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肠镜下高频电切、电凝结合氩气凝固治疗结肠、直肠息肉的疗效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电子肠镜下高频电切、电凝结合氩气凝固治疗结肠、直肠息肉的疗效分析

苏志峰

苏志峰(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区医院福建莆田351100)

【中图分类号】R4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31-0026-02

【摘要】目的分析电子肠镜直视下高频电切、电凝结合氩气凝固治疗结、直息肉的疗效,探讨结、直息肉内镜治疗手段。方法对125例176枚结、直息肉经电子肠镜下高频电切、电凝结合氩气凝固治疗的疗效进行分析,其中术前病理证实腺瘤性息肉87枚,炎性息肉71枚,幼年性息肉18枚,均成功治疗,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切下大体标本能取出者亦均有病理证实,1例术后1枚切下息肉大体标本病理证实灶性癌变,术后外科再行根治手术。结论电子肠镜下高频电切、电凝结合氩气凝固治疗结、直息肉安全,疗效可靠,是治疗结、直息肉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结、直肠息肉腺瘤性息肉电切电凝氩气内镜下治疗

结肠息肉是常见病,是粘膜慢性炎症引起的局部粘膜增生肥厚而形成的粘膜隆起性病变,其中腺瘤性息肉为癌前期病变,需要常规切除。随着内镜技术的不断发展,因其安全、简便、疗效可靠,避免患者剖腹手术,结肠息肉内镜下切除的适应证也不断扩大,应用内镜技术检查和治疗结肠息肉是目前最佳手段。2011年6月-2012年4月我院电子肠镜检查患者共2217例,检出结、直息肉125例共176枚,并行肠镜下高频电切、电凝结合氩气凝固治疗,1例术后切下大体标本病理示灶性癌变,转外科行根治术,所有治疗病例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提示肠镜下高频电切、电凝结合氩气凝固治疗结、直肠息肉安全可靠,创伤小、费用低、疗效确切。

1临床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自2011年6月至2012年4月,我院消化内科、内镜室门诊及住院患者行电子结肠镜检查2217例,检出结、直肠息肉125例,息肉176枚,其中男性患者68例,女性患者57例,年龄6~83岁。息肉单发88例,多发37例。直肠息肉76例,息肉112枚,乙状结肠息肉28例,息肉36枚,降结肠(含乙降交界)13例,息肉16枚,横结肠、升结肠8例,息肉12枚。总计息肉单发88例,多发37例,最多1例8枚。息肉大小:直径大于2cm息肉8枚,直径1~2cm息肉23枚,0.5~1cm息肉83枚,小于0.5cm62枚。长蒂74枚,亚蒂66枚,扁平状36枚。

1.2术前准备治疗患者术前查血常规、血型,出凝血时间,心电图等,本院自2008年7月份开始开展常规无痛肠镜检查,本组患者102例行无痛肠镜下治疗。术前常规导泻、清洁灌肠等行肠道准备,无痛肠镜常规应用咪达唑仑、丙泊酚等镇静、麻醉药物。

1.3器械与方法奥林巴斯电子结肠镜、爱博高频电切电凝治疗仪、惠普氩气治疗仪。125例患者均已行结肠镜检查并全部有病理检查结果。常规电子肠镜检查,完成全结肠检查,退镜发现肠息肉后即行内镜下治疗,根据息肉大小、分布、有无蒂等分别行一定功率高频电切电凝圈套切除术、电凝电灼术及氩气凝固术。电凝电切术后仔细观察残端有无渗血及残留息肉组织,并予以电凝及氩气止血等加强处理。电凝及氩气治疗术后仔细观察创面有无渗血及残留息肉组织。必要时备用冰盐水加去甲肾上腺素局部冲洗,并且术后退镜时尽量抽出肠中气体,降低肠内压力,对预防肠穿孔有重要意义。

