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微创血肿清除术与传统开颅清除血高血压脑出血中的应用效果分析肿手术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7-17
/ 2

颅内微创血肿清除术与传统开颅清除血高血压脑出血中的应用效果分析肿手术在

彭龙

湘潭市中心医院湖南湘潭411100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颅内微创血肿清除术与传统开颅清除血肿手术在高血压脑出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2016年9月~2017年9月间收治的9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行传统开颅清除血肿手术,实验组行颅内微创血肿清除术,评估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FAM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独立样本t检验提示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显著性(t=6.794,P=0.013);两组ICP评分差异无统计显著性(t=0.755,P=0.243)。实验组患者手术治疗优良率为73.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0.0%,肾功能不全、再出血、肺部感染以及多脏器功能衰竭等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卡方检验提示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显著性(P<0.05)结论:采用颅内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效果显著,降压效果确切,同时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减少术后并发症,对患者预后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开颅手术;微创血肿清除术;疗效

微创血肿清除术是近年来神经外科推广应用的一种新型术式,其创口较小,损伤程度较普通开颅手术轻,患者恢复速度较快,对出血量不多的高血压脑出血病例尤为适用[1]。本研究探讨分析颅内微创血肿清除术与传统开颅清除血肿手术在高血压脑出血中的应用效果,现作如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抽选2016年9月~2017年9月间收治的9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其中男40例,女52例;年龄50~77岁,平均年龄(63.3±3.4)岁;出血量18~31ml,平均(24.9±3.4)ml;16例为脑室出血,48例为基底节区出血,14例破入脑室,14例丘脑出血。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对照组、实验组各46例,两组年龄、性别、出血量、出血部位等基线特征近似,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开颅血肿清除术[2],实验组开展颅内微创血肿清除术,常规CT定位并确定穿刺位置和穿刺深度,根据实际情况避开人体功能区和大血管区,穿刺至血肿中心后将液态血肿组织抽吸干净,然后用生理盐水对血肿半固态部分实施加压冲洗,直至引流液变清。另给予2万U尿激酶与生理盐水2ml混合后注入血肿腔,夹闭引流管4h后开放引流。结合CT复查情况继续冲洗,一般为2~3次。

1.3观察指标与评价标准

结合文献[3~4]标准评估两组疗效,对比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FAM)及颅内压(ICP),统计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结果所有相关数据均录入SPSS22.0统计学分析软件,进行独立样本检验和卡方检验,P<0.05时判定组内或组间数据差异具有显著性。

2结果

2.1两组FAM评分与ICP评分对比

对照组患者FAM评分与ICP评分分别为(12.24±3.31)分、(9.53±0.64)分,实验组患者FAM评分与ICP评分分别为(15.59±1.77)分、(9.52±0.39)分,实验组FAM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独立样本t检验提示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显著性(t=6.794,P=0.013);两组ICP评分差异无统计显著性(t=0.755,P=0.243)。

2.2两组患者手术疗效对比

实验组患者手术治疗优良率为73.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0.0%,卡方检验提示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显著性(P<0.05)。

表1两组患者手术疗效对比(n,%)

3讨论

常规开颅血肿清除术是神经外科临床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一种常用方法,术者于直视状态下可将血肿液化坏死以及缺血损伤的脑组织予以彻底清除,并且将颅内出血点予以有效控制,达到清除血肿并快速止血的目的。开颅术中将骨瓣去除后,患者脑内高压状态解除,实现快速降颅压的效果,从而促进患者病情改善。但是开颅手术在全麻状态下可加重脑组织水肿与损伤程度,而且开颅手术创伤较大,且容易受麻醉、感染以及后续监护等因素影响,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5]。微创血肿清除术通过CT实现精确定位,其创伤较小,仅需局部麻醉处理,操作比较简便,可有效减少复杂外科手术引起的副损伤,对大脑深部血肿和功能区血肿的清除有突出优势。此外,配合反复液化治疗,微创血肿清除术血肿清除率接近90%,本次研究数据显示,实验组FAM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手术治疗优良率更高,而肾功能不全、再出血、肺部感染以及多脏器功能衰竭等并发症发生率更低,提示微创血肿清除术疗效显著,在改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降低术后并发症方面更有优势,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恢复有积极意义。

综上所述,采用颅内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效果显著,降压效果确切,同时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减少术后并发症,对患者预后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范广明,张文,毛振立.神经内镜微创手术与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治疗幕上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7,29(01):90-93.

[2]杨君,魏进旺,梁启龙,刘凯,何家骥,贾创创.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时机及手术方式的综合研究[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3,7(17):7969-7973.

[3]郭卫东.高血压脑出血立体定向手术与内科保守治疗疗效对比分析[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1,19(12):1200.

[4]樊旭辉,杨波,杨明明,李景刚,张世军.微创穿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颅内感染的高危因素与感染预防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6,26(09):2009-2011.

[5]李林山,夏小辉.高血压脑出血微创穿刺术后颅内感染的病原菌变化及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7,20(0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