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标识对急诊重症监护室护理质量的影响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护理标识对急诊重症监护室护理质量的影响分析

韩瑞萍

武汉市第一医院急诊重症监护室湖北武汉430000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护理标识对急诊重症监护室护理质量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来我院就诊的200例急诊重症监护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进行分组,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每组100例,常规组只进行常规急诊重症监护室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融入护理标识,对比分析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在护理纠纷、护理差错等环节的比较上,实验组的护理质量明显优于常规组,比较差异具有计学意义(P<0.05);在专业技术、服务态度等环节的比较上,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常规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急诊重症监护室患者者的护理中,相比于常规急诊重症监护室护理而言,在融入常规急诊重症监护室护理路径上融入护理标识的方法更为显著,有效的改善患者的护理质量,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应用。

关键词:护理标识;急诊重症监护室;护理质量

医院重症监护室是抢救急危重症患者的重要场所,主要是由于护理工作较为繁重,并且护理工作者较少,由此极易发生护理差错,从而造成医疗纠纷,近几年来,重症监护室护理工作的风险事件常常的发生,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大大的制约着医院的护理质量,鉴于此,如何优良的强化护理秩序,预防或者降低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被作为如今护理学所需要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选取的是来我院就诊的200例急诊重症监护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分析护理标识对急诊重症监护室护理质量的影响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急诊重症监护室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每组100例,干预组中男性46例,女性54例,年龄(28-74)岁,平均年龄(55.3±3.6)岁。对照组中男性49例,女性51例,年龄(27-73)岁,平均年龄(56.1±3.5)岁。两组在基本资料的比较上,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纳入标准

所有患者均无显著的器官功能损害;均能够展开造成的交流;患者均自愿接受治疗,并获得其家属的同意[1]。

1.3排除标准

所有患者排除存在手术禁忌证患者;排除患有精神疾病者。

1.4方法

100例对照组患者提供常规护理,主要涉及了:病房护理、病情监测、生活以及健康指导、营养支持、管道护理等。按照患者的病情通过主治医生为患者完善合理的饮食计划,优化生活计划,提供责任护理工作者科学的遵守计划实施护理工作。对患者细心照料,同时耐心的回答患者以及家属的困惑,对患者的情绪变化实时的关注,确保患者关键优良的治疗自信心,在必要的情况下,组织专业的心理导师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

100例实验组的对照组的前提下提供护理标识,也就是:第一步:护理人员标识:按照燕尾帽颜色、胸卡信息对护理工作者展开标识,确保工作人员区分以及工作分配;第二步:患者标识:患者在进入重症监护室后,给其带上象征身份的腕带,同时构建有效的个人信息档案,信息主要涉及了患者的床号、年龄、性别、姓名、病情诊断结果等。第三步:提示标识:在患者的床头,需要对患者病情严重情况展开标识,涉及了是否感染、是否过敏,若是情祝特殊者都需展开标识。第四步:管道标识:在治疗时,患者大部分会留置常规的引流管,要想及那个不同类型的管道加以区分,需要借助颜色展开标识,需要标识相关的名称、长度、置管日期。第五步:药物标识:区分标识患者的治疗药物,同时针对过敏药物,需要放置醒目的标签,确保护理工作者可以认真用药,使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大大的降低。

1.5评价标准

在完成护理后,给患者发放本院自制的满意度调查问卷,探讨得出的调查结果,在每个阶段设立指控人员,将两个护理阶段出现的意外伤害、核对错误、识别错误等护理风险事件进行全面的记录[2]。

1.6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选择SSP16.0软件进行资料的统计与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用P<0.05表示;(x±s)表示计量资料,同时通过t进行检验。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质量的比较

在护理纠纷、护理差错等环节的比较上,实验组的护理质量明显优于常规组,比较差异具有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下表1。

表1两组患者护理质量的比较

3讨论

正是因为人们对医疗服务质量的需求在逐渐的上升,人们对临床护理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重症监护室作为临床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一般收治的患者病情均较为严重,病情较为危急,护理工作存在一定的特殊性,护理安全十分的关键。另一方面,也就是由于急诊重症监护室被作为抢救危急重症患者的关键场所之一,患者病情严重,护理工作繁重、专业性要求较高,同时该科室的护理工作者较少,这就造成工作极易发生一些问题,极易造成差错事件的出现,严重的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安全。所以,急诊重症监护室的护理质量和患者生命安全有着较大的关系,怎么样降低急诊重症监护室的差错事件,强化护理质量,被作为临床上需要探索的问题之一[3]。据研究结果显示,护理标识在重症监护室中的应用效果明显,借助护理标识在有效强化护理工作者掌握患者的基木信息之余,还能够有效强化护理效率,江西不良事件的出现,确保患者的治疗效果,保证生命健康,对护理工作者的工作以及患者的治疗发挥积极的作用[4]。众所周知,构建护理标识可以强化护理工作者的注意力,将其护理行为、用药情况有效的规范,防止人为造成的危险,同时降低药物导致的过敏反应情况出现率,有效的强化急诊重症监护室患者的护理质量[5]。

本研究结果显示在护理前,在护理纠纷、护理差错等环节的比较上,实验组的护理质量明显优于常规组,比较差异具有计学意义(P<0.05);在专业技术、服务态度等环节的比较上,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常规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总的来说,应用护理标识于临床重症监护室护理工作中,可以集中护理工作者的注意力,防止护理差错的出现,有效的规范护理行为,降低药物不良反应,有效的强化护理质量及护理满意度,值得进一步的推广。

参考文献:

[1]李德英,周忠莉.护理干预对急诊重症监护室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预防效果分析[J].重庆医学,2014(6):761-763.

[2]刘琼.授权管理模式对提高急诊ICU护理质量与护理人员职业认同感的影响[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a01):570-571.

[3]董西莲,冯变英.柔性管理对急诊科及重症监护室护士职业倦怠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5(34):4333-4335.

[4]董玲玲,韩淑亭,张新双.护理标识管理在强化ICU护理质量中的应用[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7(12):1193-1195.

[5]田雅玲.急诊重症监护室107例机械通气患者的气道管理及护理对策[J].山西医药杂志,2013,40(3):316-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