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学校图书馆育人功能提高中学生人文素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7-17
/ 2

发挥学校图书馆育人功能提高中学生人文素养

谢杭芬

谢杭芬(浙江省缙云中学,浙江缙云321400)

中图分类号:G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0)07-019-01

摘要:文章首先阐述人文素养的重要性,学校图书馆是开展课外阅读,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最好场所。为了真正发挥图书馆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功能,我们从五个方面改善学校图书馆服务方式,改革一切有悖于人文关怀的做法,创造一个以读者为核心,充满人文关怀的服务环境,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关键词:图书馆;育人功能;人文环境;人文关怀;人文素养

学生要想全面发展,必须通过接受人文素质教育锤炼自身品格,加强自身修养,使自身具有高尚的精神境界和高品位的文化境界。这要求学校重视科学文化知识教育的同时,必须重视人文教育,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所谓人文素养,是对一个民族文化的了解和传承,并将其发扬光大,从而在目前所处的环境内产生对所能接触到的人人的深刻的认识和对人的终极的关怀。学校图书馆是开展课外阅读,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最好场所。

长期以来我国中小学图书馆都采取封闭式管理,由图书馆工作人员唱独脚戏。不让学生直接进入藏书室借书,更谈不上让学生参与图书馆管理。有人描写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工作方式是“守着三尺柜台,愿者来之悉听尊便。”造成学生不了解图书室的藏书资源,不知道如何利用图书馆为自己服务。所以新时期的中小学图书馆工作必须改变这种状况,审时度势,与时俱进,改革一切有悖于人文关怀的做法,创造一个以读者为核心,充满人文关怀的服务环境,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一、营造图书馆的人文环境,熏陶学生的人文素养

图书馆的人文环境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优雅的图书馆周围环境,另一方面是图书馆管理人员的言行举止。环境直接影响人们的视觉和情绪。图书室内部除了布局合理,窗明几净外,图书馆管理人员还必须设法把图书室布置得富有艺术色采,能激发读者的求知欲,能给读者美的享受。如可以在墙壁上挂一些色彩秀丽的图画,张贴一些名言警句等;还可以在书架上用不同的美术构图作为艺术、体育、自然、地理、动植物、历史等类图书的标志,在阅览桌上放一些充满生机的富有诗意的小盆景等。同时,言为心声,有了广博的知识和相当的思想觉悟,如果缺乏语言修养,仍然不能获得好的服务效果。要求对读者说话有礼貌,客客气气,通情达理。在口气上多采用和蔼商量的语调,切忌生硬。对读者有问必答,主动地为他们排难解忧。不知不觉地,图书馆就成了学生求知的乐园。

总之,图书馆工作人员应把创造美好的人文环境作为自己的职责。树立良好的文明形象,用良好的精神风貌和文明的言行来熏陶读者。

二、让学生参与图书馆管理,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开架借阅,让学生参与图书馆管理,一方面可以解决图书馆工作人员人手不足的问题,有利于图书馆工作的开展,同时可以让学生们了解图书馆的馆藏资源,掌握利用图书馆求知的本领;更重要的是增加同学之间、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感情和信任,增加了学生对图书馆工作人员付出劳动的理解,形成了读者与图书馆员互相尊重的良好局面。形成了学生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和自我调解的局面。培养他们以大局为重、相互协作、相互配合的集体观念,使他们在工作中逐渐形成热爱劳动的奉献精神和热爱公益事业的主人翁精神。

三、图书馆实行“无偿服务”,显现对学生人文关怀

有些中小学图书馆由于资金缺乏的原因,仿效公共图书馆实行有偿服务。学生们办理借书证要缴费,借书要收保证金,逾期不还要罚款等。这样做一方面把那些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堵在了图书馆的门外,使他们得不到图书馆的服务,另一方面让学生们认为学校图书馆也是以盈利为目的,有偿服务既缺乏人文关怀,也不符合中小学图书馆为学生服务的教育职能。所以中小学图书馆应实行“无偿服务”,让所有的学生都享受图书馆的服务。让他们在阅读和良好的环境的感染中实现精神的自我升华,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让图书馆成为每个学生学知识、学做人的重要场所。

