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反流性咽喉炎40例临床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5-15
/ 2

中西医结合治疗反流性咽喉炎40例临床观察

贺双美杨勇

贺双美杨勇沾益县人民医院五官科云南曲靖655331

【摘要】目的:为了更好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反流性咽喉炎的临床效果、治疗方法以及预防措施,希望能够帮助提供相关工作者提供一些参考。方法:选择40例反流性咽炎患者作为考察对象,将其划分成对比与试验两组,按照患者常规服用清热解毒咽喉炎药物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每天早晚进食前分别服用20mg奥美拉唑,保证上下午各进行一次雾化吸入,药物为2.5%浓度的碳酸氢钠。结果:相对完成治疗的各项措施后,对比组60%显效,22%有效,18%无效,总有效率为82%;实验组5%显效,30%有效,65%无效,总有效率为3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反流性咽喉炎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在临床应用中得到了证实,针对相应药物的应用应进一步研究,以保证治疗效果相对明显,确保治愈率的有效提高。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反流性咽喉炎;奥美拉唑

【中图分类号】R2-0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276-7808(2014)05-079-01反流性咽炎(Laryngopharyngealrefluxdisease,LPRD)是一种由胃食管反流病引起的咽喉疾患,现在的医疗手段还不能做到有效的控制及预防,在临床过程中首选质子泵抑制剂与促胃动力药物治疗,并在临床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上述药物对部分患者的治疗是起不到良好效果的,每个患者的体制都是不同的对药物也有着不同的接受能力,药物在使用上不易掌握剂量,而且使用周期较长,不利于患者的身心健康。通过对反流性咽喉炎的不断探索,医护人员在不断总结经验时发现,有效的中西医结合疗法对该症状具有良好的治愈效果,本文主要针对中西医结合治疗反流性咽喉炎40例临床观察进行有力分析探讨,从中寻找到更加合理的治疗方案。

1资料与方法1.1基本资料根据课题研究的需要在医院合理选择正在住院并接受治疗的40例反流性咽炎患者作为该观察对象,其中男25例,女15例,年龄在25~60岁之间,患病时间在10~60个月之间。将所有患者划分为对比及实验两组,每组20例,组间患者年龄、性别、患病时间等基础资料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广阔的分析比较空间。临床症状的分类比较结果为:咽喉异物感,观察组13例,对照组10例;吞咽梗阻感,观察组8例,对照组9例;声音嘶哑,观察组5例,对照组5例;慢性咳嗽,观察组6例,对照组5例。

1.2治疗方法观察组采用口服奥美拉唑22mg/次,睡前服,西沙必利12mg/次,每日3次,金嗓利咽丸65粒/次,每日2次等中成药治疗。对照组采用金嗓利咽丸65粒/次,每日2次等相同中成药治疗。两组的疗程均为4周。在通过对治疗结果的研究实践上,加大对中西医结合治疗反流性咽喉炎的监控力度,通过对患者的观察以及身体指标的测评来判断治疗方法是否得当,保证在治疗咽喉炎的效果上得到大幅度提高。

1.3评定方法针对两组试验的间率比较,检验水准α=0.05。观察组显效11例(43.2%),有效14例(47.05%),无效3例,总有效率90.25%。对照组显效0例,有效4例,无效25例,总有效率12.68%。(与对照组比较,P<0.01)。评定方法主要有三种:显效:咽喉部症状消失,镜下见咽喉部溃疡愈合或粘膜充血、水肿消失;有效:咽喉部症状明显改善,镜下见咽喉部病变好转;无效:咽喉部症状及镜下见咽喉部病变未改善。

1.4统计学处理本次研究当中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数(n)率(%)表示,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完成为期6个月的治疗后,依据反流性咽炎体征评估量表、症状指数评分表对两组患者再次进行评估,以判定疗效。治疗组患者20例,对比组患者20例。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2.5%,对比组为41.64%。

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个小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对比统计为:对比组总例数20例,显效62.3%,有效20.2%,无效15%,总有效率为82.5%;实验组总例数为20例,显效4.36%,有效37.28%,无效62.75%,总有效率为41.64%。反流性咽喉炎的临床表现多样化,中西医结合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中成药治疗组。

3讨论在治疗咽喉炎的临床试验中,一般以药物的控制为主体,在不同的药物剂量的监督下进行探索。奥美拉唑作为第一代质子泵抑制剂,已广泛应用于反流性疾病及消化道溃疡的治疗中,它能够选择性地抑制胃壁细胞膜上某些酶类的活性,从而抑制胃酸分泌,阻止胃酸对食管及咽喉黏膜的损伤。通过改变生活方式进行治疗,主要包括高抬头、避免食用咖啡及尽量避免抽烟喝酒等。通过抗反流药物治疗主要包括促动力剂、抑酸剂和黏膜保护剂等药物。

该病形成的因素复杂,故单纯应用质子泵抑制剂和胃动力药物,对胆汁反流及幽门螺旋杆菌与咽喉反流引起的喉炎症状效果并不理想。通过对药物的监测发现,单一地依赖药物对治疗病患是没有太大作用的,针对上述结果进行讨论,治疗组患者应用贝母瓜萎散联合奥美拉唑及胃动力药进行治疗,对照组,则单纯使用西药,无法起到良好的治愈效果,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情况下,要想最终达到较好的治愈效果,就要采用药物与临床相结合,通过西药加上中医理论对治疗反流性咽喉炎是有着良好的治愈效果的。

针对本次的临床研究,表明了中西医结合在治疗反流性咽喉炎方面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在现有医疗手段的配合下,做到保证临床效果良好,证明中西医结合治疗反流性咽喉炎疗法适合在临床过程中推广,具有一定的治愈效果,也为以后的医学研究提供了参考。

参考文献:[1]王铁军.中西医结合治疗胃食管反流性咽喉炎[J].世界中联耳鼻喉口腔科专业委员会、中华中医药学会耳鼻喉科分会、贵州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耳鼻咽喉分会.世界中联耳鼻喉口腔科专业委员会第五届学术年会中华中医药学会耳鼻喉科分会第十九届学术交流会暨贵州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耳鼻咽喉分会第二次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J].世界中联耳鼻喉口腔科专业委员会、中华中医药学会耳鼻喉科分会、贵州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耳鼻咽喉分会:,2013,(3).[2]肖清华,赵云长,肖承年.中西医结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50例临床观察[J].江西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江西省第四次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J].江西省中西医结合学会:,2011,(3).[3]吴达生,詹丽萍,王皙蔚.舒克菲治疗反流性咽喉炎临床观察[J].上海医药,2000,(06):13-15.