1.4术后处理及治疗术后注意观察患者有无腹痛、血便等症状,并要求患者尽量卧床休息、禁食2小时以上,静脉输液补充营养及适量应用抗生素、止血药物等,避免剧烈运动,保持大便软化通畅。

2结果

125例患者176枚息肉均治疗成功,未发生穿孔、大出血等并发症。术后因部分小息肉电切或氩气治疗后未能取得大体标本,收集切下大体标本送病理176枚,其中腺瘤性息肉87枚,炎性息肉71枚,幼年性息肉18枚,癌性病变1枚,1例患者及时转外科行根治手术。

3讨论

现代医学认为直肠息肉是直肠黏膜或黏膜下腺体局限性增生形成的上皮良性肿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和性别。分为单发性和多发性两种,其中50%~80%为腺瘤样息肉。主要临床症状是便血或黏液血便,便后有物脱出肛门,严重者出现贫血。大量的临床、病理及流行病学资料表明腺瘤的癌变率为1.4%~9.4%,多数大肠癌是由腺瘤癌变而来,整个癌变过程需10年左右。国内外开展肠镜下息肉治疗有30余年,我院开展肠镜下息肉治疗亦有20余年,近5年以来治疗数量明显增加且治疗效果满意。肠镜下息肉治疗避免了以前患者承受外科手术的痛苦及较大的医疗费用,电子结肠镜下高频电切电凝及微波治疗结、直肠息肉,内镜直视下视野清楚、安全可靠,术后复查简单。它避免了手术切除时对直肠的牵拉造成术后肛门坠胀、疼痛;无需麻醉,避免了麻醉带来的副作用;通过电子肠镜检查,可以检查出肛门指诊无法触及的息肉,是治疗结、直肠息肉的最好手段。但是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3.1肠道准备充分如果肠道准备欠佳,会导致一些小的亚蒂及扁平状小息肉的漏诊,并且给内镜下高频电切电凝治疗带来一些风险,充分的肠道准备是内镜下治疗的前提和保证。

3.2并发症的预防电子肠镜下高频电切电凝及氩气治疗结直肠息肉的主要并发症是出血和穿孔,这就要求结肠镜下治疗必须是经验丰富、操作熟练的内镜医师来进行。穿孔的主要原因是切除息肉时底部电凝过度、创面过深造成息肉残端炎症反应或直接灼穿所致,出血原因与操作不当、机械损伤,电凝不充分、创面过大过深损伤肌肉组织及血管,焦痂脱落出血等。同时术后治疗、休息、饮食等不当亦可导致出血和穿孔的发生,少量出血和小的穿孔可在内镜下行钛夹治疗,大的出血和穿孔应立即转外科手术治疗。文献报道出血发生率为1.5%,肠穿孔发生率为0.4%,本组患者125例未出现1例穿孔,3例患者操作过程中,创面部位有少量渗血,冰盐水加去甲肾上腺素局部冲洗及氩气凝固后出血停止。

3.3结直肠息肉治疗后的随访结、直肠息肉有恶变的可能,尤其是腺瘤性息肉,有相当一部分是癌前病变早期。故对于结、直肠息肉镜下治疗后患者结、直肠镜复查尤为重要,复查时间尚无统一规定,我们要求在镜下治疗后3月、半年、一年,这些时段内是必须的,这对于初次镜下治疗不彻底、减少漏诊、防止复发均有重要意义。本组患者有102例已行结、直肠镜复查,均未发现有创面处息肉复发和再生。

总之,电子结肠镜下高频电切、电凝结合氩气探头凝固治疗结直、肠息肉疗效可靠,且安全、经济,是治疗结、直肠息肉的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孟宪镛,主编.大肠息肉.实用消化病诊疗学[M].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1:106.

[2]吴文溪,华一兵,沈历宗,等.套切法治疗大肠息肉265例[J].中华消化杂志,2002,19(1):41-42.

[3]夏扬潮,韦天灵.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治疗大肠息肉的临床研究[J].微创医学,2009,4(5):496-4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