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创新能力的渐进培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1-11
/ 2

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创新能力的渐进培养

张新凯

张新凯(永城市双桥乡初级中学河南商丘476600)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41-1413(2012)01-0000-01

摘要:本文结合基础教育和物理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发展趋势,指出物理实验教学中加强教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必要性,结合创新教育论述了实验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的渐进措施,以及创新教育环境的构建。

关键词:创新教育创新能力渐进培养物理教学

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的教育改革运动取得了一系列论令人可喜的成果,各国的教育改革明显加快,人们的教育观念也不断地发生变化。

为什么各国如此重视教育改革?是因为21世纪国际竞争的关键在于人才素质,而人才素质的优劣则体现在其创新能力上。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中指出,面对未来社会的发展,教育要围绕“四大支柱”重新设计,重新组织。这四大支柱是: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这是一种新的、扩大的观念,它更有助于发现、发挥和加强学生的创造能力,也更有助于挖掘出学生身上的财富,实现全面发展的目标。

实际上,创新教育和“四个学会”都体现了“以学为本”的教育观念,二者所追求的最终目标也是一致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关键在于基础教育,基础教育是创新人才成长的摇篮,而学科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脱离了具体的学科知识,创新能力的培养往往会落入空谈。

我国的中学物理教学十分注重系统知识的传授,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重视和研究的还不够。教师在教学中也较少考虑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应该结合创新教育的精神,在物理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当然,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渐进的、长期的培养过程。下面主要阐述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所应重点解决的几个问题。

一、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和自身修养的提高

在物理教学中实施教育,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教师观念的转变和自身修养的提高。教师应该认识到教育不仅仅是训练和灌输的工具,它应该是发展认知的手段,教师如能常常深入到学生中去,尊重学生的感情体验,尊重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尊重学生的自由发展,尊重学生的创新精神,就不仅会激发学生的全新欲望,而且能使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教师善于吸收最新的科研成果,并将它运用到教学中去,要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自觉将知识的传授与创新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这样的教学环境能给人潜移默化的熏陶,是学生萌发创新意识的土壤,一个有创造性的教师还应该能帮助学生在自学的道路上建立良好的心理准备状态,充分利用物理学科的有利条件,促进思维定势的正迁移。

二、实验的课堂教学是培养创新能力的主要渠道

实施创新教育,教师首先必须优化教学目标。物理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渐进培养,主要经过如下阶段:培养创新意识→激发创新欲→实施创新行为→形成创新能力→塑造创新个性,要把具体的教学任务细化到各个层次的教学目标之中。教师在每一个具体的教学环节都要采取相应的教学措施,合理组织教学活动,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要在分析教材、分析学生现状的基础上,注意落实好教学目标,有意识地渗透创新教育的思想

创新意识的培养是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的,因此,教师的教学设计要始终渗透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并且要制定适用于不同层次学生的多层次教学目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力求从学生的角度,以学生的眼光来审视所遇到的问题,因为,有一些在教师看来是不起眼的小问题,对于学生来说却是一次难得的“创新”机会,教师要在挖掘教材的基础上,精心设计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切入点,这些切入点可以是教学重点难点、演示实验,也可以是物理学家的创新经历和体验,以激发学生的求知和创新欲望,引导和迁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课堂教学是培养创新能力的主渠道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建立平等、民主、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体现真正意义上的学生自主,发挥教师自身的教学组织作用,使学生进入角色,成为认知的主体。当学生的思维活动和结论超出教师所设计和期望的轨道时,教师不应强行把学生的思维纳入自己的思维模式之中,用自己或教材上的结论束缚学生的创新思维,更不能用粗暴的方式中断学生思维进程。要善于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欢迎学生与自己争论,要给予学生发表意见的机会,使学生逐步具有创新的意识。

习题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有效途径。如果教师经常在授课过程中有“创新举措”――创新的思维方式及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方案,这种创新示范作用将会有跃跃欲试的创新想法,这就是其创新欲望的体现。

(三)物理实验教学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在物理教学实验中,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实验的具体做法,掌握一些基本的实验技能,还要引导学生学会研究物理问题的实验方法,;为培养他们的物理创新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如:常用的间接测量的实验方法,“以大量小”的实验方法,测量微小量的“叠加法”、“替代法”和“比较法”等。教师通过选择典型的实验,通过多种实验方案的设计讨论和辨析来培养学生的物理创新能力。

(四)营造良好的班集体、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格

班集体作为创新能力的社会环境,影响个体的创新能力。教师要在班内营造有利于创新的教学环境,包括教学心理环境和教学物理环境。物理教师可以利用灵活的形式组织学生参与各种活动。创新能力的培养应落实到学生创新人格的塑造上。它主要表现为:良好的思维品质:独立的个性特征,如怀疑精神、创新意识、不迷信权威:优良的意志品质,强烈的求知欲;不竭的进取精神。这些个性品质称为创新个性,它具有相当的完整性和持久性,对学生的发展将产生积极的和决定性的影响。

三、创设创新教育的大环境

如果从教育教学的全局来考虑,创新能力的渐进培养阶段是这样的:课堂创新教学环境的构建→学校创新教学环境的构造→开放的创新教学大环境的创设。

物理教学应该是一个开放的教学体系。教师要注意物理学发展的最新动态,并把它及时地反映在平时的教学之中,能激起学生的爱国热情:并把它转化成为他们创新活动的动力。

创新能力的培养也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之间的相互协调,教育者要努力创设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创新教育大环境,使学生能够处处感受到创新的气息,以创新的心态去学习和生活。

参考文献:

[1]乔际平、刘甲岷、万勇.《物理学科教育学》.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1月.

[2]朱永新、杨树兵.《创新教育论纲》.教育研究.2009年.

[3]张大均.《教学心理学》.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4]阎金铎.《物理教学论》.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

[5]刘芳、廖伯琴.《新课程教师学科教学培训教材》.物理专业.2004.北京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