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内科重症临床护理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关于内科重症临床护理效果分析

杜锐

哈尔滨市传染病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36

摘要:目的:探讨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及其效果,旨在为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临床护理提供参考。方法:对我医院160例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临床诊治与监控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护理经验与风险对策。结果: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痊愈和好转共计152例,抢救患者46例,其中成功42例。结论:呼吸内科的重症患者病情特殊,正确的护理与抢救方法能够降低患者的病死率,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呼吸内科;重症患者;护理

Abstract:Objective:Toexploretheclinicalnursingmethodsandtheireffectsinpatientswithsevererespiratorydiseasesandtoprovidereferencefortheclinicalnursingofcriticallyillpatientsinrespiratorymedicine.Methods:Aretrospectiveanalysiswasconductedontheclinicaldiagnosis,treatmentandmonitoringof160severerespiratorypatientsinourhospital.Thenursingexperienceandriskcountermeasuresweresummarized.Results:Atotalof152casesofpatientswithrespiratoryinternalmedicinewerecuredandimproved,and46patientswererescued,ofwhich42casesweresuccessful.CONCLUSIONS:Severepatientsinrespiratorymedicinehaveaspecialcondition.Correctcareandrescuemethodscanreducethepatient'scasefatalityrateandsignificantlyimprovethequalityoflifeofpatients.

Keywords:Respiratorymedicine;Severepatient;Nursing

绝大多数的呼吸系统疾病都是病程长、易反复发作的,具有较高的死亡率,患者容易出现恐惧、烦躁、意志消沉等负面心理,病情严重的患者会出现呼吸困难、精神状态不好等现象。对于一些病情严重的患者来说,仅仅给予药物治疗是没有明显效果的,甚至有的患者会出现病情恶化,进而危险状态下,导致死亡。因此,对于呼吸内科重症患者来说,除了要对其进行有效、及时的治疗外,还要进行做好患者的全面护理工作,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避免出现死亡患者。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研究对象均为2014年11月-2015年11月我院呼吸内科收治的重症患者,共计160例。其中男性患者82例,女性患者78例,年龄16-84岁,平均47.2岁。所有患者中,慢性阻塞性肺炎患者最多,共计89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36例,支气管哮喘患者24例,支气管扩张患者7例,肺癌患者4例。

1.2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基础护理;干预组实施包括常规基础护理在内的综合护理干预,加强对患者进行24h不间断观察并对出现突发呼吸急促和呼吸困难等症状的患者进行呼吸机吸氧等应急护理干预,其主要措施包括以下几点。

病情动态观察:24h不间断观察患者的意识变化及呼吸、心率、血压及脉搏等生命体征变化,尤其对患者的呼吸频率、深度及节律重点监测作为快速诊断患者病情的参考依据;观察患者是否伴有咳嗽、咳痰、咯血症状以及咳痰痰液的性质;详细观察记录哮喘患者是否合并并发症及是否存在诱发因素,重点加强后半夜的巡护,防比哮喘午夜发作;患者出现发给等缺氧症状时予以及时吸氧并做好心电监护和血气监测,随时根据患者的检测指标及呼吸困难的症状严重度及时调节给氧流量。

通气护理:呼吸内科患者中,保证患者呼吸道通畅是急救与治疗的重要因素。在本项护理中,本院要求医护人员做到:维持患者气道顺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异物,保证吸氧及时合理,并尽量避免损伤患者黏膜,促进痰液引流;对于救治中使用的仪器(如呼吸机等),要紧密观察各项参数变化与功能预警,注意同步效果是否良好,出现异常情况要及时排除原因;对患者气道湿化时注意吸入温度与患者体温相近且经过湿化的气体,有利于防止感染,促进气道净化。

药物治疗的护理: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及病情严重程度严格控制药物的使用剂量来达到有效血药浓度,同时充分重视药物的毒副作用;雾化吸入和静脉注射是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主要用药方式,为此可以建立两条静脉通路来确保用药的安全、及时及准确,一般药物和特效药物分开输入;在详细了解患者的用药史以及药物过敏史的前提下方可静脉给药;给药的同时要严格控制给药速度,同时密切观察药物的疗效及是否存在不良反应。

确保环境舒适:舒适的环境可以减少患者的感染机会,同样给患者带来舒适的心情利于患者配合治疗,因此确保患者病房空气流通、每日3次定时通风换气,控制室温在20℃左右,湿度50%~60%,采用湿式清扫方式来避免灰尘扬起,为防比交叉感染的发生,病房定期予以消毒且不宜使用刺激性消毒剂。

2.结果

本组患者严格按照上述方法进行护理,护理结束后160例患者病情恢复情况详见表1。160例重症患者中,痊愈与好转患者共计152例,比例高达95.0%,说明本组研究制定的护理方法可行有效,取得了令人满意的预期效果。

3.讨论

本院通过对160例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临床护理,医护人员对如何救治重症患者和降低病死率的方法有了新的认识与见解。在护理过程中,密切关注病情变化,掌握相关疾病特点,主动与患者、医师交流,做好基础护理工作并积极防止并发症的发生,都是最重要的因素。当然,本组护理过程中难免出现失误与操作不当,如何进一步完善护理,避免失误,是将要面对的主要问题。

由于医学的不断发展,医学模式也逐渐由传统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人们也不断的意识到医学的目的不仅是保存生命,更应该注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疾病的治疗就不仅是单纯应用药物治疗来改善症状,同时应该辅以心理治疗和教育辅导来综合治疗。护理干预治疗模式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不断发展并逐渐得到重视,已由护士实施,旨在对患者进行系统管理和健康教育,最大限度的提高患者的药物治疗效果并改善患者的疾病转归和预后。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由于胸闷、活动能力差及反应差等特点,在日常的活动中常发生意外,对此医护人员及患者家属应该高度重视这类患者的护理隐患,护理对策上对患者的生活给予必要的协助,气温骤变时予以增减衣服予以预防感冒,患者的生活习惯及饮食习惯也要相应的改善和调整。呼吸科重症患者由于伴随较多的诸如反复咳嗽、咳痰、胸痛等症状易导致恐惧、失眠、烦躁、焦虑等心理症状,对此在临床的实践中应该根据不同患者不同需求,注意对患者的态度,对患者的任何主诉不适都给予关心并及时处理,日常的治疗护理期间要善于稳定患者的情绪,确保患者的睡眠质量,为其提供适合的心理护理,让其感受到关怀、理解以及尊重。通过对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综合护理干预与常规护理对比研究发现,综合护理干预的患者体征、病情恢复及精神状况明显改善;同样血气分析等指标也获得改善;对于患者治愈率、抢救成功率及死亡率各方而比较,综合护理干预较常规护理也显示出其优势。

参考文献:

[1]叶任秋.呼吸内科护理中重症患者应急护理。中国当代医药,2011.3(19):122一123.

[2]毛建萍.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整体护理体会。健康必读:下半月,2011.4(6):129.

[3]艾惠霞,王志兰.人性化护理服务模式的探讨[J].中国疗养医学,2012,8(8):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