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依赖患者的心理行为干预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0-20
/ 2

酒依赖患者的心理行为干预分析

张永华赵其和

山东省莱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医院山东莱芜271126

【摘要】目的:探究心理行为干预对防止酒依赖者复饮的疗效。方法:采用焦虑量表(SAS)、抑郁量表(SDS)、家庭功能评定量表(FAD)评定并进行心理行为干预。结果:研究组在除问题解决维度外,FAD其他各维度得分和SAS与SDS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行为干预对消除酒依赖患者发病的心理因素,降低复发率,提高酒依赖的治疗效果具有临床意义。

【关键词】酒精依赖;认知行为治疗;家庭干预

AnalysisoftheEffectofPsychologicalBehaviorInterventionin49CasesofAlcoholDependence

ZhangYonghua,ZhaoQihe

LaiwuLaigangHospital,Shandong271126,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investigatetheeffectofPsychologicalbehaviorinterventiononalcoholdependencepatients.Methods:TheSelfratingAnxietyScale(SAS)andtheSelfratingDepressionScale(SDS)andtheFamilyAssessmentDevicescale(FAD)wereusedbeforeandafterinterventionintwogroups,relapseratewereobserved.Results:ThefactorialscoresexceptProblemslovingofFamilyAssessmentDevice(FAD),SDS,SASscoresdecreasedobviouslyinthestudygroupafterintervention,therewassignificantdifference(P<0.05);therelapseratesfollowingoneyear:thestudygroup40.81%,contrastgroup66.67%.Thereweresignificantdifference(P<0.05).Conclusions:ItcanEliminatetheriskfactors,decreaserelapserate,improvetheeffectoftreatment,whichhassignificantmeaninginalcohol-dependencepatients'treatment.

【Keywords】Alcoholdependence;PsychologicalBehaviorIntervention;Familyintervention;relapse

酒依赖是指反复饮酒引起的特殊心理状态,表现为对酒精的渴求和经常需要饮酒的强迫性体验,可连续或间断出现。酒精依赖常有以下特点:①饮酒的强迫感,一经开始饮酒则不能停止。②固定的饮酒模式,正常饮酒者的饮酒可因地而异,而酒精依赖者必须定时饮酒,以解除或避免戒断症状的出现。③饮酒成为一切活动的中心,直接影响家庭、事业及社会活动。④耐受力增加,对正常者有影响的血酒精浓度,酒依赖者可不受影响,故还可以继续饮酒。⑤戒断症状反复出现,最常见的有震颤、情绪激动、大汗等,严重者有抽搐或震颤瞻望。⑥以饮酒解除症状。⑦戒断后复饮。酒精依赖患者在住院治疗期间,除严重的戒断症状外,还会合并显著的情绪、心理问题。本研究探讨心理行为干预对消除酒依赖患者发病的心理因素的影响,从而降低复发率,提高酒依赖的治疗效果。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选取2015年10月至2016年9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49例酒精依赖患者作为研究组。均为男性,年龄27~62(42.36±6.87)岁,酒依赖最短者3年,最长者49年,平均18.6年。入组标准:患者均符合CCMD-3《中国精神障碍诊断与分类标准》中酒依赖诊断标准。排除标准:非躯体疾病及其他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以2014年10月至2015年9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49例酒精所致依赖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身份等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治疗及干预方法两组患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首选长效苯二氮卓类药物进行戒酒治疗,剂量使患者无明显戒断症状为宜,一般7天后逐渐停用。另外针对研究组不同酒依赖患者的心理状态,采取认知干预、行为干预及家庭干预等心理干预方法。住院期间每1周对研究组患者进行认知行为干预,采用讲授酒依赖知识、角色换位、自我反省、欲望节制、兴趣转移、人格矫正、意志培养等各种心理干预矫正患者的不良心理。并针对患者在治疗中的表现给予奖惩或厌恶治疗。住院期间每2周召集研究组酒依赖患者家庭成员进行健康宣教,让亲属理解酒依赖是一种疾病,只靠一般治疗是不能治愈的,家庭及社会的支持是治疗的重要环节。指导患者家属对患者进行监督与管理的方法。建立酒依赖患者家庭干预管理系统,对患者家属进行及时有效的随访,增进与患者家庭成员的了解。与患者家属共同制定戒酒计划,制定奖惩方法,予以实施。教会家属对酒依赖患者的应对技巧,使家庭成为具有治疗作用的环境,患者出院后在家里能够得到理解及支持,增强患者戒酒的信心和决心,克服困难,持续戒酒。

