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空气调节技术》的教学中问题的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8-18
/ 1

对于《空气调节技术》的教学中问题的探讨

朱庆云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安徽滁州)

摘要:结合作者在《空气调节技术》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提出对该课程的教学手段、组织形式、补充内容、考察形式等方面的改进方法。

关键词:空气调节技术问题方法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制冷与空调技术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各用人单位对于毕业学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空气调节技术》作为制冷与空调技术专业的主干课程,自然需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掌握的更加牢固、扎实、全面,使学习内容更具有实用性。

下面谈谈现实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几个问题:

一、随着本科率取率的不断提高,高职高专院校录取的学生的知识基础自然比较薄弱,学习理论知识的兴趣和积极性比较淡薄,这给专业基础理论教学带来了较大的难度,比如流体力学和热力学课程的开展,而这些都将对后面空调中的风系统和水系统的计算的学习产生很大的影响。

二、本课程与其他学科的一个特别的地方就是-焓湿图是空气处理过程计算的基础,没有焓湿图,空气处理过程的计算就无从谈起。但是这种计算方式又有别于传统学习过程中的计算模式,比如在数学中由推到得出最终需要的答案,而《空气调节技术》中的计算则大部分需在焓湿图上通过作图画线找点的方式来进行,这种方法有点类似于建筑工程中的将现场位置标注于图纸上,这也是学生学习中面临的一种思维的转变,而这种思维的转变直接影响后面课程的进行。

三、本课程的教材对于空气处理过程以及风系统用墨较多而对水系统的介绍较少,这让学生对于整个空调设计过程没有一个直观的感受,有的同学甚至觉得水系统不重要,这对以后从事水机的学生是很不利于其发展的。

四、对于本门课程的考察是以闭卷考试的形式进行的,但是期末考试要到期末才进行,导致学生平时没有考试的压力,一部分学生便不认真学习,完全寄希望于期末的考前突击。采用闭卷考试也会让老师在考察的内容上有所局限,因为需要进行查图查表进行计算的内容则不太容易被考察,使得考察的内容过于片面:对于理论的考察更多,而对现实问题考察起来比较困难。

针对以上遇到的问题提出一些自己的改进方法: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再采用以往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而要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教学手段上更多采用视频、动画、PPT等进行教学,软件计算与手算相结合,仿真与实验相对比,这样既能增强教学内容的直观性,使学生对于课程内容有更加清晰地认识,也能理论联系实际。另外因为是小班教学,在组织形式上可以采用让学生自由讨论、互相发问等方式来增强学生的参与度,从而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二、加强学生对焓湿图的掌握

本门课程的主要内容分为以下几块:焓湿图及相关内容、负荷计算、空气处理过程、冷热源设备、风系统、水系统等。其中焓湿图的内容为相关计算的基础,焓湿图的掌握直接影响后续学习的进行,故而在此处通过到联系企业的焓差实验室参观学习,通过焓湿图软件计算过程加深学生对于焓湿图的理解,直至完全掌握,这样虽然可能花的时间会多点,但为后面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磨刀不误砍柴工。

三、在课程中增加给排水的内容

由于空气调节教材中水系统的篇幅不足,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适当在课程中增加给排水的部分内容作为本课程教学的重要补充,让学生对于空调设计的学习更加的全面,也让其在进行水系统设计时更加游刃有余。

四、采用课程设计的形式进行考核

本门课程从学期一开始就给每个学生一个课程设计题目,通过不同阶段的学习让学生对每个阶段的内容通过实际的项目设计过程来加深理解,以及检测自己是否达到了学习目标的要求,并体会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相同问题时要怎么进行资料的查找、怎么进行计算、怎么选择相关的设备等,在课程结束时以此课程设计作为本门课程的成绩的考核依据,这样使本门课程的考察内容不再有局限性,更多的结合实际来进行考察,考察的更加全面,使得教学更加注重对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同时也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更加具有主动性和积极性。

总之,《空气调节技术》教学的目标是为了更好的使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能力,能更好的解决实际中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杜娟丽,刘群生,王琳.基于CDIO模式的高职院校《空气调节》课程改革[J].

职业教育研究2013(8):46~48.

[2]肖键.《空气调节》课程考试改革的实践与探索[J].科技资讯,2011(25):194,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