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细胞癌的CT诊断价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2-22
/ 2

肝细胞癌的CT诊断价值

李国祥

李国祥(河南省信阳市第三人民医院CT室464000)

【中图分类号】R8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21-0185-02

【摘要】肝细胞癌,又称原发性肝癌,多由乙型肝炎经肝硬化发展而来。临床表现为肝区疼痛,消瘦,乏力,黄疸。早期CT表现肝内单发或多发的圆形或类圆形低密度肿块影。增强扫描以动脉期强化为主要特征。做好早期诊断对患者意义很大,可以尽早的为患者实施手术治疗或动脉栓塞治疗。

【关键词】肝细胞癌早诊断早治疗

一般资料:我院在长期工作中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在对23名患者进行统计后得出以下结论:年龄,30-72岁,男性20名,女性3名,有慢性乙肝病史22名,有饮酒嗜好者18名,手术治疗5名,三年以上成活率仅1名,动脉栓塞术治疗7名,三年以上成活率4名。

临床表现:患者多慢性乙肝病史多年,有不良饮酒习惯,有肝硬化及上消化道出血病史。临床症状多出现在病情中晚期,表现为:肝区疼痛,消瘦乏力,腹胀,水肿及腹部包块等。60%-90%肝细胞AFP呈阳性,晚期多出现黄疸。

病理学:病理学上分为三型:巨块型,≥5cm,最多见,占31%-78%;结节型,每个癌结节<5cn,占19%-49%;弥漫型,弥漫小结节分布全肝,占1.5%-10%。小于3cm的单发结节或2个小结节的直径之和小于3cm肝细胞癌为小肝癌。原发性肝癌主要由肝动脉供血,且90%的病例都为血供丰富的肿瘤。肝细胞癌容易侵患门静脉和肝静脉而引起癌栓或肝内外血行转移;侵患疸道系统引起阻塞性黄疸;淋巴转移引起肝门及腹主动脉或腔静脉旁淋巴结增大;晚期可发生肺、骨骼、肾上腺及肾等远处转移。

CT表现:1平扫:平扫多为发现病灶而不能定性,巨块型和结节型多表现为单发或多发的圆形或类圆形肿块,呈膨胀性生长,边缘有假包膜则肿块边缘清晰光滑,这是肝细胞癌CT诊断的重要征象。有时肿块中心可发生坏死而出现更低密度区,合并出血或钙化则肿块内部表现为高密度灶。弥漫型结节表现为分布较广、境界不清的低密度灶。2增强扫描:(1)肝脏的血供特点与照影剂的相互作用:肝脏由肝动脉和门静脉共同供血,肝动脉供血占20%-25%,而剩余75%-80%由门静脉供血,但肝脏的大多数肿瘤仅由肝动脉供血,尤其是原发性肝癌,瘤体内动脉供血丰富,基本无门静脉供血,这是增强CT扫描能检出原发性肝癌的关键所在。(2)增强扫描常采取螺旋多期扫描及快速注射的方法。在动脉期主要为门静脉供血的肝脏还未出现明显对比增强,而主要由肝动脉供血的肝癌,出现明显的斑块状及结节状早期增强。而在门静脉期,门买和肝实质明显增强,而肿瘤由于没有门静脉供血则增强的密度迅速下降。平衡期肝实质密度继续高度强化,肿瘤增强密度则继续下降。全部增强过程表现为“块显块出”现象。(3)增强扫描动脉期:该期内血供丰富的肝癌表现高密度,但由于肿瘤内动、静脉分流,血流速度加快,维持时间短,20~30秒,随之出现短暂的混杂密度或等密度,其后表现为低密度。血供不丰富的肝癌,在动态增强扫描早期并不出现高密度。(4)增强扫描门静脉期:该期扫描的密度变化较复杂,病灶可出现高密度或等密度,但多数为低密度,这与肝实质和肿瘤的血供特点有关。正常肝实质在注射造影剂后40~60达到最大强化,约在5分钟时最大强化可下降50%普通扫描多在这段时间内完成。增强扫描能提高肝癌病灶(包括大结节病)周围子灶的显示率,但有时会出现等密度改变,故增强CT扫描还应与平扫相结合。(5)延迟期:该期肿瘤多表现低密度,当肿瘤内有纤维瘢痕形成时,可有不均匀的轻度强化,肿瘤中心呈略高密度。(6)肿瘤包膜平扫时呈薄环状低密度或不清楚,增强扫描动脉期无明显强化,延迟扫描呈环状高密度,其强化比瘤体晚,4分钟后强化率为90%,15分钟后仍可见强化。(7)肝癌累及的血管主要为肝内门静脉,常引起癌栓,CT表现为肝门静脉主干和分枝不成比例,或受累的分枝大于主干。增强后癌栓呈低密度。肝静脉和下腔静脉亦可受累。(8)以肝门区淋巴结转移为多见,但CT检出率较低,而腹膜后淋巴结肿大则更容易被发现。

鉴别诊断:(1)肝转移瘤:一般有原发肿瘤病史,平扫表现为肝内多发大小不等低密度影,增强扫描典型者呈牛眼征;(2)肝内胆管细胞癌,其发病率远比肝细胞癌少,仅占原发性肝癌的5%-20%,好发于女性,肿瘤多为少血供且富含纤维组织,平扫为低密度,肿块内有点状钙化或大片液性低密度区,常伴肝内胆管扩张,不伴肝硬化,增强扫描动脉期无强化,延迟则可见肿瘤呈轻度均匀强化。甲胎蛋白(AFP)多呈阴性。(3)肝囊肿:边缘光滑、整齐且密度均匀,增强扫描在动脉、静脉期及延迟期均不被强化,囊壁可显示轻度强化。(4)肝血管瘤:常位于肝外周,平扫表现为境界清晰低密度影,部分病变较大的病灶其内也可见更低密度区。增强扫描早期病变边缘呈明显的不连续的结节状强化,强化区域向中心进行性扩展,延迟期病灶呈高密度充填。(AFP)呈阴性。

治疗:早期单发性原发性肝癌在确认没有淋巴结转移的情况下,采取手术或动脉栓塞治疗,效果较好,尤其以动脉栓塞治疗为佳,三年以上成活率较高。随着医疗水平的逐步提高,肝脏移植将会成为主流。

预防:从原发性肝癌的发病机制我们不难看出,慢性乙型肝炎及嗜酒为最大元凶,因此,做好预防工作应从做好预防乙型肝炎作起,从嘤幼儿做起。做好乙肝疫苗的预防接种工作,才是重中之重。当然,已有乙型肝炎的患者也不用太担心,因为养成一个好的生活习惯也非常重要,尤其是不嗜酒。膳食当中也要注意少吃高脂肪食品,多吃植物蛋白,诸如豆制品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