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各椎体骨密度的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1

腰椎各椎体骨密度的分析

李明张雯菲孙秀华

李明张雯菲孙秀华(山东省德州市人民医院山东德州253014)

【中图分类号】R6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41-0115-02

【摘要】目的分析腰椎各椎体骨密度(BMD)的差异。方法1214例在我院住院进行BMD检查的20~89岁的骨科病人及健康查体者,男性390例,女性824例,除外各种器质性、内分泌、消化系统及肿瘤等疾病,用双能X线吸引仪(DXA)测量腰椎BMD,通过计算机分析比较各椎体BMD值的差异与相互关系,用EXCEL软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BMD值以L1最低,L4最高,L1-2与L2-4BMD女性在40岁以上有显著差异(P<0.01),男性在60岁以上(P<0.05),80岁以后无明显差异,女性50岁以后骨丢失明显快于男性。结论腰椎各椎体BMD存在差异,尤以女性明显,其差异与女性绝经后雌激素、降钙素水平降低和增龄造成的腰椎退行性变有关。

【关键词】骨质疏松腰椎骨密度退行性变

骨质疏松症(OP)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微结构破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疾病,随着世界人口老龄化加剧,这一疾病越来越突显出其重要性,骨密度(BMD)测定是OP,最直接、最明确以及最终判断手段[1],腰椎BMD的测定又是了解BMD最常用的部位之一,我院自2011年7月开始对在我院住院的骨科病人及健康查体者共1214人的腰椎进行了BMD检测,现将分析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材料来源调查对象选自2011年7月至2012年7月在我院住院进行BMD检查的骨科病人及健康查体者,共1214人,男性390例,女性824例,年龄20~89岁,按10岁距分组。被检查者除外器质性、内分泌、消化系统及肿瘤等有关疾病。

1.2方法采用美国GE公司生产的Prodigy型双能X线吸引仪(DXA)测定,检查部位:前后位腰椎显示从L1~L4各个椎体及L1-2、L2-4的BMD值,全部数据采用EXCEL统计学处理。

1.3健康查体者取不同性别的30~39岁组BMD值为骨量峰值。

2结果

2.1各年龄组腰椎L1与L4BMD(g/cm2)测定值(X±s)比较见表1。

表1各年龄组腰椎L1与L4BMD(g/cm2)测定值(x±s)比较

注:同年龄组间L1与L4BMD值比较,*P<0.05**P<0.01

2.2同年龄组不同性别间L1-2与L2-4BMD(g/cm2)测定值(-X±s)比较,结果显示女性40岁以上、男性60岁以上有显著差异,男女在80岁以上无显著差异。

2.3腰椎L1-2与L2-4BMD值各年龄组间与骨量峰值的比较,女性显示显著差异,男性无明显差异。

3讨论

人体骨骼由松质骨和密质骨组成,松质骨更易发生骨质疏松的改变,特别是脊椎椎体前部,几乎全部由松质骨组成,而且是支持身体的支柱,负重量大,骨质疏松后更易产生症状,因此腰椎压缩骨折是骨质疏松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所以选择腰椎进行骨密度的测量。Ryan等人认为在诊断骨质疏松时,L1、L2或L3的BMD比L4敏感,在儿童和年轻人中BMD在每一节腰椎中是均匀分布的,从L1到L4逐渐增加,同时整个腰椎中L1的BMD最低。从本调查中也发现腰椎各椎体BMD的差异,从L1到L4BMD逐渐增加,而且L1最低L4最高,与性别及年龄无关。

造成腰椎不同椎体BMD的差异,除各椎体本身的特点外,腰椎退行性变是重要的原因。随年龄增长,腰椎退行性变波及各椎体。临床上观察到,由于退行性变造成的腰椎管狭窄,腰椎间盘突出,多发生在L3~L5,因此老年人中各椎体及L1-2与L2-4之间BMD的差异更大。本资料中L1-2与L2-4BMD的差异,女性出现在40岁以后(P<0.01),男性则在60岁以后,差异小于女性(P<0.05),P值反应了男女差异程度上的区别,也说明退行性变对BMD的影响与性别、年龄有关。

老年性骨质疏松,女性发病率比男性高,这与女性绝经后雌激素、降钙素水平降低有关[2]。本资料中50岁以后的女性无论L1-2还是L2-4的BMD,均有下降,而且与骨峰值年龄组有显著差异。而男性腰椎BMD值虽然随增龄而有所下降,但与年轻人差异不大,80岁以上人群无显著差异,与腰椎各椎体的退变有关,与受检人数少也有一定关系。

参考文献

[1]钱程,林华.常见骨质疏松诊疗问卷综述.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9,5(15)389-391.

[2]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骨软化症与佝偻病诊疗指南(讨论稿)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06,5(8)464-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