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病病例细菌学5480例检验结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结核病病例细菌学5480例检验结果分析

许苗杨婷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胸科医院检验科新疆乌鲁木齐830049

摘要:目的:对我市分枝杆菌病原菌感染的流行情况进行分析,为制订科学合理的结核病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至2017年于我院就诊的结核病患者5480例进行调查分析,每位患者取其3份痰液标本用于检测,采用BACTECMGIT960液体培养和改良罗氏法同时进行,并通过培养基培养检定分枝杆菌菌种。结果:5480例患者中,通过BACTECMGIT960液体培养检出阳性率显著高于改良罗氏法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5年至2017年3年间,每年检出阳性率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每年4个季度中,检出阳性率差异不显著(P>0.05)。农村地区检出阳性率显著高于城镇地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核病防控工作呈现出逐年进展的趋势,但疫情仍然存在,结核病控制任务仍需继续大力开展。

关键词:结核病;细菌学;检验

结核病的发生主要是结核分枝杆菌传染而造成,可侵及人体的多个脏器,肺部结核感染最为常见。肺结核作为一种呼吸系统慢性感染性疾病,人体感染结核菌后不一定发病,当遇到抵抗力下降或细胞介导的变态反应增高时,才可能出现一定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低热、盗汗、乏力、消瘦等,该病早期症状多不明显,若能及时合理治疗,则多能痊愈。肺结核病情晚期会出现肺纤维化等严重表现,增加治疗的困难。另外,根据世卫组织的统计,我国是全球结核病高发地区之一。因此应当加强结核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本文结合相关资料做如下探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至2017年于我院就诊的结核病患者5480例进行调查分析,患者年龄20~74岁,平均年龄(46.87±5.24)岁,其中男2846例,女2634例。患者就诊时出现咳嗽、咯血等症状,且咳出痰液中混有血丝,以上临床症状均出现15天以上。

1.2方法

分别收集患者早、晚和即时痰3份痰液用于检测,每份标本3~5ml。BACTECMGIT960液体培养方法如下:痰标本中通过加入1~2倍体积4%的NaOH溶液调节其黏稠度,于涡漩振荡器上振荡2~3分钟混匀,加入NaOH溶液后开始计时,于室温放置15~20分钟。消化处理后的标本移入50ml离心管,加入0.1M无菌pH6.8磷酸盐缓冲液至50ml,旋紧盖子。以3000r/min低温离心15分钟,离心后倒掉上清夜,加入l~2ml0.1M无菌pH6.8磷酸盐缓冲液,混匀。将营养添加剂GrowthSupplement倒入杂菌抑制剂PANTA试剂瓶中,充分溶解混匀,然后加入到MGIT7ml液体培养管,每管0.8ml,吸取0.5ml标本加入到MGIT7ml液体培养管中进行培养。荧光强度记忆探测器每隔60min测定培养管内荧光强度,以生长指数GI值报告结果。改良罗氏培养法如下:首先对采集的痰液实施碱处理,后用酸性改良罗氏培养基进行痰液培养。采集痰液标本粘稠度不同,通过增加4%的NaOH溶液1~2mL调节其粘稠度,后用涡旋振荡器使标本混匀,于室温下静置,半小时后取两份0.1mL痰液标本接种在两个相同的培养基上,以保证培养数据平行。接种后于37℃下进行孵育,分别于接种后第3天、第7天观察标本的菌落生长情况。若菌落生长,则需要进行抗酸染色,被染色者为阳性,若培养8周后仍然无菌落生长则为阴性。菌种鉴定方法:将分离到的菌株使用改良罗氏培养基传代培养,培养好后使用0.15%吐温-80生理盐水稀释,取0.2ml接种于PNB培养基、TCH培养基及L-J培养基上,37℃温育,每周观察2次,L-J培养基上菌落数为200以上且无融合时,对其他两个培养基结果进行判读。

1.3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的数据均采取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本研究计数资料使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c2检验,计量资料使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表示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细菌学检测结果

5480例患者通过BACTECMGIT960液体培养检出阳性1078例,阳性率为19.67%;通过痰培养检出阳性1423例,阳性率为25.97%。两者联合阳性率为27.06%(1483/5480)。分离并保存64份分枝杆菌,其中牛型分枝杆菌与人型结核分支杆菌占90.63%(58/64),非结核分枝杆菌占9.38%(6/64)。

2.2不同年度痰涂阳情况分析

2015年共检测1817例,其中阳性689例,阳性率为37.92%;2016年共检测1820例,其中阳性457例,阳性率为25.11%;2017年共检测1843例,其中阳性337例,阳性率为18.29%。不同年度之间检出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不同季度痰涂阳情况分析

3年间一季度共检测1364例,阳性例数368例,阳性率为26.98%;二季度共检测1372例,阳性例数375例,阳性率为27.33%;三季度共检测1360例,阳性例数366例,阳性率为26.91%;四季度共检测1384例,阳性例数374例,阳性率为27.02%。各个季度间阳性率检出无显著差异(P>0.05)。

2.4不同地区痰涂阳情况分析

本次检测农村地区共2660例,其中阳性例数916例,阳性率为34.44%;城镇地区共2820例,其中阳性例数567例,阳性率为20.11%。农村地区阳性率显著高于城镇地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结核病患者是该病的主要传染源,在以往的文献报道中发现[1],传播者的痰液涂片和痰液培养多为阳性。痰液涂片镜检和痰液培养是目前世界公认的结核病的诊断基本和标准方法。近年来,新型检验方法不断出现,BACTECMGIT960液体培养是新一代产品,具有快速分离培养结核分支杆菌和其他分支杆菌的优势。该系统采用荧光法原理,当培养管内有分支杆菌生长时,氧气被消耗,培养管发出荧光,经荧光强度记忆探测器测定,数据处理后出结果。BACTECMGIT960液体培养阳性率明显高于传统改良罗氏培养法且培养阳性时间大幅度缩短[2]。结核病痰阳性率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与近年来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文化程度的提高,以及卫生意识的增强有很大关系。另外,近年来政府相关部门启动多个结核病控制项目,通过政府重视、媒介宣传、县乡村三级防控的建设,以及政府和社会多方面的共同努力,使得群众性结核病健康教育工作开展成效显著,防控意识深入人心。在各个季度中检测结核菌阳性差异不大,表明该病的发生于季节无显著相关性,因此,无论何时均需加强健康促进工作,并提高结核病防治服务体系的建立,积极发现结核病患者,消除危害。农村地区痰涂阳率显著高于城镇地区,这与农村地区医疗设施条件有限及人们对疾病的知晓度较低有很大关系,因此,将工作重点放于农村地区,开展各类型的宣传活动,向人们讲述早期发现并治疗的优势,对疾病的防控十分重要。

参考文献:

[1]李福春.结核病诊断中细菌学检验的临床价值观察[J].人人健康,2017(10):262.

[2]尹东梅.结核病诊断细菌学检验分析[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2(02):8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