1.2.2评价方法对患者分别于入组时及出院时、出院后3、6个月后用焦虑量表(SAS)、抑郁量表(SDS)对患者治疗后情绪状态进行比较,采用家庭功能评定量表(FAD)对患者家庭功能情况进行分析,评定患者心理症状严重程度。医护人员在患者出院6个月、12个月后对两组患者分别进行回访,对患者的复发率通过量表评定资料进行统计及分析,其中患者复发为医护人员访视时由家属或亲友证实。

1.2.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PS13.0统计学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处理。P<0.05为具有显著性差异。

2结果

观察发现,研究组除问题解决维度外,FAD其他各维度得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研究组SAS与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1年随访期间,研究组20例患者复饮,复饮率40.81%;对照组32例复饮,复饮率66.67%,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

3讨论

由于酒精具有较强的躯体依赖和精神依赖,酒依赖患者在戒酒治疗后复发,是目前酒依赖防治的一个难点[1,2]。其原因为重新获得快感,害怕戒断综合征的出现,无法摆脱酒友的纠缠,无社会支持或受家人冷落,面临社会压力,焦虑抑郁等各种心理及社会因素[3-5]。有研究[4]认为慢性酒精依赖患者认知功能受损,存在明显的心理行为问题,如狂妄自大,好幻想,自私,行为缺乏社会规范化,不能正确应对家庭、社会问题,做事不计后果、蛮干,情绪不稳定,低落与烦躁交替,焦虑、自卑、嫉妒、担心、自暴自弃、失望、抑郁,感觉自己没有生存的价值,进而拒绝治疗,甚至出现极端行为,一系列心理行为问题和人格改变,影响了家庭社会功能。患者心理防御机制不健全,也是导致患者戒酒后复饮的关键性因素[6]。成功的戒酒康复治疗不仅取决于好的治疗康复程序和对患者的心理治疗干预,更依赖于有效的社会支持系统,家庭在预防复饮中起极其重要的作用。研究显示[7-10],有效的认知干预和家庭支持可使患者心理发生变化,给其以积极的影响,从而控制复饮,提高戒酒成功率。本研究通过认知行为和家庭支持系统对酒依赖患者进行干预,在干预中注重对患者心理行为进行干预,尊重患者,使患者认识自己与其他人具有同等地位,降低自卑感,提高其社会参与度,认识饮酒行为的危害性。同时,给予家庭支持促使患者恢复参与社会的信心,提高戒酒意识,有效自我控制饮酒行为的发生。结果显示,研究组家庭功能得到明显改善,且患者心理情绪状态得到明显改善,1年内复饮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由此表明,心理行为干预对消除酒依赖患者发病的心理因素,降低复发率,提高酒依赖的治疗效果具有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林振东,潘文燕,吴勇,等.酒精依赖综合征的危险因素调查研究[J].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06,6(1):27-29

[2]任春生,林振动,徐秀梅,等.酒精依赖、慢性酒中毒成因的心理、文化背景、生活方式研究[J].中国民康医学,2006,18(17):714-715

[3]孟庆立.慢性酒精中毒者心理健康状况及人格特征的研究[J].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2004,13(1):46-49

[4]冒雷明,朱宏志.慢性酒精依赖患者认知功能研究[J].交通医学,2010,24(5):522-524

[5]侯凤莲.酒精依赖患者的个性特点分析与护理对策[J].泰山医学院学报,2006,27(5):427.

[6]朱进才,吴庆峰,赖爱群,等。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个性特征与应对方式[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11,6:375-377

[7]赵志强,夏叶玲,吕淑云.酒精依赖患者家属心理状况的研究与分析[J].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2012,21(6):444-446

[8]张伟,高军,韩丽军,等.酒精依赖患者家属焦虑抑郁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0,344-346

[9]谢贤炜,刘少华.综合干预对酒精依赖患者复饮率的影响[J].当代医学,2015,21(35):122

[10]刘华,朱相华,张鹏,等.家庭干预对酒依赖患者家庭环境、亲密度和适应性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16(11):1277-1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