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并留针大脑平衡区结合智能平衡仪训练对脑卒中患者步态能力改善的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针刺并留针大脑平衡区结合智能平衡仪训练对脑卒中患者步态能力改善的观察

李佳音

黑龙江农垦总局总医院150000

摘要:目的:观察脑卒中患者步行能力在针刺大脑平衡区长时间留针并同时结合智能平衡仪进行趣味平衡训练对患者步行能力的改善。方法:选取农垦总院康复科住院进行康复治疗的脑卒中偏瘫后遗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国内主流康复技术中西医结合等康复治疗手段,实验组在中西医结合过程中使用针刺大脑平衡区,并长时间留针,在留针过程中结合智能平衡仪训练。治疗后应用步行Hoffer量表与Holden量表进行步行能力的评定。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治疗组Hoffer量表与Holden量表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实验组评分优于治疗组,(P<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刺大脑平衡区长时间留针并同时结合智能平衡仪进行趣味平衡训练对患者步行能力的改善存在意义,可以为临床康复治疗提供参考。

关键词:脑卒中;平衡仪;大脑平衡区;留针

脑卒中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的特点[1-2]。步态异常是脑卒中后患者的主要功能障碍,也是影响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约50%~80%患者发病6个月后存在不同程度下肢功能障碍、步态异常[3]。对偏瘫步态进行科学分析,是有效康复、最大限度提高患者步行能力的前提[4-5]。平衡功能是决定脑卒中患者步行能力最重要的临床因素之一。脑卒中后平衡功能障碍使患者躯体及肢体控制力下降,站立及行走不稳,易发生跌倒致使患者生活质量严重下降[6]。本研究对60例脑卒中患者后存在步行障碍的患者进行康复训练,观察针刺大脑平衡区,在长时间留针过程中应用智能平衡仪改善患者平衡能力,进而改善患者整体的步行能力。我们探索多学科,中西医并重,并在认知心理等给予积极干预,并最终找到对脑卒中患者的步行能力改善的极佳方案。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们选取2017年在农垦总院住院的脑卒中患者60例纳入标准:符合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定的脑卒中诊断标准,并经头颅CT检查证实为首次发病,单侧病灶,病情稳定,生命体征平稳,无认知、视觉、心理、理解功能等障碍,对患者进行平衡评定,所有评定由同一资深治疗师完成。平衡功能评定采用Berg规划评分(bergbalancescale,BBS)量表[7],患者评分在21~40分之间,均能够辅助下步行,将6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2组患者年龄、体质量、身高、病程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参见表1

表1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1.2方法

60例患者康复治疗均采用现代康复疗法结合中医针灸等疗法,对照组的患者采取运动疗法、作业治疗,物理疗法等,配合传统针灸,推按,中药熏蒸等方法,循序渐进,改善患者相关功能障碍,在治疗初期采用神经肌肉促进技术的兴奋性手法提高肌张力,以Brunnstrom技术为主,调动和利用机体的各种反射,促进软弱无力的肌群收缩,诱发患侧产生主动活动。利用Rood技术中的感觉刺激(痛、温度、触压觉),加强受累侧肢体感觉信息的输入,提高中枢的兴奋性,同时预防并发症,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强直如抗痉挛体位的摆放,偏瘫医疗体操,被动活动保持关节活动范围,躯干控制,本体感觉刺激,翻身、坐起、转移、坐站训练,作业-ADL指导,理疗等方法;患者出现的肌痉挛,可用Bobath技术、Rood技术、PNF技术抑制痉挛模式,调整肌张力,打破共同运动模式,促进分离运动的出现,加强对近端大肌群活动控制能力,并完成较复杂的生活活动能力,强化对中间关节(肘、膝)的控制,建立正确的姿势和功能活动模式,如活动中抗痉挛,正确姿势动作的输入,作业治疗ADL训练等,同时加强坐位及立位平衡训练。恢复期加强肢体精细、稳定、协调性运动,改善步态,恢复实际步行能力,逐渐恢复ADL能力,达到生活自理,同时加强肢体的肌力,提高身体的耐力,注意肢体活动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实用性。主要强化运动能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就业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等,加强患肢的协调控制能力,进一步完善分离运动防治各种偏瘫并发症,如进行实用步行,耐力训练,家庭作业,辅助具使用,并发症处理等。

