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寄宿制小学家校共育模式的探索与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0-13
/ 2

农村寄宿制小学家校共育模式的探索与研究

张兆成

甘肃省永昌县六坝中心小学甘肃金昌737200

摘要: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教学任务,作为一个教学整体,教育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为此,学校、家庭和社会应协力合作,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但是,就目前农村的学校教育仍存在诸多弊端,以下就农村小学家校共育问题做探索与研究。

关键词:农村寄宿制小学家校共育探索与研究

家校共育是一种较为新型的教学理念,其主要目的是在开放的教学环境中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近年来,农村寄宿制小学家校共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如教学环境比较封闭,学校与家长缺乏沟通、交流等。鉴于此,必须改革和创新农村小学家校共育的教学模式,从而使学校、家庭与社会教育能够更好地融为一体,形成更为强大的教学合力,为学生提供更为优质的教育服务,最终有效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实现素质教育的教学目标。

一、农村寄宿制小学家校共育现状分析

1.家校关系定位不清,存在教育脱节。许多家长对孩子入学以后的教育责任不明确、家教意识淡薄,当孩子出现教育问题时,无法明确责任,相互推诿,长此以往导致双方关系不和谐。由于家长与教师对教育的理解和认识存在差异,对孩子成长的价值取向不一致,加之又缺乏必要的沟通,双方虽都有教育行为,但未能形成合力,有时甚至产生相悖的教育效果。基于目前家校关系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我们认为,突破传统教育观念,创新家校工作理念,营造合作互动的家校教育共同体,对于改善学校教育的人文环境、促进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有效合作十分必要。

2.共育领域狭窄,缺乏共育宽度与深度。就农村中小学学校教育而言,多以学习成绩为主,而忽略了学生的思想情感、价值观的培养。在实际教学中,学校和教师为了应对上级教育部门的考核、检查,通常只是走走形式地强调素质教育,进而导致素质教育成为“纸上谈兵”。家长也只是关注孩子的成绩,只是以要求孩子能考上理想的大学为目标。学校与家庭狭隘地理解了教学目标,进而导致农村小学家校共育缺乏一定的宽度和深度。

3.家校共育缺乏针对性与专业性。家校共育主要是经过学校与家庭的相互合作,努力为学生构建良好的学习氛围,共同促进学生的成长成才,这既是家长的强烈期盼,也是学校教育的最终目标。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学校教学与家长的期望存在较大的差距,很多时候教学并未能契合家长的要求,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家校共育缺乏针对性与专业性。虽然家长的兴趣非常高,但是由于农村中小学学生家长的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对相关的专业知识缺乏系统的学习,加之受认知能力的局限,大多数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多以简单粗暴的方式进行,继而导致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很难形成有效的合力;另外,在农村小学家校共育过程中,大部分学校过于重视学生群体的普遍性,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从而导致家校共育合力针对性缺乏。

二、农村小学家校共育的相关策略探讨

1.提高农村寄宿制小学家长家校共育能力。农村家长受教育水平相对较低,为此在小学家校共育中首要解决的问题是有效提高家校共育的能力,让更多的家长参与到家校共育活动中来。根据农村学生的寄宿情况,从以下几方面提高合力:(1)家长分组。认真落实、考察农村学生、家长的实际状况,将亲缘朋友关系以及相近地域的家长划为一组;将在校表现相近的同类学生(学习成绩差、叛逆等)的家长归为一组,通过“合并同类项”进行分组,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整体教学的工作效率,让更多的同组家长参与到教学交流、沟通中来,继而共同促进学生的成长。(2)成立家长委员会。在班级中选出学生家长负责人担任小组组长,对寄宿制学生进行管理,明确各家长成员的相应职责。(3)对于隔代教育的学生,鼓励祖父辈共同参与,多与学生、家长沟通,若祖父辈能力受限,无法胜任,则由专门代理人进行负责,如亲属、亲戚、同学家长等。(4)划拨经费、人员,作为财力、人力资源保障,提高农村寄宿制小学的相关专项经费支出,切实可行地提高学校教育与家长参与的能力素养。

2.转变教学观念,提高教师专业素质。作为学校教育的主力军,教师所面临的挑战十分巨大,其教学工作任务非常艰巨,为此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不能一味地进行知识灌输,应为学生预留思考、独立空间,并为家长传递与学生学习相关的信息,从而有效发挥家长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

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推进,农村小学基础教育越来越受到关注。家校共育是一种开放式的教学模式,在农村小学教学中实施家校共育教学模式,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顾惠娟立足需求,基于问题,开创家校共育新思路:独生子女父母家庭教育现状调查的思考与行动[J].少先队研究,2017,(3),35-38。

[2]许红艳科学运用移动互联网,打造新型家校共同体:以岳阳市岳阳楼区东方红小学家校沟通合作为例[J].新课程(小学),2017,(6),16-17。

[3]蒋利民以家庭教育指导室为载体,提升农村小学家庭教育指导实效[J].上海教育,2014,(31),79-80。

[4]李忍华阅读滋养成长:广州市荔湾区广雅小学家校“大阅读”活动探微[J].中小学德育,2017,(4),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