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攻击性行为有效干预的实践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8-18
/ 2

幼儿攻击性行为有效干预的实践探索

范燕

浙江省青田县舒桥乡中心幼儿园王岙分园323900

摘要:许多的幼儿都会表现出较明显的攻击性行为,特别是中班的幼儿自我意识刚刚萌发,容易以自我为中心,是各种攻击性行为的高发期。通过对本班项思淼这个幼儿具体案例的分析研究,寻找造成这种行为举止的原因以及相关有效措施,促使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词:攻击性行为幼儿个案分析

一、幼儿攻击性行为的表现

幼儿的攻击性行为表现在频繁、严重地侵害他人身体或用言语攻击侮辱他人。这种行为的出现表明幼儿在身心发展过程中,其人际关系还没有形成良好的社会适应性,另一方面表明幼儿的人际交往出现了不协调。心理学家指出3-6岁的儿童攻击性特点,当幼儿个体的目标受挫,动机受阻时,常在态度和情绪上产生敌视心理,在行为上有攻击表现。攻击相位可能直接指向构成挫折的人和物,也可能转向其他的替代物,还有能转向自身。我们在幼儿园经常会发现幼儿之间出现攻击性行为,攻击是幼儿中一种比较常见的不良行为,而且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身上都会有或多或少的表现。一般来说,幼儿攻击行为大多是身体攻击和破坏物品两个方面。

1.情况分析:项思淼今年6岁,是一名活泼好动的孩子,但性格比较任性、霸道。项思淼的爸爸妈妈由于得子较晚,所以一直都很疼爱项思淼这个孩子,特别是妈妈,对孩子是无比的疼爱,总是担心孩子在园会被别人欺负,吃不饱;在家里,向来是他说什么就是什么,想要什么就给什么,想吃什么就买什么,从不说“不”,养成了他唯我独尊的个性。

2.案例描述:(1)身体攻击:玩完玩具后,小朋友都拿着小椅子坐下来了,他就和旁边的小朋友开始打闹,一会用小拳头打他的手,一会打他的头,最严重的时候还会一拳头打在别人的肚子上。被打的小朋友只能委屈地跑来告状,而他已跑回自己的座位坐好了。我赶紧走过去对他说:“你有没有打小朋友呀?”可他响亮地回答:“那个小朋友不乖,他没有坐好。”(2)破坏物品:当大家都在进行区域活动的时候,传来了小朋友们的告状声:“范老师,项思淼他没有好好地看书,他把书本撕破了”,我闻声看去,只见项思淼正用手拎着书的封面在甩来甩去,还在区域的四处钻来钻去,吵得其他的幼儿无法进行自主阅读。

二、探索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意义

心理学家巴斯(Buss)认为,攻击性行为是指任何伤害到他人的行为,而不管其目的是什么,他主张只注重攻击性行为的结果而不看起因和过程;另一位心理学家伯科威兹(Berkowitz)则指出攻击性行为必须有伤害的目的或者动机,而不能只看结果,如果只考虑造成的结果,会把一些没有攻击意图的行为也划进攻击性行为的行列。显然后者的观点对攻击性行为的定义更具准确性。总结以上所说,幼儿在集体活动和相处过程中,无敌意的推拉动作不属于攻击性行为,有伤害他人的意图但未造成后果的攻击性行为仍然属于攻击性行为。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弗洛伊德(Freud)认为这种有害的攻击性是由环境中的各种诱因所激发出来的,随着人的敌对意识和抗拒欲望不断积聚,到达一定程度时就会以暴力或破坏性行为而宣泄出来,我们现在所讨论的必须要求幼儿加以控制和制止的正是这一类的攻击性行为。

三、幼儿攻击性行为的矫正策略

1.案例描述:项思淼平时很喜欢与人交往,但时不时就出现打人现象,只要有人使他不如意就举起手来打人、踢人;面对自己想要的积木玩具在别人手里就去抢过来,多次弄哭其他幼儿。班里的孩子们都不愿与他做朋友,问他们为什么,就说:“项思淼会打人,还会抢我们的玩具我们不要和他做好朋友,也不要和他一起玩,哼,我们讨厌他。”

2.原因分析:父母对孩子采取溺爱的教养态度,千方百计地满足孩子的各种需要。这样,娇宠和放纵能导致孩子的为所欲为,使孩子稍有不如意就会采用攻击手段来发泄不满情绪。

3.应对措施:(1)首先帮助项思淼建立正确的行为意识,打人、抢东西是错误的。(2)然后通过对其家长沟通,来改变家长不正确的教育观念和教养方式。(3)与家长配合,通过家园合一,帮助项思淼学习一些正确的行为习惯。

4.实施结果:经过我们老师与项思淼家长的积极沟通与配合下,对项思淼出现的不良行为,给予了及时的制止,之后项思淼动手打人、抢东西的现象好转了许多,现在别的小朋友也很乐意和项思淼一起玩了。

总之,作为幼教工作者,应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多看优点,以正面教育为主,遵循其发展规律,幼儿的性格特点是控制能力较差,好奇心强,模仿性强,创设有利的教育及社会环境,是帮助攻击性幼儿进行矫治的切实可行的办法。因此,可以考虑改变父母的教养方式,建立平等和谐的亲子关系,共同树立起现代的教育观念,教育孩子正确对待挫折,提高孩子的挫折容忍力,并通过合理的惩罚,让幼儿改变不良的行为习惯,并善于抓住教育的契机,因人而异地进行教育。这样,就能使攻击性较强的也能转变为积极向上的好孩子。

参考文献

[1]蒋俊梅《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影响因素及矫正》.教育探索,2002,(8)。

[2]黄小莲《攻击与被攻击幼儿教育策略浅释》.学前教育研究,2006,(6)。

[3]钱雪娟《幼儿攻击行为的家庭成因及对策》.学前教育研,20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