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乳头状癌冷冻切片病理诊断及结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甲状腺乳头状癌冷冻切片病理诊断及结果分析

李宁

怀化市第一人民医院湖南怀化418000

摘要:目的:分析甲状腺乳头状癌冷冻切片病理诊断及结果。方法:2017年2月--2018年7月期间,回顾性选择我院收治的68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病人作为这次研究的对象,根据病人的临床资料,分析冷冻切片病理诊断及结果。结果:本组68例患者通过冷冻切片诊断,结果显示,63例(92.64%)准确,2例(2.94%)误诊,3例(4.42%)延迟诊断。冷冻切片诊断确诊的63例,镜下可见甲状腺背景内异型肿瘤细胞团巢,与四周组织间未见渐进性过渡,57例间质硬化,53例间质浸润或者周围组织浸润,49例呈纤维血管轴心乳头结构,核沟与核内假包涵体明显,有呈柱状或者立方形的肿瘤细胞,可见宽广胞质以及形态不规则且大小不一的核体,另外,13例为砂粒体标本,21例组织标本伴有钙化表现。结论:冷冻切片病理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准确率高,建议推广使用。

关键词:甲状腺乳头状癌;冷冻切片;病理诊断

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carcinomaofthyroidgland)在临床上较为常见,且恶性度较低,在甲状腺癌中约占85%,任何年龄均可发病,常见于儿童、40岁前的女性[1]。大量研究证实,这些年,甲状腺乳头状癌发病率逐年升高,成为危害患者身心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大大降低患者的生命质量。因此,尽早诊断、早期治疗甲状腺乳头状癌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具有重要意义。2017年2月--2018年7月期间,本文笔者回顾性分析了6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以下研究,对甲状腺乳头状癌冷冻切片病理诊断及结果进行了探讨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7年2月--2018年7月期间,回顾性选择我院收治的68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病人作为这次研究的对象,21例男性患者,47例女性患者,最小年龄19岁,最大年龄67岁,平均年龄(40.3±5.89)岁。

1.2方法

本组68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病人均进行冷冻切片病理诊断,具体方法如下:选择手术切除后立即送检的新鲜组织作为研究的标本,按照0.2cm的间隔距离,平行切开,准确查找病灶或者可疑病灶,于最大面取材。选用ThermoSME型恒冷式冷冻切片机,于-20℃条件下,进行切片处理,厚度保持5um,随后予以HE染色处理,并借助显微光镜,对切片组织进行观察。冷冻切片后,使用10%中性福尔马林固定组织,并按照脱水、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的顺序进行处理,之后,光镜观察。

1.3评定标准

将石蜡切片诊断作为标准,分析冷冻切片诊断结果:(1)准确,表示冷冻切片诊断结果与石蜡切片诊断结果完全吻合;(2)误诊,表示冷冻切片诊断将良性病变诊断为恶性病变,或者将恶性病变诊断为良性病变;(3)延迟诊断,表示冷冻切片检查难以准确判断病变的性质,需要等石蜡切片的诊断结果[2]。

2结果

2.1诊断结果分析

本次研究一共纳入对象68例,将石蜡切片作为金标准,分析冷冻切片诊断结果,详见表1。

表1:分析观察本组68例患者的冷冻切片诊断结果【n(%)】

其中,68例患者中3例延迟诊断,1例是因切片选取不当所致,另2例是因固定与染色处理不当所致。

2.2镜下分析

本组68例患者中通过冷冻切片诊断,63确诊,镜下分析,甲状腺背景内可见明显的异型肿瘤细胞团巢,与四周组织间并无明显的渐进性过渡现象,57例伴有间质硬化现象,53例可见间质浸润或者周围组织浸润现象,49例呈纤维血管轴心乳头结构。另外,这63例患者组织标本中,可见相对明显的核沟与核内假包涵体,可见肿瘤细胞(呈柱状或者立方形),伴有宽广胞质,可见形态不规则且大小不一的核体,细胞核位于细胞顶部,朝着乳头表面方向移动。除此之外,13例为砂粒体标本,21例组织标本伴有钙化表现。

3讨论

甲状腺乳头状癌是临床常见病,其发病与多方面因素均有关,如环境、遗传、激素等,临床上,患者以颈部无痛性肿块为首发症状,常常伴随吞咽动作上下移动,少部分患者可出现声嘶、压迫感、吞咽困难等症状,有部分患者先发现颈部转移淋巴结,之后再找到甲状腺内原发灶,也有病例以颈部弥漫性肿大诊断为甲亢手术时发现[3]。近些年,大量数据显示,甲状腺乳头状癌发病率逐年升高,对患者日常生活造成不同程度上的影响,降低患者的生存质量,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因此,临床需尽早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便于尽早治疗。冷冻切片术(frozensection)是一种基于低温条件下,促使组织快速冷却直到一定硬度,随后完成切片的方法[4]。相比石蜡切片,冷冻切片操作简单且快捷,被广泛用于手术中快速病理诊断。现目前,关于冷冻切片,方法较多,较为常用的有二氧化碳冷冻切片法、低温恒冷箱冷冻切片法、甲醇循环制冷冷冻切片法等,此类方法,随着时代的发展变迁,科技随之进步,诸多年前认为非常重要的技术现在逐步被淘汰,当然,也有一些技术正受临床青睐,如低温恒冷箱冷冻切片法。冷冻切片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操作简单,采集的组织不易被外界影响,且检测耗时短,是一种有效的诊断方法。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冷冻切片诊断中,容易受冷冻制片因素影响,出现核的毛玻璃样不明显或者不显现的问题,增加诊断难度,造成误诊[5]。本文在研究过程中将68例患者作为对象,通过冷冻切片诊断,结果显示,63例(92.64%)准确,2例(2.94%)误诊,3例(4.42%)延迟诊断。对此,临床上切片冷冻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过程中,为了提高准确率,要求病理科医师熟练掌握操作技术与技巧,认真检查甲状腺标本,对切片厚度进行严格控制,谨慎处理每一切面,全面观察了解病灶在患者体内的位置,特别注意颗粒感、灰白色硬化结节等。另外,冷冻切片诊断时,熟练把握要点,清晰判定四周组织有无出现不规则浸润,清晰、准确鉴定病灶组织的形态学特征,提高诊断的科学性及有效性,为疾病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综上,甲状腺乳头状癌冷冻切片病理诊断价值高,建议在临床推广使用,提高甲状腺乳头状癌诊断准确率,为制定可行的治疗方案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建坤,陈昊宾.甲状腺乳头状癌冷冻切片的误诊分析[J].西南国防医药,2011,21(06):631-633.

[2]王启才.甲状腺乳头状癌冷冻切片的误诊分析[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1,9(12):240-241.

[3]陈国辉.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术中冷冻病理诊断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16):182-183.

[4]杨长俊,吴莉莉.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冷冻切片诊断和免疫组化表达及意义[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9(02):6-7.

[5]陈椿林,张艳,孙峰,刘爱娥,陈荣建,顾新军.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107例术中冷冻切片诊断分析[J].肿瘤学杂志,2013,19(06):502-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