李志凯,库洪彬.顶部体表定位丘脑血肿引流术在老年重症丘脑出血破入脑室治疗中的价值[J].河北医药,2016,38(7):1044-1047.

[3]王余军,盖广超,孟伟,等.软通道穿刺丘脑联合脑室钻孔引流治疗丘脑出血破入脑室的效果[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9(16):117-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