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产前超声在胎儿心脏畸形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3-13
/ 2

系统产前超声在胎儿心脏畸形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路祥芬胡晓华胡志敏

株洲市三三一医院超声科湖南株洲412000

摘要:目的:分析系统产前超声在胎儿心脏畸形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产前系统检查诊断为胎儿心脏畸形胎儿48例作为研究对象,选取时间为2015年6月~2017年6月,对心脏畸形胎儿的超声影像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次产前超声系统检查检出心脏畸形胎儿检出期分别位于孕中期(35例)、孕晚期(13例),其中复查结果显示室间隔缺损愈合者1例,3例胎儿出现漏诊,漏诊病因分别为室间隔缺损、完全性大动脉转位、房间隔缺损各1例,所有胎儿均在出生后采用超声心动图确诊。结论:系统产前超声检查可使胎儿心脏畸形检出率大幅度提升,具有较高的特异性与敏感度,是胎儿心脏畸形筛查的重要手段,可在临床进一步普及推广。

关键词:系统产前超声;胎儿心脏畸形;诊断价值

先天性心脏病是一种出生严重缺陷性疾病,我国活产婴儿中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发病率可达7‰~8‰左右,占新生儿死亡原因的4%~10%,以往由于缺乏先天性心脏病的有效治疗措施,给患儿社会与家庭带来了较大的经济压力与精神负担。因此,产前筛查与明确诊断,及时终止妊娠,可使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病率有效降低,使我国人口素质显著提高。超声检查是一种安全、无创的产前筛查技术,对于胎儿心脏畸形可有效检出,通过系统超声检查对于妊娠中晚期胎儿机体内重要的器官形态结构可有效观察,是临床检出率大幅度提高[1]。本次研究对产前系统超声检出的48例胎儿心脏畸形患儿的临床影像学表现进行观察,并对产前系统超声检出进行系统性总结,为临床工作提供指导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临床资料

选取2015年6月~2017年6月来我院进行产前超声系统检查的3062例妊娠孕妇作为研究对象,经系统超声检查检出胎儿心脏异常者48例,孕妇年龄区间在19~41岁,平均年龄为(27.59±4.29)岁,孕周区间在13~26周,平均孕周(17.29±2.16)周,其中初产妇2191例,经产妇871例。本次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后,并将相关临床研究情况详细告知孕妇,获得孕妇的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所有孕妇均自愿参与本次研究。

1.2方法

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进行系统产前检查,探头频率选择3.5MHz。检查过程中患者取仰卧位,常规检查胎儿与附属结构,对羊水含量与胎龄加以明确,对于胎儿心脏采用五步检查法进行检查:第一,确诊胎儿的位置;第二,应用右手定位法对胎位进行二次确定;第三,获取标准的心脏四腔心切面;第四,于四腔心切面基础上获取三血管切面、左心室流出道切面、右心室流出道切面并对大血管做出评价[2];第五,对于上四部检查异常者以及高危人群,需要再次对全部切面进行二次检查,并调整探头多切面扫描主动脉弓、动脉导管弓、三血管、上腔静脉、下腔静脉,必要时也可对其他切面进行检查[3]。根据检查结果对胎儿的血管与心脏结构进行评价,并以产后婴儿的检查结果作为诊断标准。本次筛查所选入的48例胎儿中经引产后尸检证实着45例,新生儿复查超声心动图证实3例。

2.结果

本次研究选入的48例胎儿心脏畸形中于孕妇孕中期检出者35例,其中室间隔缺损者14例,心内膜垫缺损者9例,洛四联征3例,左/右心房发育不良各1例,单心房单心室4例,永存动脉干3例;孕晚期检出病例13例,其中室间隔缺损者5例,心内膜垫缺损者3例,洛四联征2例,左心房发育不良1例,右室双出口1例,二尖瓣闭锁1例;3例漏诊,分别为室间隔缺损1例、完全性大动脉转位1例、房间隔缺损1例,胎儿出生后经超声心动图检查确诊。胎儿心脏畸形合并心外畸形随访调查结果见表1所示。

3.讨论

胎儿心脏畸形是一种先天缺陷性疾病,有效的产前检查可使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有效检出,临床中对胎儿心脏畸形做出早期诊断,及时终止妊娠,可使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病率有效降低,对于人口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4]。超声检查是一种安全、无创的产前筛查技术,对于胎儿心脏畸形可有效检出,通过系统超声检查对于妊娠中晚期胎儿机体内重要的器官形态结构可有效观察,是临床检出率大幅度提高。同时,超声检查是一种具有可重复性、操作简单、无创的影像学检查方法,随着临床超声诊断技术水平的显著提升,分辨率的提升,系统产前超声对于胎儿心脏畸形的筛查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5]。

系统超声产前检查主要针对三血管切面、四腔心切面、主动脉弓、动脉导管弓、动脉导管弓与右室流出道切面与左室流出道切面等多切面的重点扫查,其中最常用最基本的切面为四腔心切面,对于心脏结构异常检出率较高,检查率可达到65%左右[6]。应用四腔心切面无法检出的部分先天性心脏畸形患儿,可通过三血管切面检查对异常声像图进行观察,可有效检出洛四联症与大动脉转位,同时应用四腔心切面无法检出的上腔静脉、升主动脉、主肺动脉均可在四腔心切面检查的基础上,应用三血管切面扫描,对大学干数目、位置与血流等加以明确,尤其是对法洛四联症、肺脉干、大动脉转、肺动脉瓣闭锁等胎儿心脏畸形具有极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胎儿心脏扫查的同时胎位、胎动、孕周对于扫查结果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但胎儿胎动频率较快,心脏过小时,心脏畸形不易检出,导致部分胎儿心脏畸形应用系统超声检查过程中出现漏诊现象,本次研究中3例漏诊患者均因胎儿心脏过小且胎儿频率过快所致。随着超声诊断技术与仪器分辨率的提升,对于胎儿畸形检出率也大幅度提升。产前超声系统性检查的最佳时间为孕妇孕期的第20~28周,此时胎儿的心脏结构已经趋于稳定完善,胎儿固定,检查过程中各切面现象清晰度较高,因此,胎儿先天性心脏畸形的临床检出率也得到大幅度提升。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超声诊断技术的发展,超声检查仪器分辨率的提高,系统产前超声检查胎儿先天性心脏畸形的临床检出率大幅度提升,对于人口素质的提升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加之超声检查具有安全性、便捷性、重复性等特点,系统产前超声检查可作为产前胎儿心脏畸形检出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黄群.产前超声检查对胎儿畸形的诊断价值[J].广西医学,2014(4):530-531,534.

[2]杨慧贤.胎儿心脏畸形的超声诊断研究[J].中国保健营养,2017,27(6):364.、

[3]田雪叶,韩蓁.产前超声筛查胎儿畸形结果回顾性分析[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4,25(1):72-74.

[4]陈宏建,陆得秀,曹蕊等.产前系统性超声筛查在中晚期孕妇检查中的诊断价值[J].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14,(5):321-323.

[5]赵苏云,石玉琴,穆研等.系统联合三维/四维超声对胎儿畸形的诊断价值[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37(4):441-443.

[6]张烨,陈倬,何怡华等.体静脉畸形的产前超声诊断价值[C].第八届北京五洲国际心血管病会议论文集.2014:205-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