实验组患者除上述治疗外,在具体治疗中应用针灸针刺平衡区的治疗,平衡区采用的是焦氏头针中主治共济失调、平衡障碍、脑干功能障碍的头穴,针刺双侧平衡区可改善周围血液循环脑细胞营养,兴奋中枢神经细胞,促进脑组织修复,实现神经功能重塑。[8]长时间留针,可以使专对平衡区的效果更佳,长时间留针则不但能提高患者的平衡功能,还能提高肢体的随意运动功能,继而提高ADL能力,与康复训练表现出较大的协同作用,取得更好疗效。头针治疗脑卒中与其他疾病的针刺疗法不同,留针时间不宜过短,长时间留针是很有必要的.针刺对脑卒中患者的功能康复具有积极影响,能诱发患肢的随意运动。但这并不意味着患者就此获得了正常运动,还必须依赖于正确运动模式的输入,即通过神经生理学技术不断向大脑输入促通信号,早期实现神经系统功能重组和重塑[9]。因此我们实验组在长时间留针的过程中进行智能平衡仪训练,并在训练前后过程中给予积极的心理暗示疏导。平衡仪训练方案采用动静态相结合,静态平衡功能训练:在静态站立下通过监视器图像控制重心轨迹移动;动态平衡功能训练:患者在指导下通过踝关节带动平板监器上的标记按设定路线移动,借此实现对踝关节的本体感觉训练。训练过程中增加趣味性内容,使患者更易接受。

1.3评估方法

经过使用Hoffer步行能力分级和Holden步行功能分级进行评定,治疗前后两组数据对比真实有效,评估时患者生命体征正常,情绪良好,认知状态尚可。使用AFO时可以配合穿戴。评估由同一医生评估,保证量表的客观性。

1.4统计学分析

用SPSS软件包对结果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前Hoffer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前2组有可比性。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实验组与对照组步行能力均得到改善。实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P<0.01)参见表2-3

表22组治疗前后Hoffer分级评分比较

*P>0.05,◎P<0.01与对照组治疗前相比;■P<0.01与治疗组治疗前相比;#P<0.01与治疗组治疗后相比。

3.讨论

步行功能障碍的改善是所有脑卒中后遗症康复中最具挑战性的难题之一。长时间以来,康复界同仁一直在寻找最为有效的方法,我们探索应用针灸针刺大脑平衡区,并在长时间留针时段结合智能平衡仪训练,从而整体改善脑卒中患者的步行障碍问题。

步行是人最基本的能力,也是个体在日常生活中不能缺少的功能。步态异常会造成人体平衡能力下降、行动迟缓严重影响日常生活,造成生活质量下降。因此,如何恢复偏瘫患者的步行能力成为康复课题中的首要任务,为此,国内外运动方面的研究者和康复治疗师从偏瘫步态的时空参数特征、运动学及动力学参数特征、肌电图指标变化等方面入手分析偏瘫步态的特点,从而提出不同的康复手段。

中医学认为,导致脑卒中后遗症的主要原因是清窍瘀阻。针刺作为一种适宜的外周刺激,可以疏通脑部经络瘀阻,因而能使肢体运动功能明显改善。针刺运动区、感觉区分别可以提高运动功能和感觉功能[10]。我们在针刺平衡区的同时应有留针方式,同时段配合智能平衡仪训。

智能平衡训练时,患者身体重心被反映在监视屏上通过重心转移带动监视屏上的重心标志移动。当要求重心标志按照一定的方向和轨迹移动时等同于要求患者按照一定的方式转移身体重心。这种训练使得参与平衡调节的各种要素得到了充分而精确的训练,对动态平衡和重心转移有较好的训练效果训练中除了视觉反馈以外,当出现错误时还发出声音产生听觉反馈使大脑多方位接受自身平衡状态的信息,增强对大脑平衡感受的刺激,这些在常规训练中是无法做到的。好的图形界面;具有娱乐性和竞争性的训练方式;挑战性的训练内容;以及能实时量化的输出训练结果。治疗师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调整训练内容和方案。这些对患者的训练效果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平衡能力是脑卒中患者后遗症中步行功能住障碍中最重要的能力之一,因此我们从多角度入手,改善平衡,进而改善其步行能力。

本研究表明,利用焦氏头针平衡区的针刺,并长时间留针,在合理的时间段内进行智能平衡仪训练,最终使脑卒中患者的步行能力得到积极有效的改善,而且技术先进,易于操作,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AmericanHeartAssociation.Heartandstrokestatisticalupdate[R].Dallas:AHA,2000.

[2]吴兆苏,姚崇华,赵冬.我国人群脑卒中发病率、死亡率的流行病学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3,24(3):763-765.

[3]OstwaldSK,DavisS,HerschG,etal.Evidence-basededucationalguidelinesforstrokesurvivorsafterdischargehome[J].JNeurosciNurs,2008,40(3):173-179,191.

[4]周天健.临床实用步态分析学[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3:16-20.

[5]胡雪艳,恽晓平,郭忠武.正常成人步态特征研究[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6,12(10):855-859.

[6]朱敏楚佳梅包烨华天柱傍针刺结合平衡区电针对卒中患者平衡功能及步行能力的影响[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5(11):1018-1020

[7]金冬梅,燕铁斌.Berg平衡量表及其临床运用[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3,8(3):155-157.

[8]焦顺发.焦顺发头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10-130

[9]郑文凯,乔彩虹,刘洁石.针刺配合康复训练对偏瘫患者上肢瘫日常生活及活动能力的影响[J].吉林医学,2009,30(21):2678.

[10]蔡恒,李萌.头针配合体针治疗中风后偏瘫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09,28(7):383-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