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李志强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4-14
/ 2

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李志强

李志强

广西大学附属中学530004

摘要:初中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学科之一就是数学。对于问题导学法指的是教师结合教学情景,设计具有相关概括性的数学问题,指引学生在问题处理时进行自我思考,能提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还能加强学生对数学的运用能力。所以本文主要探究初中数学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开展问题导学法,进而提出以下内容,希望能够为同行业工作人员提供相应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问题导学法;教学;措施分析

引言:数学是一门抽象较强的学科,它能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积极培养。初中数学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没有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就会阻碍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甚至还会致使他们对数学学习完全放弃。但是通过教师在教学情景中合理的运用问题导学法,为学生设计出具有概括性的数学问题,能引导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积极思考,激发他们的思维能力,改变数学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加强整体教学质量。

1.现阶段问题导学法的概念分析

对于问题导学而言,主要指的就是教师在对教学活动开展前提出和课程有关的问题,这些问题能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给与培养,同时还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最大限度的为教师的接下来教学内容提供铺垫。在问题的相关引导下,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利用问题导学法,对问题科学合理的设置,对以往相对来说比较传统的教学模式积极改变,选择恰当的问题在教学中积极开展,带领学生进入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另外教师要熟练掌握教学的课程,这样做的目的能利于学生在教学中了解学生的兴趣,结合相关问题,对学生学习进行正确引导。因此需要教师具有发现的能力,及时掌握学生的兴趣点,了解班级所有学生。但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对问题导学法运用的过程中,要保证问题与问题的衔接性,这种关联性能引导学生在思考这个问题的过程中就能准备下一个问题,引导学生将所有精力都放在教学活动中,促进学生的学习效率,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

2.初中数学在教学过程中运用问题导学法的重要性

数学课堂上通过运用问题导学法,不仅能加强学生对问题的分析能力,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对问题进行正确的处理,进而实现教学目标。如果在教学中使用问题导学法时,保证提出的问题和学生实际生活存在密切联系,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记忆和应用能力。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实施问题导学法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在运用问题导学法时要认真研究教学材料,对提出的问题要精心设计,让学生能充分的融入到问题导学法教学情境中,促进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

3.在数学教学中利用问题导学法的教学措施

3.1设计科学合理的数学问题

对于问题设计而言,主要运用的是问题导学法教学过程中比较重要的环节。所以初中数学教师应该对其进行重视。在对相关性数学问题进行设置时,教师应该根据教学的实际内容,考虑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分析他们对知识的接受能力等对数学问题实施层次性设计,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知道教学中哪些知识是重点,哪些知识是难点,通过对教学目标的明确,能促进学生更好的学习数学知识。与此同时,在对问题设计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创造科学合理的问题情境,把情景式问题和教学知识充分结合,利于学生对数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实施问题导学法的过程中,要保证提出的问题和教师内容相符合,同时教师还要提出具有价值思维的问题。

3.2积极的引导学生进行问题思考

初中数学教师在对问题导学法运用的过程中,怎样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和不断探索是教学中的不可缺少的重要步骤。所以在数学教学时,教师要对问题作出相应的研究,例如:为了保证学生对问题的提出有着清晰的认识,教师首先应该让学生预习,这样能让学生对将要学习的知识有着大概的了解;其次在对问题分析的过程中,教师要科学的点出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提出问题之间的关系,利于培养学生进行相关性思考,引导学生找出问题的解决措施;最后在对教学问题思考完成后,学生要对问题的求解过程给与完成,这样才能在一定程度上利于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和巩固。

3.3及时巩固学习知识

当学生对问题导学法教学内容进行完成后,教师为了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可以对他们实施考核,教师要开展教学内容的巩固教学,使用课后习题的有效考核措施。所以教师要选择具有一定代表性的教学习题,要求对习题作业要独立完成,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巩固。与此同时,通过对学生完成状况进行考核,教师能及时发现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状况,结合学生存在薄弱环节,教师可以重点教学,促进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3.4加强导学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利用问题导学法,其中不可忽视的就是导学。该模式指的就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由于导学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对问题分析和处理的过程,学生在对问题分析时能掌握新知识,能全面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例如:在教学正弦和余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导入问题时进行这样设置:“小明沿着斜坡向上走14米后,起位置相对网上升高6米,如果继续沿着斜坡向上行走6米,则相对位置升高是多少米?并且其水平方向向前多少米?”教师在提出问题后,要引导学生怎样思考在直角三角形一个角为锐角时,怎样对锐角对边与斜边比值、临边以及斜边比值,结合相关定义求出直角三角形的锐角正弦和余弦值。这种教学模式能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促进数学学习效率。

总结:通过上述分析可知,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对问题导学法科学有效的运用,引导学生不断的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师还要紧跟时代发展脚步,制定符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手段和目标,只有这样才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整体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张伯法.合作探究式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学周刊,2017(25):20-21.

[2]金永,蒋玉林.初中数学教学中实施合作学习模式的效果[J/OL].中国培训:2018-04-03

[3]翟增鑫.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主动提问能力的有效途径[J].科技展望,2016,26(06):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