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性护理干预在胃肠道手术患者的应用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综合性护理干预在胃肠道手术患者的应用效果观察

易启连胡瑶

宜丰县人民医院江西宜春336300

摘要:目的观察综合性护理干预在胃肠道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于我院行胃肠道手术治疗的60例患者,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综合性护理)及对照组(常规护理),各30例。对比两组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负性心理情绪改善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护理后,观察组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负性情绪较对照组轻微,并发症发生情况较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性护理干预在胃肠道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利于改善患者负性情绪,患者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好,并发症少,临床护理效果显著。

关键词:胃肠道手术;综合性护理;并发症;胃肠道功能

胃肠道手术患者术后易不同程度的胃肠道功能紊乱,主要表现为肛门排气停止、腹胀、排便困难等症状,不仅对患者术后康复产生影响,同时还增加术后感染、切口撕裂、肠粘连等并发症发生风险,因此合理有效的护理干预对于患者术后康复极为重要[1-2]。本研究旨在探究胃肠道手术患者实施综合性护理的临床效果,观察对患者心理状态、胃肠道功能恢复及并发症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2月在我院普外科接受胃肠道手术的60例患者,根据实施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35-65岁,平均(42.2±5.4)岁;疾病类型:10例阑尾切除,9例胃肠穿孔修补,6例胃肠癌根治,5例肠梗阻。对照组男19例,女11例;年龄35-70岁,平均(43.1±5.6)岁;疾病类型:11例阑尾切除,10例胃肠穿孔修补,5例胃肠癌根治,4例肠梗阻。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对比研究。

1.2方法

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入院指导、评估体征、说明住院注意事项、用药指导、病情监测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包括:(1)术前护理。对患者主诉耐心倾听,了解其真正的心理需求,给予安慰与鼓励,消除其负性心理,使用简单易懂的语言为患者及家属进行疾病认知教育,促进其对手术实施及自身疾病的了解,纠正不良认知;(2)术后护理。①早期活动干预。术后8h待患者清醒后为其调整卧位为半卧位,使得腹部切口疼痛感减轻,于病床上进行肢体活动,活动量由浅到深;术后1-2d指导其下床活动,线进行坐的练习,后于病房内活动,以刺激胃肠道反射;②术后实施腹部按摩。术后8h,护理人员协助家属对患者实施正确的腹部按摩,帮助促进肠道血循环改善及蠕动,直至患者排气排便。

1.3评价指标

对比两组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包括排气时间、排便时间等;记录并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切口感染、切口裂开、腹部脓肿、肠粘连等。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Anxiety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DepressionScale,SDS)评价患者负性情绪,以50分为界,分值越高负性情绪越明显[3]。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胃肠功能

观察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等用时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胃肠功能恢复情况比较(±s,h)

2.3并发症

观察组术后切口感染、切口裂开等并发症发生率为6.7%(2/30),低于对照组的26.7%(8/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20,P<0.05)。

3讨论

胃肠道手术的实施因术中胃肠道暴露,对胃肠道实施牵拉等操作,患者术后常发生胃肠功能紊乱,致使肠腔内进入大量的气体液体并聚积,术后常出现腹胀、恶心呕吐、肛门排气排便停止等症状。针对胃肠手术患者而言,术后胃肠道的良好恢复是手术实施成功的重要标志,因此为胃肠手术患者围术期实施科学合理的护理干预极为必要。

常规的胃肠道手术护理方法常常将手术实施的成功作为护理的目标,护理全过程均是为手术实施做准备,常常忽视了患者这一主体在手术实施过程中的重要地位,术后并未重视对患者实施胃肠道功能恢复训练及并发症预防护理,导致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仍居高不下[4]。综合性护理干预是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经过优化整合而来的新型护理模式,在诸多疾病手术治疗中实施效果备受认可。本研究对观察组30例胃肠手术患者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而对照组患者则单纯施以常规护理干预,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负性情绪优于对照组、胃肠道功能恢复较对照组用时少,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均说明综合性护理干预在胃肠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较常规护理好。这是因为综合性护理干预较常规护理更具综合性、科学性及严谨性,护理全程始终做到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原则,围绕患者实施术前认知干预、术中护理、术后早期活动等护理方法,有效的认知干预可帮助患者提升对自身疾病及手术的认知度,使其做到心中有数,利于减轻内心焦虑等负性情绪,促进治疗依从性及配合度提升;术后实施的早期活动干预可帮助患者术后胃肠道功能更好更快恢复,促进手术效果提升,同时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帮助患者机体功能更好更快恢复[5]。

综上所述,胃肠道手术患者围术期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利于改善患者负性情绪,患者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好,并发症少,临床护理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杨飞燕,张建敏.联合护理质量监控在胃肠手术患者交接中的应用[J].医学临床研究,2016,33(4):826-827.

[2]彭晓英.综合护理对胃肠手术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18(8):104-106.

[3]王鸿涛,张洁.腹舒贴用于腹部胃肠手术患者术后护理的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20(28):3644-3646.

[4]李利.围手术期快速康复护理对胃肠手术患者疗效及预后的影响[J].江苏医药,2016,42(12):1329-1331.

[5]梁婉红,陈利芳,黄芳,等.综合护理对胃肠手术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6,35(14):1942-1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