四、图书馆开展图书疗法服务,提高对学生人文关怀

当前一些中小学生由于学习负担过重,竞争激烈,压力过大,导致各种心理问题的出现,严重损害了他们的身心健康。据调查我国青少年心理素质合格率仅为17%。所以全国中小学应利用图书馆开展图书疗法服务。让有心理问题的中小学生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和摆脱,走上身心健康的成才之路。

图书的教化作用古今中外都有证明。如西汉刘向指出:“书犹药也,善读者可以治愚。”1989年,美国专家赖尔登和威尔逊经过实验分析也得出结论说图书治疗是有效的,特别表现在增强自信、改善行为和改善人际关系上。

在中小学图书馆开展图书疗法服务就是在图书馆管理员中培养出一批阅疗医师,与班主任和家长配合,向一些有严重心理疾病的学生有针对性地推荐一些优秀书籍。让他们通过阅读,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远大的理想,塑造健全的人格,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思想品德。

五、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有专家认为:“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从流浪儿成长为伟大文学家的高尔基就这样讲到书籍对他的精神启蒙:“我觉得,当书本给我讲到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人物、感情、思想态度时,似乎每一本书都在我面前打开了一扇窗户,让我看到一个不可思议的新世界。”

“这些书籍像给理智和心灵插上翅膀,帮助我高飞在腐臭的泥沼上,要是没有它们,我也许会在泥沼里淹死,被愚蠢和平庸所憋死。”青少年时期是人道德品质的奠基时期,可塑性很大,我们一定要用先进的文化、优良的传统、高尚的道德去影响他们,去熏陶他们,帮助他们塑造美好的心灵。心灵世界的教育最为复杂,它可以通过课堂上人文学科的教育来获得。但还须和课外阅读相结合。对课外阅读的作用当代作者毕淑敏形象地描述说:“很多伟大而智慧的人已经睡去,在书中,他们微笑着醒来。”学生阅读中外名著,其实就是在和人类历史上思想与知识的巨人进行对话,他们在阅读过程中充实精神营养,完善人格塑造,最终将这些思想文化的精华转化为自己的人生火炬:好书是影响学生精神发展的重要媒介,它在不知不觉中塑造着阅读者的个性与品格。

但是在当今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社会里,由于受到网络文化和快餐文化的影响,不少学生沉迷于言情武侠、网络小说中,讲求短而快,寻求刺激,名著读得很少,巴金说过:“文学作品能产生潜移默化、塑造灵魂的效果,当然也会做出腐蚀心灵的坏事。”因此把青少年学生的阅读兴趣“从垃圾”文学引导到经典文学作品上来,就显得很有必要。

学校图书馆工作人员应努力做好书刊推荐工作,与班主任及课任教师联系,把握学生的阅读心理倾向,及时向学生推荐适合他们阅读的优秀书刊,开展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如结合团队活动,组织读书评书,写读书心得,开展演讲会等等。加强阅读指导,使学生掌握如何需要选择书刊,如何根据用科学方法阅读,用优秀文化陶冶孩子的心灵,让书香充溢校园。让学生们读书读出一种胸怀、一种精神、一种境界。

总之,中小学应高度重视图书馆的建设,加强图书馆的管理,设法最大限度地发挥图书馆的育人功能,让中小学图书馆真正成为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场所。

参考文献:

【1】陈云恺,素质教育思想中的人性教育因素,中小学教育20039

【2】冯静仪,用经典文学滋润学生,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20031

【3】习万球,论图书馆的人文教育功能,图书馆论坛20036

【4】罗秉利,发挥导向功能加强中学图书馆在人文素养教育中的作用,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2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