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胃部分切除术治疗胃间质瘤的有效性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腹腔镜胃部分切除术治疗胃间质瘤的有效性研究

李万华

南和县人民医院河北邢台054400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胃部分切除术治疗胃间质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因胃间质瘤于我院行胃部分切除术治疗的80例患者纳入研究并随机分组。对照组40例采用传统开腹术治疗,观察组40例采用腹腔镜微创手术,比较两组手术效果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少于对照组,手术切口更小,正常进食时间、肠功能恢复时间更早(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5.00%(2/40),低于对照组的22.50%(9/40),P<0.05。结论:对于胃间质瘤患者而言应用腹腔镜微创手术有微创优势,值得推广。

关键词:胃间质瘤;腹腔镜;胃部分切除术;传统开腹术

间质瘤具有非选向分化的特性,是最常见消化道间叶组织源性肿瘤,对于化疗及放疗不敏感,手术是主要治疗手段。胃肠道肿瘤中胃间质瘤约占3%,发病初期无特异性症状,但存在较高的恶变几率[1]。腹腔镜及开腹手术均已较成熟,本研究将对两种术式在本病中的效果进行观察。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数字表法对本研究所有因胃间质瘤于我院行手术治疗的患者进行分组,所有患者均在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于我院就诊,共80例,经医学伦理会审核。对照组40例,男22例,女18例,年龄(32~73)岁,平均(46.18±6.07)岁。病程(4~38)月,平均(13.81±4.92)月;观察组40例,男24例,女16例,年龄(35~74)岁,平均(47.05±6.17)岁。病程(6~45)h,平均(17.34±3.61)h。两组一般情况无显著差异,P>0.05。纳入标准[2]:①因胃间质瘤于我院行手术治疗,均排除手术禁忌症;②初次治疗者;③术前均告知风险,签署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合并感染者;②严重心脑血管疾病不能耐受手术者;③存在白血病、再障等疾病引起凝血功能障碍者。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术治疗,完善术前肠道准备,签署知情同意并评估手术风险后安排手术。推入病房后指导患者平卧位,统一行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选择患者上腹部做切口(一般长10cm),使腹腔脏器充分暴露后寻找胃,距贲门近的患者行近端大部分胃切除术,胃前壁靠近大弯或小弯、胃前壁患者行胃楔形切除术,术后取病理标本送检,术后常规留置引流管及胃管行肠胃减压,抗生素抗感染。

观察组:患者行腹腔镜治疗,术前行气管插管全麻,头高脚低位,常规建立合适气腹,气腹压力13~15mmHg,其中观察孔选择脐下切口,并将肚脐部上缘设定为观察孔,剑突下方2cm为第二穿刺点,根据术前检查资料初步定位肿瘤位置。胃窦及胃体肿瘤行胃腔外楔形切除术,超声刀切除贲门下方小弯侧肿瘤,并对病灶边缘2~3cm进行清除,术后取病理标本送检,术后处理同对照组。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手术切口、正常进食时间、肠功能恢复时间情况;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

1.4统计方法

数据筛查及统计有研究者完成,采用SPSS21.0软件输入数据,P<0.05为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标准。本研究观察指标均为计量资料,数值以形式表示,t检验。

2结果

2.1手术情况比较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少于对照组,手术切口更小,肠功能恢复时间则早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手术情况比较()

注:组间比较:b:P<0.05。

2.2两组并发症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5.00%(2/40),低于对照组的22.50%(9/40),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两组并发症比较(例,%)

注:组间比较:b:P<0.05。

3讨论

胃间质瘤好发于固有肌层,是临床常见有潜在恶变性质的肿瘤。研究表明胃间质瘤对化疗敏感性低,因此并不主张采用化疗干预,尽早手术被视为临床治疗的关键。本病主要经血液转移,术中对肿瘤及包膜行完整切除即可,开腹手术是其常用方式,可达根治目的,具有视野开阔的优势,可达到根治肿瘤的目的对于医疗器械要求较低,手术操作简单,但传统开腹手术创伤较大,术中出血量多,并发症发生率较高,限制了其临床应用。

腹腔镜不需要较大切开,对切口的要求明显降低,术中操作者依据气腹形成,可有效减少脏器损伤[4]。腹腔镜手术创伤小,最大限度减少组织损伤,减少腹腔脏器暴露,还可使术后镇痛药物的剂量减少,促进了胃肠外科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从而使术后恢复明显缩短,有效降低术后肠粘连发生风险[3]。但有研究表明腹腔镜胃切除术操作时缺乏触感,肿瘤定位难度较大,且基层血管较多,仍可因操作不当引起较多出血,且病灶定位时存在较大难度。

本研究观察组采用腹腔镜,对照组采用开腹手术,结果显示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少于对照组,手术切口更小,正常进食时间、肠功能恢复时间更早;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5.00%,低于对照组的22.50%。综上,笔者认为对于胃间质瘤患者而言应用腹腔镜微创手术有微创优势,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盛卫忠,刘寒,纪元,等.腹腔镜手术治疗胃间叶源性肿瘤的临床研究[J].外科理论与实践,2012,17(2):143-146.

[2]陈勃聿,秦鸣放.胃镜、超声内镜辅助腹腔镜治疗在胃间质瘤中的应用[J].山东医药,2015,55(1):50-52

[3]刘雁军,张抒,孙晓斌,等.经脐单孔腹腔镜联合胃镜治疗微小胃间质瘤30例临床分析[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11,18(11):1209-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