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常见药物与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朱琳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高血压常见药物与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朱琳

朱琳

天津市武清区中医医院天津301700

摘要:高血压是临床常见慢性疾病,多发于老年患者。一旦确诊为高血压患者,则需要长期用药来维持血压稳定。临床研究发现,高血压对药物治疗的依赖性较高,且治疗高血压的药物种类繁多,大多以钙离子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肾素抑制剂等药物为主。本次从高血压常见的药物入手,对临床高血压的治疗方法进行研究,为临床更好的治疗高血压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高血压;常见药物;治疗方法:研究进展

高血压属于心脑血管疾病,是指体循环动脉血压增高,可伴有心、脑、肾脏等器官的功能损伤[1-2]。近年来,高血压的发病率不断增高,引起高血压发病的原因较为复杂,与遗传、环境、年龄、生活习惯、药物等因素有关[3-4]。高血压患者早期无症状或者症状不明显,主要以头晕、头疼、心悸、颈项板紧表现为主[5]。临床对高血压的治疗以药物治疗为主,钙离子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肾素抑制剂等都是临床常见药物,本次总结了高血压的发病机制、常用药物以及治疗方式,对高血压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现研究过程如下:

1高血压的发病机制

临床对高血压的发病机制研究以较为清晰,多数学者认为小动脉痉挛使外周阻力增加是高血压发病的主要原因,血液循环发生障碍后,会引起小动脉与小静脉的张力增高,肾脏功能异常会引起机体水、钠潴留,血压升高[6-8]。也有学者认为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紊乱也可引发患者高血压。精神紧张会促使肾上腺素释放,大脑皮质兴奋,抑制失调,引起外周血管的持续收缩,导致血压升高[9]。同时引起高血压的因素还与遗传、环境、年龄、生活习惯、药物等因素有关,因此在确诊与治疗高血压疾病上要多角度考虑,更好的使用降压药与治疗方法。

2高血压的常用药物与治疗

临床常用的降压药物主要有钙离子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肾素抑制剂等,根据药物的不同特性其治疗方式也有所不同,具体可分以下几种类型。

2.1钙离子拮抗剂通过选择性减少慢通道的Ca2+内流,来影响细胞内Ca2+浓度,从而发挥药效,钙离子拮抗剂也被称为钙通道拮抗剂[10]。该药在20世纪80年代就被广泛应用于高血压的治疗。目前已发展出第二代与第三代钙离子拮抗剂药物,该种药物具有抑制交感神经激活、防止心动过速、心悸等不良反映的显著效果。对治疗高血压具有较高的安全性[11]。

2.2β受体阻滞剂其主要机制是能与机体内β肾上腺素受体结合,对神经递质、儿茶酚胺以及β受体的激动作用进行拮抗[12]。该药于20世纪70年被应用于高血压的治疗,β受体阻滞剂是目前一线降压药,已推出第三代β受体阻滞剂,但β受体阻滞剂会引起患者一些不良反应,应用时需谨慎[13]。

2.3利尿剂是最早的治疗高血压药物,早在20世界50年代就被广泛应用,其作用也得到了广大患者的认可,利尿剂有显著且持久的降压作用,并不影响糖、脂肪的代谢,对心血管有益,当联合用药时,可应用利尿剂增加疗效[14]。同时利尿剂价格低廉,效果温和显著,是患者治疗高血压的首选药物之一。

2.4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抑制血管紧张素I转换为血管紧张素II,对缓激肽不灭活,从而发挥降压作用。该药在20世纪70年代被发现应用[15]。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降压过程不引起机体内代谢,但会引起少数患者的不良反应(咳嗽、皮疹等),因此用药时要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谨慎用药。

2.5肾素抑制剂是一类新型降压药物,为高血压治疗开辟了新的发展方向。肾素抑制剂对轻度、中度高血压有显著效果[16]。肾素抑制剂对患者心、肾器官有保护作用,但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的疗效比较还未得到进一步相关资料的证实。

3小结

高血压在我国的发病率正逐年递增,对广大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对于这种慢性疾病的临床治疗研究,一直在不断深入。本次总结了高血压常见药物的治疗方式,从最早的利尿剂到后来的肾素抑制剂,都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医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对高血压进行了研究,同时也不断推出更强有效的降压药物,在降压的同时,保护患者机体脏器的功能与完整性。进一步证明了临床医学的快速发展,与高血压疾病治疗的进步。本次研究总结了高血压常见药物与治疗方法,可为临床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郑君毅.高血压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4,(13):2423-2424.

[2]王海玲,赵宝丽.难治性高血压的治疗进展[J].医学综述,2014,(15):2747-2749.

[3]刘云洁,邱季.合并高血压的高尿酸血症药物治疗进展[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7,(10):1212-1215.

[4]蒋月娥.顽固性高血压治疗进展[J].特别健康,2018,(16):294.

[5]刘英.老年高血压的药物治疗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18,(3):20-22.

[6]李媛.高血压常见药物与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8,(3):340-342.

[7]何梅,肖琦,黄素芳,等.药物依从性治疗的研究进展[J].医学与社会,2018,(6):58-61.

[8]石皓月,黄力,吴佳芸,等.活血化瘀法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8,(11):2241-2245.

[9]王金爽,韩正祥.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治疗肿瘤引起高血压的机制及研究进展[J].现代肿瘤医学,2018,(5):800-804.

[10]李涛,江涌,蓝美锐.高血压脑出血治疗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科学,2014,(3):52-54,67.

[11]冷文英.高血压药物治疗原则及临床应用进展[J].东方食疗与保健,2018,(1):347.

[12]夏丽娜,王龙,李厚伸.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相关性高血压的研究进展[J].中国肿瘤临床,2017,(5):238-245.

[13]王蕴强.高血压病的药物治疗新进展[J].中国医药科学,2015,(6):26-28,34.

[14]刘璠,丁秀婷.高血压药物治疗方式及常用药物研究进展[J].中国药业,2015,(23):253-255.

[15]余冰清.运动疗法治疗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研究进展[J].心血管病学进展,2017,(6):710-714.

[16]张振华.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降压药物治疗进展探究[J].继续医学教育,2018,(5):139-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