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市2009-2013年细菌性痢疾的流行特征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1

某市2009-2013年细菌性痢疾的流行特征分析

高秀静

高秀静

(河南省濮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457001)

【摘要】目的了解某市细菌性痢疾的特征及其变化,为其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9-2013年某市菌痢疫情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9-2013年某市共报告菌痢2519例,年均发病率为13.79/10万,全市各县区均有散发病例;发病以夏季居多,6-10月份为高峰;发病以农民为主,发病年龄以0-3岁、35-50岁、55-65岁组居多,男性多于女性。结论要加强日常监测,对重点人群开展健康教育,切实加强防控措施,降低发病率。

【关键词】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

【中图分类号】R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31-0017-02

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志贺菌属(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菌痢常年散发,夏秋多见,是我国的常见病、多发病。该病不但发病率高,其中急性中毒型菌痢容易误诊,危及生命。病人和带菌者是菌痢的主要传染源,传播途径主要为粪-口传播,人群对菌痢普遍易感,但某市发病数仍很高。为了解某市菌痢的流行特点,制定科学的防控措施,特收集某市2009-2013年的菌痢发病数据资料,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菌痢疫情资料均源于《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网络直报资料。

1.2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数据采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疫情概况

2009-2013年某市通过网络直报系统报告的病例数分别为:429例、382例、542例、520例、646例,年均发病率为13.79/10万,可见某市的发病总体呈波浪状上升趋势。

2.2.1地区分布

某市各县区均有菌痢病例报告,无明显的地区聚集性,未发生暴发疫情。其中位居前三位的县区的年均发病率分别为20.46/10万、19.99/10万、19.64/10万。

2.2.2时间分布

某市全年每个月均有发病,但有明显的季节性,以夏季居多,主要集中在6-10月份,占总报告数的68.60%,其中发病数最多的是7月份,占19.13%。

2.2.3人群分布

2009-2013年某市共报告2519例菌痢,其中男1665例,女854例,男女性别比例为1.95:1;报告病例中发病三个高峰分别在0-3岁、35-50岁、55-65岁,分别报告445例、507例,317例,分别占17.67%、20.13%、12.58%。

2.2.4职业分布

在所有的病例中,主要以农民为主,共报告1263例,占发病总数的50.14%;其次为散居儿童(593例)和学生(217例),报告,分别占23.54%、8.61%

3讨论

全球每年志贺氏菌感染人次估计为1.65亿。发达国家发病率约为1.8-6.5/10万。我国目前菌痢的发病率仍显著高于发达国家,1994-2003年的监测数据显示菌痢的报告发病数从87.83万例降至49.05万例,全国发病率从75.2/10万降至39.4/10万,总体看有逐年下降的趋势。本次分析结果表明,虽然在各县区的菌痢散在发生,没有聚集性病例、暴发疫情发生,但发病数一直也未减少,还有上升的趋势,这可能与菌痢的致病菌致病力强,病后没免疫力短,不同型别菌株之间无交叉免疫[1],人群普遍易感又无有效的疫苗可以预防有关[2]。

在某市,菌痢的发生呈夏季高发的特点,主要集中在6-10月份,这与夏秋季气温高,湿热,蝇虫等传播媒介多,进食生冷的机会比较大,利于细菌的繁殖生长,而菌痢就是通过粪-口途径传播的传染病,因此这个季节易高发。

在这些报告病例中,各年龄组均有发生,其中婴幼儿高发,其次是35-65岁的人群;而且男性多于女性;可能的原因主要有:与小儿卫生习惯差,自身的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自主卫生行为能力差,看护人生活条件、卫生习惯和文化水平有关[3];35-65岁组发病数也较多,主要与农村卫生条件差,流动性大,外出就餐机会大有关[4];职业为农民的发病数最多,这还是与农村的环境卫生差、不良的卫生习惯等因素有关。

综上所述,根据某市的菌痢的流行特征,首先要加强托幼机构、学校、流动人口聚集地的饮食饮水卫生,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强重点人群的健康教育,树立群众的防病意识及良好的卫生习惯。其次加强疫情监测工作,提高医疗人员的诊疗能力,减少漏报和误报。

参考文献

[1]颜玉炳,郑惠能,刘红莲,等.厦门市细菌痢流行特征分析及发病趋势预测方法研究[J].中国医院统计,2014,21(4):244-246.

[2]陆海华.某市2007-2012年细菌性痢疾流行病学的特征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28):255-256.

[3]陈传伟,蒋静易.河南省永城市2008-2012年细菌性痢疾流行特征分析[J].中国实用医刊,2014,41(20):32-33.

[4]杨雪梅,白杉.沈阳市2004~2009年细菌性痢疾的流行趋势[J].职业与健康,2011,27(3):316-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