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9-19
/ 2

微型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金诺

佳木斯大学154007

摘要:目的:探讨微型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自2015年4月-2017年5月收治的接受口腔正畸治疗的患者8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每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则给予微型种植体支抗治疗,对比2组治疗效果情况。结果:观察组磨牙移位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上中切牙凸距差以及上中切牙倾角差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微型种植体支抗应用于口腔正畸治疗中可有效减小非矫治牙的移位,控制磨牙,具有操作简便,疗效理想的特点,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关键词:微型种植体支抗;口腔正畸;应用价值

口腔正畸主要是指通过口腔技术对牙齿形态异常、牙齿排列不齐以及牙齿色泽异常等进行修正[1]。在开展口腔正畸治疗的过程中,即便支抗牙无任何支抗丧失,同样需借助绝对支抗用于抵抗矫治力所产生的反作用力。早期临床上通常采用颌间牵引、固定舌弓和口外弓等方式进行支抗,但此类方式不仅存在治疗效果不确定的问题,同时还可能导致出现后牙前移的现象,增加患者的不适感[2]。在口腔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下,微型种植体支抗应用而生,其在应用的过程中起作用的是骨组织与种植体之间的机械嵌合力,不再依赖于骨结合进行固定,因而具有对患者依赖性小、疗效可靠、支抗稳定、创伤小等优势。现将我院开展口腔正畸治疗的过程中采用微型种植体支抗的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88例均为我院自2015年4月-2017年5月期间收治的接受口腔正畸治疗的患者,其主要的临床症状表现类型为牙错位、牙列拥挤、牙间隙、前牙深覆盖。将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每组各44例。对照组中男25例,女19例;年龄17~35岁,平均(20.25±1.87)岁。观察组中男24例,女20例;年龄17~32岁,平均(20.26±1.88)岁。两组患者在基线资料方面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方法治疗,具体如下:术前行X线片检查,印牙模,并制定矫正方案,随后利用计算机三维图像技术研制矫治器,在对牙齿完成好矫正之后戴上牙齿矫正器。通常情况下,固定矫治的时间为1~2年,在此期间每月需复诊一次。

观察组给予微型种植体支抗治疗,具体如下:术前对植入部位进行明确,常规拍摄牙齿及牙根,并对口腔加强清洗工作。利多卡因局部麻醉后在牙槽黏膜处作一个小切口,于角化龈或膜龈联合处植入微种植体,注意植入的角度需垂直于骨面。待植入成功后借助橡皮圈使牵引钩与种植体相互加力。术后常规口服抗生素以预防感染的发生,适时可将钛钉取出。整个疗程大约需要9个月,在此期间需定期复诊。

1.3观察指标

分别在治疗前后对2组患者开展头面部X线摄影,对比2组磨牙移位、上中切牙凸距差以及上中切牙倾角差等指标情况,由同一名医生负责测量,连续测量3次后取平均值。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所得数据使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数资料对比行t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磨牙移位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上中切牙凸距差以及上中切牙倾角差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3讨论

支抗的功效在于抵消矫治力的反作用,牢固可靠的支抗是确保口腔正畸治疗成功的基础。传统上采用的口外弓、舌弓以及横腭杆等手段虽然具有一定的效果,但其同样存在诸多缺点,例如:稳固性欠佳、舒适性差、安全性差、较易诱发感染等并发症,复发率较高等。此外,针对部分Ⅲ度以上牙列拥挤或者严重双颌前突者,其在进行正畸治疗的过程中往往需超强支抗配合,而传统上使用的装置难以满足治疗的需求[3]。

随着口腔医疗技术的发展,微型种植体也获得了明显的进步,该技术的出现有效提升了口腔正畸治疗的效果。分析其优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①微型钛钉种植体支抗主要由钛金属制成,骨内部呈螺纹状,具有直径小的特点,几乎不受植入部位的限制,能够灵活地快速植入到牙槽嵴的两邻牙牙根之间;②在植入的过程中其无需骨性结合,与骨组织为机械嵌合固定,因而对患者创伤小,同时舒适性良好;③其具有稳固性好的特点,可以承受较大的正畸力,不会发生移动;④因微型种植体结构小,即便是在口腔狭小的空间内进行也可以留下充足的操作余地,因而极大的提升了操作的方便性,通常手术可在5~10min内完成,既不苟求患者的配合度,也无需特殊的设备[4];⑤在对微型种植体取出的过程中,无需麻醉,只需在局部消毒后便可直接将其拧出,不会给患者带来明显的疼痛感,具有方便易行的特点,同时拧出后遗留的空洞将被血凝块填充,不仅有助于降低感染的风险,同时有利于创口快速愈合[5]。

本组研究中,观察组磨牙移位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上中切牙凸距差以及上中切牙倾角差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研究结果充分表明,口腔正畸治疗的过程中应用微型种植体支抗可以有效减小非矫治牙的移位,控制磨牙,疗效理想、安全可靠,值得临床上推广及应用。

参考文献:

[1]孙洁,邓立兰,凌燕等.微型种植体支抗在青少年口腔正畸治疗中的效果及安全性[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6,16(9):1742-1744.

[2]马长柏,李金华.口腔正畸运用微型种植体支抗治疗的疗效分析[J].中华全科医学,2015,13(8):1378-1379.

[3]王利辉.成人口腔正畸应用微型种植体支抗的效果观察[J].临床医学,2016,36(8):93-94.

[4]刘泽忠.微型种植体支抗和非种植体支抗在青少年口腔正畸治疗中的效果对比[J].中外医疗,2016,35(8):90-91.

[5]柳杨.微型种植体支抗应用于口腔正畸疗效研究[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5,2(2):108-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